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69012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知识细梳理柳永词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异日图将好景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古义:_(3)便纵有千种风情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乘乘醉听箫鼓()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2)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而皆背晋以归梁()后五年,吾妻来归()完璧归赵()若水之归海()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嬉嬉钓叟莲娃()(2)都门帐饮无绪(

2、)(3)异日图将好景()答案一、(1)美景;(2)清冷,凄清;(3)风流情意。二、(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动词,顶着,冒着;(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汇聚。三、(1)名词作动词,采莲;(2)名词作动词,设帐;(3)图,名词作动词,画。苏轼词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千古风流人物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古义:_(2)回首向来萧瑟处今义:从来,一向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任一蓑烟雨任平生()任重而道远()王甚任之(

3、)众怒难任()(2)却山头斜照却相迎()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之不恭()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大江东去()(2)竹杖芒鞋轻胜马()答案一、“尊”通“樽”。二、(1)英俊杰出,有才华的;(2)刚才。三、(1)放任,无拘束/负荷,担子/信任/承担;(2)副词,表转折/击退/推辞,拒绝。四、(1)东,名词作状语,向东;(2)马,名词作动词,骑马。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今义:一个挨一个地 古义:_(2)刘郎才气今义:有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日夜望将军至,岂敢

4、反乎()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在丁卯三月之望()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赢得仓皇北顾()(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答案一、(1)光景,状况;(2)雄才大略二、远看/盼望/念头/声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三、(1)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饭,名词作动词,吃饭;(3)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忧愁。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拜送书于庭()(2)召有司案图()(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二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其势必不敢留君今义: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古义:_(2)请指示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_(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古义:_(4)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古义:_(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古义:_(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负秦贪,负其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秦昭王闻之,使人

6、遗赵王书()乃使其从者衣褐()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舍相如广成传()(2)乃使其从者衣褐()(3)左右欲刃相如()(4)乃前曰()(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6)怒发上冲冠()(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8)而相如廷叱之()(9)宁许以负秦曲()(10)秦王恐其破璧()(11)毕礼而归之()(12)完璧归赵()(1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文:_(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_(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译文:_(4)今君乃亡赵走燕

7、。()译文:_(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文:_(6)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文:_(7)遂与秦王会渑池。()译文:_答案一、(1)“庭”通“廷”;(2)“案”通“按”;(3)“孰”通“熟”;(4)“不”通“否”;(5)“缪”通“穆”。二、(1)两个词,“形势”“一定”;(2)指给人看;(3)遵守约定;(4)上前进献;(5)扬言;(6)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三、(1)凭借,倚仗/辜负,对不起/违背/使担负,使承担/背着;(2)派出/让/使臣。四、(1)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衣,名词作动词,穿;(3)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4)前,名词作动词,上前;(5)西,名词作状

8、语,向西;(6)上,名词作状语,向上;(7)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8)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9)负,动词使动用法,使承担;(10)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11)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回去;(12)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完整;(13)先、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五、(1)判断句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2)定语后置句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3)被动句赵国强大,燕国弱小,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4)“亡、走”后省略“于”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5)被动句我实在害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6)被动句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但秦国的那些

9、城池恐怕得不到,而白白地受欺骗。(7)“渑池”前省略介词“于”于是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苏武传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与旃毛并咽之()(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请毕今日之驩()(6)空自苦亡人之地()(7)信义安所见乎()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稍迁至栘中厩监今义:稍微 古义:_(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今义:虚假 古义:_(3)汉亦留之以相当今义:副词,表程度 古义:_(4)我丈人行也今义:岳父 古义:_(5)厚赂单于今义:指贿赂 古义:_(6)置币遗单于今义:货币 古义:_(7)卧起操持今义:料理,筹办 古义:_(8)皆为陛下所成就今义:业绩 古义:_(9)兄弟亲近今义:形容词,亲密;动词,靠近 古义:_(10)且陛下春秋高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古义:_(11)武等实在今义:诚实、老实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发方欲发使送武等()恐前语发()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猛将必发于卒伍()(2)过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求,无乃尔是过与()(3)坐副有罪,当相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因击沛公于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