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694876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一、课程目的1、教材的地位作用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纪下册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书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意,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的一篇书信,作者描绘了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壮丽的景致,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事退隐的高洁志趣。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过程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关键词语。情感价值观目标:体会

2、作者寄情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3、重点难点积累许文言词语,欣赏文中之景。细心品味感悟文中之情。理解文中之情。二、说教法学法。教法,科学合理的教法能够使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的统一,基于此,我将采用的教法是朗读法,点拨法,情景教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 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力求让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学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实处,我采取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我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我将采取以下五个环节。1、创设

3、情境,导入新课。借助多媒体显示富阳江沿岸美丽的风景,让学生形成对富阳江美丽风光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请学生借助4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积累文言词语,发挥语文工具性的作用。其次学生自读并翻译课文,然后请同学朗读翻译课文,教师予以指导纠正。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3、合作探究,精读品味。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4、拓展延伸。三峡也同为写景的文章,将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5、课后作业。翻译成现代汉语介绍富阳江的风景。四、板书设计。略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我今天要说

4、的是出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蜡烛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一教材及学生分析: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从中了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军民的战斗友谊,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于八年级

5、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对记叙文的文体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通讯这一文学体裁。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本课内容和特点,我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1)知识技能:A认识战地通讯的特点;B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2)过程方法:A把握记叙的要素,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B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教学重点: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2)文中“蜡烛”的特殊含义。

6、二设计说明:总体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平等对话提高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2)做到三个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听说与读写相结合、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相结合。设计思路:课前热身情境导入整体感知人物赏析质疑研讨情感升华三教学流程:(一)课前热身:学生交流1)通讯的相关知识;2)课前搜集到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的了解。设计说明:两项交流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从文章背景、文体知识两个方面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二)情境导入:多媒体投示阴暗背景下的燃烧着的留泪的蜡烛,同时播放充满悲凉氛围的音乐,师导入:往事如烟,岁月如梭,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时间磨蚀

7、得锈迹斑斑。二战的炮声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情感的东西能常驻人们心中。这枚燃烧的蜡烛将带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感受那战场上感人的一幕。(设计说明: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情景,为本课的学习作了情感铺垫,教师的语言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三)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注意体现记叙的六要素);文中的哪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调动学生初次读文的探询心理,训练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在题目设计上注重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中来。)(四)人物赏析:1老妇人为红军战士都做那些事?学生:援助安葬悼念(

8、设计说明:这一环节在于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从内容上理解老妇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对通讯的特点也有所了解)2赏析文中对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语句,进行朗读交流。(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为突破文章的重难点服务,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赏析达到感受人性美的目的;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总之,让学生在品读与赏析中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3训练拓展;出示老妇人的头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而揣摩人物心理,进行口头表达。(设计说明:此环节仍是对人物的进一步分析,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注重分层,同时强化对写作的训练,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4小结:老妇人的形象(五)质疑研讨:你对文章中的哪些问

9、题还有疑问?请提出来。(设计说明:学生可能提出的有文章最后两句话的含义;黑围巾在文章中多次出现的作用;文章中“蜡烛”的含义。学生如果没有,就由老师提出来。从而体现师生互动。估计在解决这三个疑难中学生会有困难,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老师的指导则应注意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六)拓展升华:投示“铸剑为犁”的雕塑。学生观察,理解雕塑的含义。进行小诗的创作。(设计说明:此项设计在于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并且通过创作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恨,从而使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升华)教师结语:二战的枪炮声早已成为历史的回音,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

10、声、爆炸声,仍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让我们默默祈祷:和平永驻!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一、关于教材。悼念玛丽居里是鲁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于 1935 年 11 月 23 日怀着悲痛的心情在居里夫人的悼念会上的演讲,作者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悼念文,从叙述死者的生平和业绩着手写,而是独辟蹊径,在悼文的开头提出“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强调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方面的成就大于才智方面,紧接着从人格、品德、力量、热忱等方面作具体阐述,最后发出呼吁,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现在学生的生活时代与居里夫人的年代相距

11、较远,背景完全不同,因此学生如果对居里夫人生活的时代、文化背景、艰苦的科研环境、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没有充分的了解,难以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力量,是难以理解作者对居里夫人的高度评价,结合我们以前学习的我的信念,简单补充玛丽居里的有关事例,使学生了解有关背景。二、学习目标:1、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品味文章语言,学会用精辟深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感受并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三、学习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和人格力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1、在现代物理学地发展史上,有两位物理学家是必定会被

12、提到的。他们就是玛丽居里和爱因斯坦。2、对这两位伟人,你知道多少?3、过渡:1934 年 7 月,居里夫人因病去世。1935 年 11 月,在美国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了一场居里夫人悼念会。安因斯坦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在悼念会上发表了一片著名演讲。那么,作为科学界的巨人和居里夫人的挚友,安因斯坦会在悼念会上说些什么呢?4、让我们共同阅读安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板书:悼念玛丽居里)(二)走进课文。1、了解作者。2、请大家阅读课文,出示自学指导。(1)课文着重从哪一方面悼念居里夫人的?并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2)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相关信息,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性地回答问题。(3)让学生以自己

13、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交流内容只要能围绕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和人格力量即可,不必纠缠于语言文字的表达。)3、再读课文,品位语言、体会感情。成功的演讲,能以机智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自信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个听众的心田,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那么,本文哪些字词语句让你深刻地感受到了安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崇敬赞扬和因居里夫人的去世而极度的悲伤呢?(再读课文,进一步圈点勾画写批注。)全班交流。4、问题研讨:爱因斯坦曾说:“在人生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 ”在演讲对玛丽居里这么一位人格高尚的朋友的悼念词时,他一度哽咽,呼吸急促。那时,他

14、不仅在对居里夫人表示着最真诚地歌颂,更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自白。如果让你来读这篇演讲稿,你会怎么读呢?(评价时,不仅要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和朗读的流畅性,更要注重通过语调语速表现感情的程度。)6、问题情境:本文着重介绍了居里夫人的人格、品格、力量等,她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结合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文,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这么一位崇高人物”的“品德力量”。并以“我从居里夫人身上学到”的句式小结。板书:居里夫人 人格 品德 力量 热忱爱因斯坦 诚挚的感情(四)拓展阅读。玛丽居里(18671934):居里夫人 1867 年 11 月 7 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玛丽的父母都是教

15、师,在她出生(她是他们的第五个孩子)后不久他们就失去了教师职位。为了糊口,他们包下了一些学生的伙食。为此,年轻的玛丽也要协助做饭,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然而她仍获得了中学生的优秀奖章。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1891 年她到巴黎进了巴黎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1894 年她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第二年他们结了婚。1898 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 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 1898 年 7 月和 12 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