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69533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乡村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乡村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乡村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乡村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概 述11.1项目背景11.2编制依据31.3研究过程31.4建设的必要性41.5主要结论61.6问题和建议112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132.1研究区域概况132.2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192.3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253 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03.1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03.2相关运输方式的调查与分析313.3预测思路与方法323.4交通量预测344 技术标准384.1通行能力分析384.2 技术标准395 建设方案405.1建设条件405.2建设项目起讫点论证435.3推荐方案概况43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06.1投资估算506.2资金筹措537

2、 经济评价547.1参数的选择与确定547.2评价方案的设定547.3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557.4评价结论628 实施方案638.1实施方案638.2劳务报酬699 土地利用评价709.1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709.2推荐方案占用土地、主要拆迁建筑物的种类和数量709.3对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影响709.4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符合性729.5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措施7310工程环境影响分析7510.1沿线环境特征7510.2推荐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7610.3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8511 节能评价8911.1建设期耗能分析8911.2燃油节约量的计算9011.3节能分析9211.4

3、主要节能措施9211.5节能评价9412 社会评价9512.1社会影响分析9612.2互适性分析10112.3社会风险分析10312.4社会评价结论10413 风险分析10513.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10513.2 风险程度分析10613.3 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10714 招标方案10814.1编制依据10814.2招标组织形式10814.3招标方式10815 问题及建议111一、附 表二、附 件:1、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2、国土资源局用地的预审意见;3、节能登记表。三、附 图1、项目位置地理图; 2、路线走向图; 3、路面标线设计图; 4、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5、路面结构横断面图。1 概

4、 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XXXXXXXXX至XXX乡上坎乡村道路工程1.1.2建设单位XXX人民政府、XXX乡人民政府。1.1.3建设性质改扩建1.1.4建设内容及规模XXXXXXXXX至XXX上坎乡村道路按等外公路标准进行建设,全线总长12公里,其中XXXXXX至长木段路基宽6.5米,水泥砼路面宽6米,长7公里;XXX长木村至XXX乡上坎村路段路基宽6米,水泥砼路面宽5米,长5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20公里/小时,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级。1.1.5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估算金额为749.00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62.42万元;建安费631.11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52.59万元

5、。项目资金由国家以工代赈资金及地方财政自筹两种方式筹措,其中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400万元,其余为地方财政自筹。1.1.6建设背景XXXXXXXXX至XXX乡上坎乡村道路工程位于XXX市XXX境内,是XXX、XXX乡至县城的重要交通连接路线,该公路起于XXXXXX村(接国道G319线)经老溪村、长木村,止于XXX乡上坎村,路线全长12公里,其中:XXXXXX长木村段7公里,XXX乡上坎村段5公里。XXXXXX至老溪村路段,线型较直,路面为宽4.5米的水泥路面,部分路面状况良好,一般路基宽6米;老溪村至长木村路段为等外级砂石路面,线型平缓,起伏较小,路基一般路段宽5.5米;梅江长木村至XXX乡上

6、坎村路段路况山高路陡,弯多狭小,坑洼高低不平,一般路基宽3.6米。据2013年调查,全路段交通量(折小汽车)已达180辆/日,随着道路沿线经济的发展,该路段作为XXX、XXX乡至县城的重要交通连接路线,其目前的状况极不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的需要,造成会车困难及交通事故发生频繁,事故次数及经济损失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沿路百姓出行与安全,对群众的生产与生活极为不利。拟建道路沿线覆盖二个乡镇,八个行政村,直接受益人口1.2万人。每天均有客车及货车通过该路往返于XXX乡、XXX及XXX城。近年来,XXX以振兴中央苏区为契机,以“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宁都,实现大发展”为战略,区域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7、,交流将更加频繁;XXX、XXX乡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产量增加,已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运输量成倍增长,但公路面貌无多大改观,与经济发展水平形成较大反差。为改变该公路交通设施落后状况,完善县内交通网络,拟定对XXXXXXXXX至XXX乡上坎乡村道路12公里进行改扩建,该项目如批准实施,不仅完善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功能,方便受益区域内百姓出行安全与物质运输,而且能增加沿线农民参与务工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其经济与社会效益可观。综上所述,该线的改扩建已是势在必行。它的建设对促进XXX、XXX乡及XXX城间的横向经济协作,促进公路沿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加

