大学生励志教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373214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励志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励志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励志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励志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励志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励志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励志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励志教育 大学生励志教育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群体, 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自强意识、成功成才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 是所谓的天之骄子,但是, 在世界政治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 大学生多少表现出信仰丧失、人生迷惑、精神空虚、责任缺失等不良社会现象。这主要归因于大学生对自我认同、人生意义、价值目标缺乏明确认识。因此, 激励他们的内在动力, 引导他们成功成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大学生励志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 他们有着强烈的成功成才愿望; 但随着东西方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 传统价值观受

2、到挑战, 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浮躁状态, 身处象牙塔的当代大学生也未能免俗。当前, 整个社会进入一种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漩涡, 在校大学生同样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 很多大学生对未来没有信心。面对种种压力, 大学生没有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 陷入一种没目标、没志向、没激情的恶性循环之中, 感到茫然和无助。有人认为, 大学生这种无目标的状态, 主要归咎于大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 1、人生方向迷失和价值信念缺失 一个人人生方向的确立, 取决于他对自己有着科学系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 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也知道什么适合自己。自我的认识能力和自我的规划能力直接影响着个人人生方

3、向的确立。当代大学生, 在校学习时缺乏自我评估, 在社会打拼缺乏自我定位, 这显然说明他们自我认识能力的欠缺。他们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丧失了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的机会, 很多大学生经常把 郁闷 无聊等挂在嘴上,这透露出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规划的危机, 反应出他们对人生的迷惑。迷恋网络、是非价值衰退、功利之心盛行, 也直接暗示着大学生价值信念的衰退和陨落。 2、道德选择的矛盾和角色期待的困境 刚涉足社会的大学生, 在对残酷的现实和多元道德选择时, 往往表现出道德认识上的动摇和迷惑。当代大学生在道德选择时, 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已有的传统道德的怀疑和对社会上存在的多元道德选择的困惑和迷离。在道德行为上

4、, 大学生凭借自己所受的高等教育, 具有较高层次的善恶观、是非观,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方面他们鄙视社会上的许多不良现象, 具有强烈的社会道德感; 另一方面, 他们自己做出不良行为时, 却对自己过分宽容, 表现出强烈的矛盾和不协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 大学生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大学生的角色类别在我国社会的功能逐渐式微, 大学生逃逸大学生社会角色的现象屡见不鲜。当今中国正处于或将长期处于一个社会价值混乱、行为失范、利益至上、世道浮躁的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既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 又没有过硬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无疑, 他们面临

5、着更多的挑战、竞争和考验, 他们会体现到更多的挫败感和无助感。在这种大背景下, 大学生对自己在社会角色的定位往往缺乏明确的认识和规划, 很容易迷失, 导致自暴自弃。 二、励志教育的内涵 1、励志教育的含义 励志,这一词源自我国古代, 励同砺是振奋、劝勉之意。志有志气、志向、意志之意, 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要求做成某事的气概, 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心, 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意为振作精神, 奋发志气,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去实现远大目标。学生的励志教育,在通俗意义上讲就是指勉励学生树立志向, 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励志教育近些年在不同的行业都有提法,

6、 尤其在学校教育中。 志是一种精神因素, 是理想目标的感召力和实现目标的意志力的统一, 对人的行为有重要推动作用。 志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立志是成才的先决条件。只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 才能激发人的学习动 力, 发展人的智力, 促进人的成长, 因而确立什么样的志向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不同的理想目标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概念分解 ( 1)励志教育是什么。心理学上认为: 励志教育是关注人类心灵世界的一个复杂系统, 是关心人类励志生活的一种现代理念, 是关照人类现代人性的一种新型教育, 是关怀人类精神生命的一种崇高事业。心理学上也指出, 励志教育的特点表现在: 以心理教育学体系为

7、框架, 研究的视野较为宽阔, 涵盖面广, 把励志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结合起来, 解决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励志教育问题, 主张励志教育的过程与目的是要挖掘心理潜能、培养心理素质、发展个性、提升人格,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有教育专家指出: 现代社会的励志教育主要是成功地运用了心理学、成功学和自我效能理论, 最终通过系统的科学教育, 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动机以及成功欲望, 培养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 并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成功品质。有关专家还指出: 励志教育是人生观教育, 即培养积极人生的理想信念, 完整意义上的励志教育应该包括帮助大学生立志和后续的长效激励, 是大学生

8、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 2)励志教育不是什么。 励志教育不等于吃苦教育。在教育界有一种误读, 很多老师、家长都单纯地把励志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然而, 励志教育不应该也不能够等同于吃苦教育, 家喻户晓的勾践 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一个近乎残忍的励志, 勾践固然是复国成功了, 但这是以扭曲人性、变态人格为代价的。不可否认, 在极端艰苦的环境, 励志能够使人改变现状。但是, 过于艰苦的环境, 又容易使人产生自卑心理, 损害人的人格健康, 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励志教育不等于挫折教。众所周知, 无论是励志教育还是挫折教育, 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成功的志向和成功的潜能, 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9、 两者相辅相成。但是, 这不是两者相等的原因。学生的励志教育,在通俗意义上讲就是指勉励学生树立志向, 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而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 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 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所以, 挫折教育是励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挫折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励志教育的质量。励志教育不等于空谈教育。励志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励志, 也不是口头上的鼓励, 他应该表现出实实在在的励志行为。励志的首要前提是自知, 有了自知之明之后就是设立最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有了奋斗目标就必须得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把人生的终极目标切割成成若干小目标, 要明了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必须落实在一点一滴的行为上。只有踏踏实实的行动, 才能达到励志的效果, 走向人生的辉煌。 三、大学生励志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教育界, 励志教育由来已久, 但到现在为止, 励志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套兼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体系, 也就不存在被世人所公认的励志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以下有关励志教育的内容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 1、三观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建立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成就事业、完满人生的擎天柱。大学生应该立大志立长志, 应该立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志向, 这都必须以三观 教育为指导。只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社会利益, 大学生的励志教育才会具有特别的意

11、义。 2、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为先导, 通过鼓励表扬, 肯定优点, 激励不断追求成功, 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激发与鼓励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较高的素养, 发现受教育者的闪光点与实施教育的突破口, 创造教育情景。励志教育中, 教育者必须学会寻找闪光点, 坚持赏识教育。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 起关键作用的是教育者本身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3、激励教育 有了明确的志向, 如何激励就变得重要起来。传统的激励和奖励普遍属于外在激励, 它们表现为控制反馈模式, 并不唤醒人们的内在激励, 它们是通过控制进行激励的, 而不是通过唤醒自我和激发自控意识。励志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导向。也就是说, 要引导学生每天说好的、听好的、看好的、学好的, 引导他们挖掘优点、发现优点, 对任何事情都要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 把解决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作为提升学生内动力的重要途径。 4、挫折教育 当代大学生面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