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71566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第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竹”和“帛”。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载体。不管是什么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本本身。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载体,可以叫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

2、应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两样。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的。 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为了说清“文学文本”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

3、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文学文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层次性在这里是很关键的。理解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不能是平面的、单一的。所谓“层次结构”,包括了表层和深层,构成文学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

4、章结构、整体形象、意蕴与意味。 文学文本有口语文本和文字文本之分。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说是采诗官从民间采集起来加工整理的,其中的作品原先是以口头文本的形式存在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原先也是口头传唱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都曾经长期以口头形式传播。口语文本在流传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变异。口语的文学文本至今没有完全消失,近年常见的人们在酒席间讲的笑话,有些就属于口语文学。在旅游的时候,导游有时也会给游客讲唱富有当地特色的口语文学。 (选白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开头的话,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文本有着多样化的载

5、体,并且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变化发展。 B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可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C文学文本是以用语言文字塑造审美形象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组合体。 D文学文本由至今仍在特定环境中流传的口语的文学文本发展而来。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用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与货物没有区别的例子,表明第一文本是指各种各样记录文学符码的载体。 B第二段指出以语言文字为能指的文本与建筑等其他文本的区别,强调对前者的解读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 C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方式,从中外经典作品成型的角度分析口语文学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口语文本具有变异性。 D文章基本结构

6、采用总分式,先从作为载体的第一文本人手,再深入到作为本体的第二文本,最后加以分类辨析。 3下列对原文中整理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文字之著于竹帛者”才是文学,口头文学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B我们要研究的真正意义的文学文本就是被接受者掌握的第一文本的内容。 C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范围不包含文学符码的载体,而专注于阅读中的意义整体。 D建筑、绘画等文本由于具有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因而不能表达相同的意义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悌传 晋习凿齿 张悌字巨先,襄阳人,少有名理,孙休时为屯骑校尉。 魏伐蜀,吴人问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智力虽丰,而百

7、姓未服也。今又竭其资力,远征巴蜀,兵劳民疲而不知恤,败于不暇,何以能济?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况彼之争地乎!”悌曰:“不然。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叡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弊,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

8、,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过无功,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为不可哉?彼之得志,我之大患也。”吴人笑其言,而蜀果降于魏。高考资源网 晋来伐吴,(孙)皓使悌督沈莹、诸葛靓,率众三万渡江逆之。至牛渚,沈莹曰:“晋治水军于蜀久矣,今倾国大举,万里齐力,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我上流诸军,无有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恐边江诸城,尽莫能御也。晋之水军,必至于此矣!宜蓄众力,待来一战。若胜之日,江西自清,上方虽坏,可还取之。今渡江逆战,胜不可保,若或摧丧,则大事去矣。”悌曰:“吴之将亡,贤愚所知,非今日也。吾恐蜀兵来至此,众心必骇惧,不可复整。令宜渡江,可用决战力争。若其败丧,则同死社

9、稷,无所复恨。若其克胜,则北敌奔走,兵势万倍,便当乘威南上,逆之中道,不忧不破也。若如子计,恐行散尽,相与坐待敌到,君臣俱降,无复一人死难者,不亦辱乎!”遂渡江战,吴军大败。诸葛靓与五六百人退走,使过迎悌,悌不肯去,靓自往牵之,谓曰:“天下存亡有大数,岂卿一人所知,如何故自取死为?”悌垂涕曰:“今日是我死日也。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佑顾。今以身徇社稷,复何遁邪?莫牵曳之如是。”靓流涕放之,去百余步,已见为晋军所杀。 (选自襄阳耆旧记,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败于不暇,何以能济 济:成功 B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 苛:烦恼 C玩戎黩武,民劳卒弊 弊:疲惫 D

