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山村小学和一群山村教师的故事(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70040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所山村小学和一群山村教师的故事(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所山村小学和一群山村教师的故事(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所山村小学和一群山村教师的故事(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所山村小学和一群山村教师的故事(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所山村小学和一群山村教师的故事(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所山村小学和一群山村教师的故事(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所山村小学和一群山村教师的故事(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所山村小学和一群山村教师的故事(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热泪盈眶) 当自己总是牢骚抱怨时,是不是可以想想他们?(如果您是老师,可以给您的学生看看;如果您是家长,可以给您的孩子看看。总有一种力量,会直抵我们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成为我们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想要退缩抑或想要抛弃放弃时最温暖的自省和自励,想想他们,我们人生旅程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胡家堡小学】 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水田村胡家堡小学 基本情况 教职工总数:1人 在校生数:57人 图书册数:0册 教学设施情况:教学设施陈旧,没有任何多媒体 生活设施情况:学校位于一座大山上,海拔一千米以上

2、,现在的气温几近零度,冰天雪地,缺穿少吃,孩子们的生活异常艰苦。 计算机数量:0 学校网络情况:无网络 学校照片: 茫茫云海,大山深处,有一所小学-胡家堡小学(山腰间有国旗的地方) 山路崎岖,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全是水田村村民自己动手硬挖出的一条路 山路泥泞,天寒地冻,阻不住孩子上学的脚步 一个老师和五十七个孩子的故事 木讷呆滞的眼神刺痛了我们的心 渴望阅读课外书,了解山外的世界 这就是孩子们的午餐,能够吃口热饭,喝口热汤,是孩子们最奢侈的想法了。 四年级八个孩子,由于缺乏师资,下学期四年级就要面临拆掉的命运,这八个孩子要去镇上的中心校,这样一来,孩子们往返必须走六个小时的山路,孩子们不愿

3、意离开。 具体地址 重庆市彭水县龙溪镇水田村胡家堡小学 夏昌权老师 收 邮编:409609 那里只能通过邮局邮寄,快递公司到不了。 夏昌权老师电话13452204177 张宗茂老师(退休教师)电话13512305916 急缺物资 这所村小,在一座大山上,目前有幼儿班(21个孩子)、二年级(28个孩子)、四年级(8个孩子),共57个同学,其中男生30名,女生27名。孩子们急缺: (一)57本硬笔(或软笔)字帖、各类童书、儿童杂志(有五彩斑斓的童书相伴,相信孩子们会忘却寒冷)、成人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或者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成人类的杂志可以供老师阅览,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教学能力)等等; (二)乒

4、乓球台一张、乒乓球拍一副、 乒乓球十个、羽毛球拍一副、羽毛球十个、篮球架两个、篮球两个、 跳绳57副、跳棋两副、象棋两副、水彩笔57套、各类文具、旧玩具等等; (三)一套做广播操的设备(喇叭、功放机、DVD光碟机、广播操光碟、电视机),有了这些,孩子们学广播操和做广播操就方便多了; (四)打印机的墨盒和墨水(偏远乡镇很难买到这两样东西,学校又不能上网,无法在淘宝网购买),有了充足的墨水,给孩子打印习题和材料就方便了; (五)57双保暖袜(孩子们一走到学校,袜子鞋子全湿了,双脚冰冷,如果有了保暖袜,到了学校,换下湿袜子,孩子们的脚一定会很暖和的); (六)十套棉被、床上用品、钢丝简易床,有了这些

5、,离校最远的(家校往返需四个小时)十个孩子就可以在学校留宿,不用再奔波于泥泞的山路了; (七)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体育老师、英语老师、科学老师、幼儿园老师各一名,标准化黑板三块、投影仪一台、电脑一台,班班通电子白板多媒体一套; (八)学校外墙需要粉刷和上色,让我们为山村学校增添一抹亮色; (九)全校孩子中有两兄妹(下图中的俩孩子),哥哥焦军华(四年级)和妹妹焦军容(二年级),母亲出走,去年因火灾房屋全部被烧,借债刚建了一座草棚,极度困苦,看后让人潸然泪下,就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还有这样的苦孩子 胡家堡小学孩子诵读论语的励志故事(点击左边“论语”二字,即可下载相关PPT文稿)- 【张宗茂老师】(

6、1981-2011年在胡家堡小学任教,2012年退休) 光明日报(2013.8.7)刊载:让山里的孩子们过得比我们好 记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水田村小学教师张宗茂 央视网报道张宗茂老师如下(详情点击http:/ 他的笔记本上,记着38年来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学生来自哪个村社,每次作业完成没有,每次考试成绩怎样,一清二楚。他发动村民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地修起了一所学校;他走乡串户,把100多名辍学的孩子拉回了教室。他在深山坚守38年,在那里失去了儿子,失去了妻子,却始终没有失去破旧的讲台。他就是重庆市彭水县龙溪乡水田村小学的张宗茂老师。“我安心教书,孩子们才能安心读书”1973年,张宗茂高中毕业。邻近

7、的如榔村村长登门拜访,请他去村小任教。如榔村在一座海拔1400米的高山上,进村的道路崎岖难行,学校里没有住的地方,每天往返要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中间还要几次涉过经常突发山洪的河谷。护送学生过河,从此成了他每天早晚的“必修课”。家访途中突遇暴雨,张宗茂几次差点坠下悬崖;护送学生过河时,他也好几次险些被洪水冲走。在如榔村小8年,他天天这样“母鸡护雏”般地接送,尽管路途艰险,但从没有学生在上下学时出现意外。张宗茂的家在另一座山上的水田村。1981年,水田村小实在办不下去了。在村里的要求下,张宗茂被调回水田村小。当时水田村小只有两间“一阵风就能吹垮”的教室,每间教室只有一个门,没有窗。全校只有张宗茂1

