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705233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单元学习目标1. 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单元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单元难点: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共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对称轴一教材第23、24页

2、内容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 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副残缺的图片,根据这张图片,你能猜出来这张照片里的建筑吗是吗?生:天安门左右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相反的。二、导学新课1观察下面的图片这些图形是什么?生:心形,小鱼,双喜字,房子,字母。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讨论。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生:第1,3,4,5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即: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2.利用附页中的图1折一折,看一看。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3.认一认,说一说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你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对称轴。4.小结上面个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

4、图形的对称轴。三、拓展训练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折一折。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六、板书设计对称轴一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教学反思:这是一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对称轴教材第25、26页内容学习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会。 2.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

5、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教学难点: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学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沿对称轴对折,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二、展示新知1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按照下面的做法,做一做,你有什么发现。思考:得到对称图案的关键是什么?1:先把纸对折。2:对折后只做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了。2.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一想,整个图形是什么?明确: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对称轴的左右

6、两边应该完全重合,所以右边的半个图形应该和左边相同。实际操作:沿对称轴对折后,再沿给定图形的边线剪下、打开,验证。3.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圆,展开后是哪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判断和选择的。生:观察洞和对称轴间的距离。三精讲点拨:下面的圆距离对称轴近,那么和它对称的那个圆也应该是靠近对称轴的一边的。反之则远。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六、板书设计对称轴二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教学反思:学习任何知识

7、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第三课时总第15课时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教材第27、28页内容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教学重点: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教学难点: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讨论导入新课观察下面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激趣展示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这6附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国旗在上升,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

8、,旋转风车,推箱子,指针在转动。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生: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生: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2.认一认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旋转。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3.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生: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用拖把拖地都是平移。生:旋转

9、门,抽奖转盘,车轮子都是旋转。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六、板书设计平移和旋转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教学反思: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第四课时总第16课时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试一试教材第29页内容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教学重点: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教学

10、难点: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是什么?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二、操作展示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1:先把棋子向下平移4格,描下来。2:把铅笔向右平移3格,描下来。3:再把三角尺向左平移2格,描下来。4:观察拼出的图形像什么?2.说一说,铅笔和三角尺是怎样才能平移到图3的位置?平移铅笔: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5格。平移三角尺: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上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3格。追问:你是如何找出平移几格后图形的位置的?生:可以看三角

11、形的三个顶点。看看这几个具体的点平移了几格。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4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六、板书设计平移和旋转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平移的格数就找具体点。教学反思: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三、乘法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在实际生活得到应用。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计

12、划课时:9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找规律课本第 30-31 页.教学目标: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 并解释计算的 过程与方法。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 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关键: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 具:课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学、揭示课题: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2出示课本第 30 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提问:说一说 你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

13、探究体验,展示过程。1 提问为什么 5010=500 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 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生答:5010 表示 50 个 10 相加或表示 10 个 50 相加,就是 500。 教师可以介绍 5010=5025 =1005 =500 2.出示第 2、3 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 3020,1240,12040 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师: 观察三组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全班汇报。 学生交流:生:发现一个乘数扩大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三、精讲点拨1当乘数扩大到

14、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多几个0。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 0 前面数字 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 0。 3练习:3040 14030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 143=42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 140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 30 页第四组习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四、 拓展练习: 1.书上第 31 页第 2 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 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2.书上第 31 页 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3.练习:P31 第 5 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 137=91 166=96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 1370=9101660=9604.练习、巩固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 方法。 五、本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师生小结:先计算末尾 0 前面数字 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 0。求出积。板书设计:找规律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