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康复)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701787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康复)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康复)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康复)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康复)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康复)(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 言一、课程背景临床医学概论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必修课程,是一门从整体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本课程涵盖诊断学、内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外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

2、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 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 工作奠定基础, 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学 、 病因病理学等先修课,学生为高中毕业生。二、课程性质临床医学概论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它综合了诊断学、内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外科学、儿科学等学科,重点讲授康复医学领域已涉及的临床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的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康复技术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课程基本理念1 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以综合课程形式开设,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

3、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2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 、 “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

4、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4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中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使学生认真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增强对职业的热爱,树立关爱患者的意识,将关爱患者的意识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习惯。5 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课程设计思路1 临床医学概论 课程总学时为 198 学时, 理论 148 学时, 实验

5、 54 学时, 在第 2、3 学期开设。各校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适当调整。2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篇章理论实验合计第一模块 诊断学第一章绪 论11第二章症状学66第三章问 诊22第四章检体诊断22第五章一般检查224第六章 头颈部检查22第七章胸部检查224第八章腹部检查224第九章脊柱、四肢和关节检查224第十章神经系统检查448第十一章诊断方法和病历编写22第十二章心电图、运动试验7310第十三章实验诊断部分44第二模块 X 线诊断学第一章总 论11第二章骨关节系统6410第三章 呼吸系统224第四章循环系统33第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224第三模块 内科学第一章 呼吸系统4

6、26第二章循环系统66第三章 内分泌系统脂质紊乱66第四章风湿病22临床见习44第四模块 神经精神病学第一章神经病学总论11第二章颅神经疾病11第三章脑血管疾病22第四章颅内占位性病变11第五章锥体外系疾病11第六章癫 痫11第七章重症肌无力11第八章精神病学总论11第九章精神分裂症22第十章神经症22第五模块 儿科学第一章小儿生长发育22第二章小儿营养障碍疾病213第三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2第四章小儿腹泻22第五章先天性心脏病第六章小儿脑瘫第七章小儿惊厥、化脓性脑膜炎儿科见习第六模块外科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无菌术第三章外科基本技术第四章外科休克第五章心肺脑复苏第六章创伤第七章烧伤、冷伤第

7、八章颅内高压增高症第九章颅脑损伤第十章胸部损伤第十一章泌尿、男生殖系与损伤第十二章骨折概论第十三章上肢骨折第十四章手外伤第十五章下肢骨折第十六章 脊柱、骨盆骨折第十七章关节脱位第十八章周围神经损伤第十九章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第二十章腰腿痛及颈肩痛第二十一章 运动系统畸形外科见习222222221114544222222224222242241122426224262222412322224334414454198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基本知识教育目标1 .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并学会问诊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检体诊 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了解X线诊断的价值

8、、 特性及诊断应用原理,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选择应用,了解 X线 诊断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心电图各波图象产生的基本原理, 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的测 量方法。2 .熟悉超声波检查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3 .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特点、治疗原则,药物治疗要点。二、能力教育目标1. 了解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具 有独立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2,熟悉各科常见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3.掌握各科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治疗原则,药物治疗要点 三、素质教育目标1 .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创业,并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2 .培养救死扶伤、全心全

9、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尊重患者、关爱生 命的人文精神。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模块诊断学序号工作 任务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理论时实践活动设计1诊断学 绪论一、课程内容1 .诊断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作 用。2 .诊断学的重点内容:问诊及常见 症状、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 超声诊断、诊断方法和病历编写等。3 .诊断学的指导思想、要求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1 . 了解诊断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作用。2 .熟悉诊断学的重点内容。3 .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要求和 方法。10通过多媒体 (或挂图),增加学生对 教学内容的 理解和记忆。2症状学一、课程内容1 .发热;原因、起病方式、临

10、床常 见的几种热型;低热的定义,功能性低热 的常见原因、伴随症状2 .咳嗽与咳痰:主要原因、性质、 时间、音色的临床意义、伴随症状3 .呼吸困难:病因、机理、临床特 点及意义4 .咯血:常见病因、伴随症状5 .紫绡:定义、病因与分类6 .心悸:定义、病因与临床表现7 . 水肿:发生机理、病因、分类及特60通过典型案 例或进入临 床,使学生明确临床资料 采集的具体任务,理解临 床资料采集 在临床工作 中的地位,提 高学生对学 习临床资料 米集重要性9.11.点、伴随症状;心源性与肾源性水肿鉴别 要点;8 . 恶心与呕吐:分类(中枢性、周围 性)、病因与发生机理;呕吐的伴随症状及 其临床意义9 .

11、腹痛:常见病因、发生机理;/、同 腹痛的临床特点、伴随症状及其临床意 义;10 .腹泻:急性与慢性腹泻的病因及 特点11 .呕血与便血:病因、机理、临床表 现、伴随症状及其临床意义;呕血与咯血 的鉴别;12 .意识障碍:病因、昏迷的诊断要 点、伴随症状二、教学要求1、熟悉内科各系统常见症状;2、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 及临床意义。的认识。3问诊一、课程内容1 .问诊的重要忌义、方法及注意事 项、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过 去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 及生育史、家族史)。2 .各系统疾病问诊要点: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造 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与代谢疾病

12、、神经系 夕本绝 讥十。二、教学要求1 .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2 .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0角色扮演 临床实践4检 体 诊 断一、课程内容1 .检体时的注意事项2 .基本检查方法:望诊、触诊(浅 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叩诊(直接叩 诊法、间接叩诊法,叩诊音的分类及其意 义)、听诊(直接听诊法、间接听诊法) 二、教学要求了解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 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20通过多媒体 (或挂图)复 习相关的解 剖学和生理学知识。5般 检 查一、课程内容1 .全身状态检查: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及发育与营养2 .皮肤及粘膜:辩认及临床意义3 .淋巴结:分布、检查方法及注息事项22通

13、过多媒体 (或挂图),结合临床案 例,增加学生 对教学内容 的理解和记及局部与全身淋巴结肿的临床意义。二、教学要求1 . 了解全身状态、皮肤、粘膜及淋 巴结检查的内容、方法,明确异常体征的 临床意义;2 .掌握体温正常值;血压测量方法, 血压正常值、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淋巴 结的检查方法。忆。一、课程内容1 .头部检查;头颅检查、眼检查、耳鼻 检查、口腔检查、腮腺检查。通过多媒体女 颈2 .颈部检查:颈部外形及活动情况,甲状腺、气管、颈静脉怒张与搏动。(或挂图),部结合临床案6检20例,角色扮查二、教学要求演、模拟人示1.熟悉头颈部检查的顺序、内容与范。方法。2.掌握甲状腺、气管、颈 A颈V异常的临床意义。一、课程内容1 .胸部的体表标志、划线及分区;、2 .胸廓:正常和异常体症的临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