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73134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与反思总体设想:对于诗歌的教学,朗读应是贯串始终的,在读中品味语句,想象情境,体悟感情.本诗有一个难点,便是对梦中神仙世界的描写,所以我的处理方式是在引导学生在大体切分层次后,重点突破这一难点,避免赏析的平均用力。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示课题,作者,学习目标:诵读品味 体悟。二、朗读课文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

2、读是第一步。2、老师配乐范读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三、解题四、赏析全诗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两部分。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找学生读

3、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赏析第三部分(到“失向来之烟霞”)老师设问:诗人在梦到最美好的时候突然醒来,此时心中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惆怅与失意。3、学生齐读末段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中“此”的指代内容(梦境)老师设问:“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生读最后两句后老师明确:这种感慨不是无缘无故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想当年,李白被诏入京,曾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认为可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然而

4、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自己备受排挤,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诗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现实的一种顿悟。学生再齐读全段体会。五、结束老师明确:李白的政治理想在快要实现时突然破灭,这种打击是多么残酷,但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就在于他有傲岸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正如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所写“酒入豪肠,七分啸成了剑气,剩下的三分酿成了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师生齐读下课。反思:这是我参加省优质课比赛时的教学设计,当时上完课后心里有万千滋味,有沉浸课堂欲罢不能的兴奋;有猛一轻松,不知该干什么的迷惘;也有没有达到自己期望值的失落我认为这个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诗歌教学的灵魂读,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走

5、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进而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诗人的感情。此设计能够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引导学生重点品味和神仙世界有关的诗句,体会诗人运用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背后承载的感情。不足之处在于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诗句读,然后品味感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点拨一定要到位、干脆利索,不然学生会过多纠缠于此而忽略诗歌的感情脉络,致使后面的重要诗句无法充分赏读。此设计旨在落实读、背、写,但是如果没有充分预习,学生的背和写会变得飘浮无依,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得不到有效训练,只是空摆架子。从课堂情况看,的确是这两点影响了整体效果。再反思: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充分活动的环节最难把握,学生总有一些教师无法预料的观点和认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在学习目标指引下,不如让学生大胆质疑、互相对抗,这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