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案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722753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爱莲说》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爱莲说》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学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本文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并且阅读后肯定有独到的体验,可引导他们表达出来。二、各智能训练的教学设计与要求语文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说说读后的体会,背诵有关莲的诗词歌赋;介绍“说”这种文体的特征;用抒情性语言描述看到的多媒体莲花图片。视觉空间:用水彩等颜料画一画课文描写的荷花的优美姿势,将有关莲的相关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音乐韵律:寻找并选择合适的民族音乐给本篇课文配乐朗诵。人际沟通:

2、用小组合作朗诵表演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合作收集有关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的背景资料,了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自我认识:描述自己学了爱莲说后的体验;用抒情性语言描述看到的多媒体莲花图片;如何认识莲的“出淤泥而不染”;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我爱 ”说或写一段话,抓住所说事物的特征,力求能写出新意。评价方式:评出“最佳朗诵者”、“最快背诵着”、“最佳合作小组”、“收集资料能手”、“小画家”。学习方法:朗诵、背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录音机。教学课时:1课时。三、案例描述1、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讨论、探究、合作并背诵课文。(1)

3、学生质疑,将问题写在纸上。(2)学生分小组研讨质疑的话题。(3)个小组拟定本小组困惑的话题,提交班内研讨。3、学生交换阅读体验。4、拓展延伸: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抓住所说事物的特征,说或写一段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要有创意。四、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莲的诗句及个人莲花画展(多媒体播放)。师:播放一组莲的图片,学生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生:课文中“莲”的句子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谁来说说莲具有的特点?生:“莲”生长在污浊的环境中却不受沾染。生:“莲”外表笔直,香气飘得很远。师:如果“莲”让你想到了某类人

4、,你认为这种人具有什么特点?生:君子。书上不是说“莲,花之君子者也”吗?师:君子是什么样的人?生:是品德高尚的人,注释上有的。师:莲有哪些品质?生:从“莲”的外在形象的描写看,把“莲”比喻成“君子”,它不受污浊环境的影响,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生:他概括出了几点要求,但还不完整,“莲”还仪态端庄,通达事理,从书上“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和“中通外直”可知。生:我在想,题目提到“爱莲”,作者爱莲的原因是什么?生:前边提到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就是。(加以解释)师:文章作者主要写“莲”,为何又提到“菊”和“牡丹”?生:(归

5、纳牡丹与菊的象征意义后)为了烘托写莲,写“菊”正面烘托“莲”,写“牡丹”反面烘托写“莲”。师:隐逸者是隐居的人,菊花开在百花之后,又是隐士陶渊明喜爱的,所以比的很恰当。而作者为何把牡丹比作富贵者呢?因为它色彩浓艳,花朵硕大,唐朝时,成为富贵人的宠物。师:当时社会上爱莲者少,爱牡丹着多,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烈的鄙视!结尾的这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我们齐备这一节。(学生齐备第二段)学生自己归纳主题。小组探究写法,推举代表补充发言。朗读,交换阅读体验。五、板书爱莲说 周敦颐菊(正衬) 莲牡丹(反衬)(映衬) (君

6、子) 托物言志六、案例评析本节课,我让学生以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质疑,积极动脑思维,探索问题的实质,以讨论的方式展开了探究交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自己体验到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交流,分享,内容已经不仅局限于课文本身,还延伸到生活实践中的事例,延伸到做人的法则,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体验,谈学习本文的感受,他们的情感真实的流露都在一节课的讨论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使得自己的“成果”公于众,从中体验到探究带来的愉悦的美好感受,尝到了成功的幸福感,这也使得他们更乐于讨论,乐于交流,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浓烈,学生积极投入,各抒己见,大胆直言,这是学生乐学而又热情地学习的一种体现,课堂因讨论唤起了学生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我想,这是本节课的亮点。再者,在拓展延伸上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抓住所说事物的特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或写,能有所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