10、率众三万渡江逆之 逆:迎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群聚而笑之 B晋治水军于蜀久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如何故自取死为子卿尚复谁为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悌分析曹魏政权,指出曹操虽有功于华夏,但为人狡诈,连年征伐,百姓并不感念恩德;继任者更是残酷暴虐,早已失去百姓支持。 B张悌认为司马氏屡次化险为夷,预示他们终将得到民心;而蜀国宦官专权,民不聊生,既穷兵黩武,又不修守备,很可能被晋军攻占。 C张悌没有接受沈莹的建议,是想渡过长江和晋军决一死战,如果

11、能取胜,就正好乘胜追击攻破敌军;如果失败,就舍生取义为国捐躯。 D张悌拒绝与诸葛靓一起逃走,是因为平时就担心不能死得其所,辜负名贤的举荐和帮助;现在只有以身殉国才能证明自己内心的忠贞。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 (2)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答案】:(1)从前夫差征伐齐国,并非不能克敌制胜,陷人危亡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国家的根本。(克胜:克敌制胜。所以:的原因。忧:想,考虑。“其本”也可以译为“立国的基础”。) (2)(6分)摧毁强敌如折断枯枝,荡平叛者易如反掌,任用贤能

12、的人,让他们各自尽心尽力,如果不是智勇超群,谁能够像这样?(异同:原指“不同,不一致”,如诸葛亮前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里引申为“持不同意见的人;反对者”。)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l青云兴:做官的兴头。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8整理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4分) 【答案】:比喻,以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讴歌山水的美丽,为弃官归隐作了铺垫。 9结合全曲,简

13、述渔父形象的特点。(4分) 【答案】:写出了江边垂钓的渔父形象。表现了渔父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流连山水的闲适之意。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背绳墨以追曲兮。(屈原离骚)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4)山原旷其盈视。(王勃滕王阁序) (5)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寒衣处处催刀尺。(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长桥卧波?(杜牧阿房宫赋) (8)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答案】:(1)竞周容以为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人命危浅

14、(4)川泽纡其骇瞩(5)栗深林兮惊层巅(6)白帝城高急暮砧(7)未云何龙(8)会挽雕弓如满月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杜少卿辞荐举 清吴敬梓 到家,娘子说道:“巡抚一个差官,拿了一角文书来寻,不知为甚事。”杜少卿道:“这又奇了!”正疑惑间,小厮来说道:“那差官在河房里要见。”杜少卿走出去,同那差官见礼坐下,差官道了恭喜,送上一角文书来。那文书是拆开过的,杜少卿看了道:“李大人是先祖的门生,原是我的世叔,所以向朝廷荐举我为官。我怎么敢当?但大人如此厚意,我即刻料理起身,到辕门去谢。”留差官吃了酒饭,送他几两银子作盘缠,打发先去了。门斗也给了二两银子,打发先去了。 在家收拾,

15、没有盘缠,把一只金杯当了三十两银子,带一个小厮,上船往安庆去了。到了安庆,不想李大人因事公出,过了凡日才回来。杜少卿投了手本,那里开门请进去,请到书房里。李大人出来,杜少卿拜见,请过大人的安,李大人请他坐下。李大人道:“自老师去世之后,我常念诸位世兄。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征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杜少卿道:“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李大人道:“不必太谦。”杜少卿道:“大人垂爱,小侄岂不知?但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近又多病,还求大人另访。”李大人道:“世家子弟,怎说得不肯做官?我访的不差,是要荐的!”杜少卿就不敢再说了。李大人留着住了一夜,拿出许多诗文来请教。 次日辞别出来。他这番盘缠带少了,又多住了几天,在辕门上又被人要了多少喜钱去,叫了一只船回南京,船钱三两银子也欠着。一路又遇了逆风,走了四五天,才走到芜湖。到了芜湖,那船真走不动了,船家要钱买米煮饭。杜少卿叫小厮寻一寻,只剩了五个钱,杜少卿算计要拿衣服去当。心里闷,且到岸上去走走,见是吉祥寺,因在茶桌上坐着,吃了一开茶。又肚里饿了,吃了三个烧饼,倒要六个钱,还走不出茶馆门。只见一个道士在面前走过去,杜少卿不曾认得清。那道士回头一看,忙走近前道:“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