8、快社会进步的发展步伐以及带动这一片区的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1.2编制依据根据 “XXXXXXXXX至XXX乡上坎乡村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本报告编制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技术标准、规划等作为依据:1、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规划发2010178号);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4、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工程定额等5、XXX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纲要6、XXX城市总体规划7、XXX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8、X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9、委

9、托单位提供的1:10000现状地形图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1.3研究过程我公司接受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任务后,抽调主要技术人员成立项目组,承担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过程中项目组分成交通经济和工程技术两个外业组,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在1/1万地形图上拟定了路线方案。2014年6月对初步拟定的路线走向、路线主要控制点等问题进行实地踏勘及全面系统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并征询了沿线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对影响区域内的各县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布局、交通量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相关公路的路况及历年交通量调查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对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气

10、象、地形、地貌、主要的设施和水利工程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在沿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依据交通运输部2010年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第三版)等有关文件、规范的要求,通过调查、分析、论证,项目组于2014年6月,完成了XXXXXXXXX至XXX乡上坎乡村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本报告着重研究了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农林布局、沿线乡、镇现状及发展规划、影响线路走向的因素和可能的路线方案。在广泛搜集资料、详细考虑所有制约路

11、线方案因素的基础上,依据交通量发展预测,研究论证路线走向及建设规模、标准等问题,通过技术、经济的论证比较,为本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可靠依据。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包括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的现状与发展、交通量预测、建设必要性、技术标准、建设条件、建设方案及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评价、实施安排、土地利用评价、工程环境影响分析、节能评价、社会评价等项内容。1.4建设的必要性1、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XXX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目前老区仍有数十万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XXX是赣东北至赣西南的交通咽喉,又是闽、粤之要道,资源相当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大。改革开放以来

12、,全县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商品流通领域进一步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就经济发展而言,仍较落后。XXX落后的交通条件已经制约了其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发展沿线经济,使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当地政府曾多次与交通部门协商,意欲对该公路进行改扩建,但因当地财力较为困难,无力支付公路改造所需垫付的资金而未能实施。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实施的投资,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改扩建XXXXXXXXX至XXX乡上坎乡村道路工程将使当地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改善投资环境,把区域内资源送出去,把外面的资金、技术引进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3、。且随着区域资源的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集市贸易的繁荣,交通流量增加,对公路运输条件的改善要求十分迫切,因此拟建项目的实施将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是满足区域内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查整的逐步完善,XXX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县乡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流、物流不断增加,交通量急剧上升。近年来,机动车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公路面貌却没有多大改观,已适应不了公路运输量的变化,据调查资料可知,现有公路2013年交通量为180辆/日,而XXXXXX至老溪村路段,线型较直,路面为宽4.5米的水泥路面,部分路面状况良好,一般路基宽6

14、米;老溪村至长木村路段为等外级砂石路面,线型平缓,起伏较小,路基一般路段宽5.5米;梅江长木村至XXX乡上坎村路段路况山高路陡,弯多狭小,坑洼高低不平,一般路基宽3.6米。该公路路况已不再适应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求,造成会车困难及交通事故发生频繁,事故次数及经济损失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从交通发展预测来看,交通量还将持续增长,因此,改扩建XXXXXX至XXX乡上坎乡村公路是当地政府和沿线群众的强烈愿望,提高技术标准已是势在必行。3、是完善XXX公路网建设的需要本项目为连接XXXXXX乡、XXX至XXX城的公路,经过XXXXXX村、老溪村和长木村等行政村,为XXX “七纵七横”干线公路网中第四纵的

15、公路支线,是连接XXX乡、XXX、XXX城间的重要通道,在XXX农村公路网中处于显著的地位。拟建项目的实施将形成沟通县东南部与县城之间的公路网络,充分发挥国道、县道对地方村镇的辐射作用和干支网连接的交通枢纽作用,对提高XXX农村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拟建项目的建设,可连通县、国道干线,有利于加强XXX乡、XXX、XXX城之间的联系,它的建成,增强了县乡之间的交流,完善了路网功能,改善了交通条件,为项目影响区域内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XXX公路网的完善。综上所述,本项目建成后,对项目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充分发挥公路交通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势在必行,投资拟建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5主要结论1.5.1 交通量预测本项目的交通量采用间接法进行预测,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l。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