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692962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市化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 桐庐中学 姜永良 311500摘要 讨论式教学法在国内外都相当盛行,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利用该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本文就讨论式教学法的作

2、用、基本条件、程序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关键词 讨论式 教学法 运用 近几年来,我们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实验讨论法”、“单元教学法”、“研究探索法”、“程序启发教学法”等,它们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结合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的。课堂讨论在国外也十分重视。在美国和日本中学各年级的教学中,课堂讨论相当盛行;在俄罗斯的新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高年级必须更多地进行讨论式的课业。”奥斯本所创立的一种所谓“智力激励法”实质上也是讨论法。由此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一种教学

3、方法是否合理,关键是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能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讨论式教学的信息交换模式是:这种模式决定着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1、

4、信息源多,信息的交换量、加工量大,师生获得的即时反馈信息快而强。2、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教师的限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去准备材料,搜集论据,进行思考。3、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讨论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前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工、推理、论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特别是在讨论和争论中遇到的问题是事先预想不到的,学生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实质,组织大脑中储存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论证,从而得出结论,这种高密度的思维活动能有

5、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立性。4、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题一般都有难度,学生必须把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密切结合,才能解决。这样学生在准备讨论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即时反馈能力和评价能力。5、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准确、清楚、全面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在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此外,通过讨论,教师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和总体的知识准备程度和认识状况,随时调节教学进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

6、性。学生能在讨论中听取别人的发言并作比较,取长补短,扩大视野,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建立。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基本条件近三年来,我在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实施讨论式教学法,要有三个基本条件:1、教材方面。哪些教材内容可用讨论式教学法呢?概括地说,凡是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新知识又是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就能总结出来的教材内容,可用此方法进行教学。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在综合性强的新课、练习课和复习课中,均可使用。2、学生方面。首先,学生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旧习惯,一定要认识到:上课的过程就是自己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其次,是要有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7、及敢于争辩的勇气,要有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正确对待各种讨论结果的良好品质。当然也应具有相对独立地进行讨论的思想基础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3、教师方面。教师必须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有民主思想和民主作风,要有群众观点,要坚信自己的教育对象通过引导、讨论、分析,是能自己学会的;要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构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讨论氛围。此外,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讨论题和教学过程,还必须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多地了解学生实际,向学生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及时、恰当地处理讨论的各种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灵活性。三、讨论式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根据预习题,阅

8、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起点行为设计预习思考题先复习后作业精编综合练习,进行批改、讲评讨论、板演和书面练习布置基础练习学会总结,得到完整系统的知识引导归纳互相讨论,回答问题互相质疑,纠正错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实验和讨论题说明:若是练习课和复习课就不一定需要准备过程。四、讨论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以H2SO4为例)1、课前准备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起点行为,精心设计预习题。要求是:问题要具体,目标要明确。要使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下堂课的教学目标和疑难问题各是什么。学生把问题带进课堂,使课堂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和选择性。问题要有程

9、序性和启发性。题目的安排顺序要与学生的起点行为、思维的发展顺序相一致,叙述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度、难度、广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思考题不能过深过难,否则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理不清预习内容的思路。这样的预习就毫无价值。例:我在教学H2SO4前,布置了下列预习题供参考:初中里已经学习过硫酸的性质,现在为什么还要重新学习?稀硫酸为什么具有酸性?具有哪些酸的通性?浓硫酸如何稀释?能否用浓硫酸和金属反应制取氢气?浓硫酸和稀硫酸比较有哪些特殊的化学性质?硫酸有哪些重要的用途?与其性质有何关系?2、讨论过程讨论式教学法的过程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全班讨论或者是二者结合等形式。分组讨论是

10、以相邻24人为一组;全班讨论是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就某些共同性问题或分歧意见由教师组织进行的。讨论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其关键是:(1)讨论题的设置要恰当。制定课堂讨论题的原则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密切联系教学素材;要能沟通多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过程;难易要适度,接近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容量要适当,内容要具体,切忌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要有启发性和生动性。问题的提出要能引人入胜,引起悬念,揭露矛盾;问题的叙述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要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要抓住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关键提出问题。如重要概念及规律的理

11、解分析,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易错、易混淆的问题等等,使讨论能击中要害。(2)要调动全班同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必须做到: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发现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精心设计实验和讨论题。不要把正确的结论急于告诉学生,当学生在发言中有错误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其他同学参与质疑和争论,同时还要根据讨论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讨论的进程和内容,在学生的讨论已解决了主要问题时,应及时转换题目或进行小结。不要让少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垄断”讨论“市场”,否则多数学生对讨论就会丧失积极性。我在教学H2SO4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和讨论题:先分组讨论,后进行验证性实验CuO属于碱性氧化物吗?在盛有CuO

12、的试管里加入浓H2SO4会产生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CuSO45H2O中加入浓硫酸后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2滴浓硫酸,试纸的颜色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纸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讨论后,对做验证性实验。先演示实验后分组讨论在盛有Cu的试管中加入浓硫酸,起初溶液为什么会发黑?当上述反应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为什么会褪色?取反应液倒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溶液颜色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浓硫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在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试管口放上湿润蓝色石蕊试纸,为什么变红?写出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3、指明氧化剂、还原剂。蔗糖(C12H22O11)中加入浓硫酸后为什么会发黑?发黑的“糖”又为什么会形成多孔膨胀的“黑色发糕”?在以上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对稀硫酸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而浓硫酸与金属反应却产生SO2不能理解,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全班讨论,用价态升降的方法来分析以下两个反应:Zn+H2SO4(稀)=ZnSO4+H2Cu+2H2SO4(浓) CuSO4+SO2+H2O通过分析,明确稀硫酸与锌反应是H+被还原,铜与浓硫酸反应是H2SO4中元素被还原。3、整理过程整理能使零碎和粗浅的认识理性化和系统化。整理过程的目的是加深并强化全体学生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加以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形成全体

14、学生的共同认识。这对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求语言要科学、精炼、准确和规范;观点要鲜明,层次要清晰,同时要注意其适用对象、条件和局限性,不可绝对化,以免形成思维定势。例如我在H2SO4整理知识教学中,引导同学列表比较浓、稀硫酸性质的异同,找出硫酸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4、巩固过程该过程是学生运用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知识性习题,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练习可采用问答、板演和书面练习等形式进行,同时教师还必须善于抓住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例如在H2SO4教学中,我布置了以下练习题:(1)浓硫酸在下列过程中分别表现哪些性质:浓硫酸敞

15、口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浓硫酸使棉布发黑;用浓硫酸和氯化钠反应制氯化氢;浓硫酸遇到铁、铝发生钝化。(2)6.4克Cu与足量浓硫酸反应,有几克硫酸被还原?电子转移的数目为多少?5、强化过程强化过程是课内知识进一步深化和运用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应围绕重点选择一些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乃至综合性习题,并且及时批改和讲评,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的格式。如H2SO4这节课外作业可作如下布置:(1) 实验室里为什么不用浓H2SO4制H2S?(2) 下列气体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有A、HI B、SO2 C、Cl2 D、H2 (3)用铜和浓硫酸制硫酸铜,既要节省材料又要送减少污染,可采取什么方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3)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木炭和浓硫酸反应产物中有CO2和SO2。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是任何教学内容,任何课型都能用该法组织教学的。形式主义的讨论只会浪费时间,甚至还会带来许多问题,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至于讨论式教学法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运用以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参考文献:1、 冯克诚、西尔枭主编的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