8、个老师和9个学生。张宗茂开始不停地找村干部、找学生家长,全村人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劳力的出劳力,终于修起了四间木瓦结构的教室。张宗茂又挨家挨户动员辍学的学生返校。白天大家都下地干活,找不到人,张宗茂就夜里跑到人家家里劝家长、劝学生。看到学生家里穷,他就主动提出由自己先垫学费。有的家长担心山路太远太险,他就答应每天接送。那时的高中生,是村里的“大知识分子”。很多人都觉得张宗茂“为了教个破书”丧尽了尊严。他说:“我们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偏了,别的老师不愿意来,一会儿换一个老师,孩子们也觉得没有盼头。我安心教书,他们才能安心读书。” “妻子和儿子都走了,我只有这一群孩子了”1986年冬,14岁的儿

9、子开始流鼻血,妻子再三要张宗茂带孩子去医院。背孩子去医院,要走8小时的山路,妻子一个人根本不行。但张宗茂当时正带小学毕业班,怕影响学生的成绩,他说服妻子放暑假后再带儿子去检查。有一天正在上课的时候,妻子突然跑来告诉他,儿子头一天晚上不停地流鼻血,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当地的许多人都没把孩子流鼻血当回事儿,张宗茂也以为只是小毛病,坚持到毕业班考试结束,才背着孩子去医院。医生告诉张宗茂,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无法治愈了。不久,儿子再一次大出血,被邻居送进了当地一个小卫生院。张宗茂从学校赶到医院时,儿子已在弥留之际。那一年,张宗茂所带的毕业班考试成绩全乡第一,没有一位孩子考试不及格,创下了全乡有史以来的

10、最好纪录。儿子刚刚去世,张宗茂的岳母又患病瘫痪并很快病故。饱受打击的妻子出现了明显的精神分裂症状。这以后的10年,张宗茂在学校忙完了,马上赶回家照顾妻子。妻子有时候歇斯底里,整晚哭喊。张宗茂一边安抚她,一边批改作业,预写教案。10年间,张宗茂几乎没有因家里的事请过假、误过课。1998年春节临近时,债台高筑的张宗茂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和妻子、女儿一块儿过个热闹年。这天,他挑上100多斤大米早早出门,去几十公里外的小厂乡换年货。傍晚回到家时,没听到妻子的动静,他赶紧跑进屋里,却发现妻子已经“走了”。张宗茂借钱将妻子葬到了儿子的墓地旁边,墓地就在从家里到学校的小路旁,每次去学校,他都要从他们身边走

11、过。张宗茂对学生更专注了,他说:“妻子和儿子都走了,我只有这一群孩子了。”“条件再艰苦,我也会咬牙坚持下去”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的张宗茂,舍不得乡村里的孩子们。63岁的他,现在是义务校外辅导员,免费为孩子们讲论语。今年“六一”期间,他带着水田村小的4个孩子参加全市论语背诵活动。这4个孩子是唯一一组来自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的背诵打动了现场的许多听众。1999年,张宗茂荣获教育部首届“烛光奖”,在北京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关部门决定将载誉归来的张宗茂调到各方面条件都好得多的乡中心小学,张宗茂婉言谢绝了。他说,让那些年轻人去中心校吧,他们还要找对象成家立业啊。面对人们的不解,张宗茂说:“我们山区

12、穷,我就是想让这里的孩子多学些知识,多改变这里的面貌。条件再艰苦,我也会咬牙坚持下去。”水田村小现在的负责人夏昌权老师,是张宗茂曾经教过的学生。追随张宗茂的脚步,他已经在水田村小教了16年书。夏昌权说,张宗茂每天8点前到校批改作业,给学校的花草树木浇水剪枝,还要为学生挑饮用水,完全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我们都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夏昌权说,“张老师能够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坚守38年,我也要像他一样。”“我没有什么别的梦想,我只图一个,就是让山里的孩子们过得比我们好,让以后的水田村比现在好。”张宗茂说。(光明日报记者张国圣 光明网记者 李 宏)人物档案张宗茂,1950年生。1972年在四川省

13、彭水县郁山区中学高中毕业,1973年在龙溪乡如榔村小任教,1981年在水田村小任教,1988年,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定为小学一级教师。1999年荣获教育部首届“烛光奖”。2001年升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2010年,荣获“感动重庆十佳教师”称号。人物评价同事夏昌权:他是一个爱校如家的人,每天他很早就来到学校;他是一个爱生如子的教师,每当有学生病了,他就带药去看望,并给学生补习功课;他是一个爱岗敬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从来没有见他迟到或早退过。学生焦颖:张老师教书很认真,他非常关心我们,前几天我们几个同学到重庆参加论语朗诵比赛,有的同学在路上晕车,他不顾身上被吐满脏物,先为我们擦洗干净,给水服药,我们都很感动。教师自述我愿为山里的孩子守望一生刚开始让我到龙溪乡最边远的如榔村小当教师时,我真不想在那里干下去。可每次下决心离开时,总是看到孩子们失望的眼神。那种眼神让我难以割舍,只能硬着头皮做。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回到学校,又一个个升到高一级的学校,内心的矛盾慢慢变成了快乐。这种快乐,是我扎根山村的动力。水田村小是我发动乡亲们捐木材、出劳力修起来的。这不算很难,难的是让孩子们回到学校。我去动员孩子们返校时,他们远远地见到我就躲。有时候一个学生要做十天半个月的工作,白天去了找不到人,只能半夜三更搞“偷袭”。这样学生才慢慢多起来。人越多,我垫的学费就越多,几年下来,我垫付了4000多元。这在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