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723069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房县白鹤乡长龙小学 数学 何明数学解题能力是指学生面对一道数学题目,能够有意识的完成读题、分析、尝试、验证等一系列操作程序。是一种结合在练习过程中的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的能力的具体展现。数学学科的教学除了计算能力外还包括着一些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即便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的练习也可以有图形题、填空、判断、选择等多种不同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怎样能识破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他们顺利完成题目呢?有效的解题能力是一个关键。 学生接触的各种题型,从入学初的图形题到口算、竖式计算、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如要对每一种题型都进行细细的分析解题策略,如:判断题的练习题

2、可以在读完题后采用列举的方法来解题;选择题可以采用一一尝试的方法;图形题可以采用说一说再做的方法等等。我想低年级的学生是很难全盘接受这样的“细节”策略的,我对每一种题型的解题过程进进行了罗列与分析,提炼得出了读题、分析、尝试、验证、自我调节五个环节,再针对每一种题型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解题策略。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这五个环节的培养,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同学的榜样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为今后形成自主解题策略搭建好舞台。 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又以口头练习和笔头练习为主,因此我也从这两方面入手,进行有计划的引导。 一、笔头练习 。我对低年级数学中常见的题型进

3、行整理,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让学生形成不论哪种题型都应完成读题、分析、尝试、验证、自我调节这五个环节。但是,题型是“死的”,它与知识点相结合后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一道简单的26+28的口算题,可以是填括号的( )26=28,或者一道选择题,一道判断题等等。我再结合知识与能力的侧重对教学内容的进行了分析,发现一种教学内容的思考方法却是相对统一的,如上面举的例子,看破它们的形式,就能发现都是一道计算题。因此最终分为计算练习与非计算练习。计算题是数学中较基本的一种练习要求,但是它的出现形式也是最多的,如:口算、笔算、填括号、填表等,它也经常以选择、判断等形式出现,如果面对不同的形式采用不同的解题方

4、法那对于低年级学生就太复杂了,因此,我在教学中提倡学生面对的是计算练习的话,这样进行基本的五个环节。 一般形式的纯计算题,学生很容易得就能分辨得出是计算题,并采用相应的解题策略,其它形式的题目就要在读题的过程中进行分类了。 1、读题:将题目读顺,感知一下是否计算题。如:最大的二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小( )。这样一道填空体,学生读顺题后就可以初步感知到这是一道需要计算的题目。 2、分析:想一想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我们做什么?以上题为例:就是告诉了我们最大的二位数应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要我们进行比较。分析的时候教师提倡将分析的结果记录下来,如:将99写在题目最大的二位数这几个字的上面,

5、这样就降低了在下一步的尝试中出现失误的可能。 3、尝试:根据分析的结果来尝试的做一下。继续以上题为例:就是列出一个算式并计算10099=1,可以是在心里完成,也可以是将它以算式的形式记录在该题旁边。 4、验证:通过估算或验算方法列出相应的算式。继续以上题为例:学生的验算可以是最大的二位数99加1等于最小的三位数100。 5、自我调节:如果学生验证结果正确了,可以结束本题。如果有错误就回到第一步从新来,直到正确了,考虑一下自己刚才失误的原因,再结束本题。 其实,在计算练习过程中这五个环节说起来比较繁琐,学生用起来却是应当一气呵成的,最难得到反馈的是自我调节这一步的情况,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多利用现

6、场交流的形式通过实物投影来增加学生的自我反馈过程的展现,让学生都来了解这一环节的思考过程与应用方法,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自我纠错能力,是学生解题习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非计算练习的比重也不断的增加,如:在低年级新教材中出现比老教材更多的概念性知识,相关的邻数、上下左右、百数表等数学概念逐步递增。因此在加强读题、分析、尝试、验证、自我调节五个环节的同时进行了相应的解题策略辅导。 非计算练习的解题习惯中较多的穿插了学生自主的需求,要学生通过仔细分析来确定需要的尝试方法。 还要提到一些较常见的题型的解题策略中应注重强调的地方: 1、应用题:(1)强调读题的重要性。 (2)分析条件中

7、已能明确意思的直接做,不明确地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如:桌子上有23只苹果,吃了7只,还有多少只?这一题的题意在条件中有了一定的暗示,学生可以通过条件进行分析,再用问题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2、图形题:(1)看图讲图意。(2)验证的方法是看算式结合图片讲意义。 当然还有许多题型也具有一些有效的解题策略,如前面提到的判断题可采用例举法比较简单,选择题采用尝试法或排除法等等,但是这些都是教师认为的简单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提炼,切忌强行规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解题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形成自主的解题策略。 二、口头练习 。课堂中的口头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从中观察出每位

8、回答学生解题习惯的形成度;也可以利用较好的习惯来树立榜样,将正确的解题习惯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是学生有最贴切的努力的方向;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指出不足, 独立口头练习实际上是全班范围内的合作练习,学生们一起看完题目后各自发表见解,最初在教师 “我们一起读一下题目。”“你知道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你准备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的形成读题、分析、尝试、验证、自我调节这五个解题环节,到最后学生可以按这些环节解答一道完整的题目,其余的学生也可以在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完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为了鼓励不同见解的产生,我对能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大力的表扬,让同学们都知道把自己的

9、见解说出来是解题过程中自我调节的重要环节,发表完后还可以请前面回答过的学生来反馈一下与自己回答的不同之处,学生则可评一评,那种见解的哪一个环节特别好等等。 总之,通过“谢谢xx同学,能把自己不同的想法讲出来和大家分享。”“xx能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真是个爱动脑的小朋友”等赞扬,激励学生的发表观点来强化回答问题的环节,加深学生对解题环节的认识。 小组练习有时候也有一些笔头的记录等,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口头的讨论解题过程,因此我也将它归于口头练习的范围。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为了清晰各个环节的认识,我对小组成员进行了编号,如:四人小组合作时,左前桌上的学生为一号,右前桌上的学生为二号,左后

10、桌上的学生为三号,右后桌上的学生为四号,合作过程中要求一人完成一个步骤,这样四个步骤由几位学生的回答组合完成,每个步骤都分割清晰,让学生形成明确的阶梯步骤,对每一个步骤都有多感知,既避免了个别实力较差的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也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解题的基本步骤,促是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地养成解题习惯。 在学生的回答中要注意规范性,加强学生思维的练习。如:“通过读题,我知道了”“分析一下xx条件和xx条件,我就知道了”。 总之,从起先教学与练习中引导他们建立起解题步骤,到慢慢的让学生根据平时的交流、练习对每一种题型的完成进行细节的调整,让学生面对不同的题型都有的放失,逐步形成解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阶梯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