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经》教师的为人处世之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688098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经》教师的为人处世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师经》教师的为人处世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师经》教师的为人处世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经》教师的为人处世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经》教师的为人处世之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经教师的为人处世之道威海三中吴宾有的老师把为人处事当做学问,当做手段,当做能力,而实际上为人处事是个人的品德和修养。通过说话、做事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不是为人处事,而只是一种伎俩。为人处事之道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做为人师的我们尤为重要。一、先修德,再爱生曾经听一位领导表扬一位刚毕业的班主任老师,表扬的内容大体是:品德高,爱学生,全心扑在工作上。这个年轻班主任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几年后,这个老师在学校站稳了脚根,就不像毕业之初那样认真工作了,也不怎么爱学生了。一个刚毕业的老师,迫于工作压力,工作上认真,而且付出多,也值得表扬。但表扬的内容仅仅是工作层面,与他的道德没有什么关系

2、,更谈不上真心实意的爱学生。作为老师,要先内修自己的品德,品德提高了,自然就会爱学生。而品德不高的老师,即便是表面上爱学生,也都是虚情假意。曾经见过一位天天对学生满脸笑容的老师,她给学生的感觉像“妈妈”。她说的每句话,学生都有一种亲切感。就在取得学生的信任之后,又是让学生买她的书,又是让学生上她的辅导班,还诱导学生的家长帮她办私事等等,这些哪是一个老师应做的事情?现实中,这种貌似品德高尚,实则内心毫无师德可言的老师,不是少数。二、谨而信,泛爱众教师说话、做事应该谨慎,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会伤害学生的感情。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班干部到班主任办公室请示工作,班主任交代完事情后,班干部就走

3、了。有个老师顺口说了句,“这个班干部挺认真负责的。”班主任随口答了一句,“这个学生以前抽烟,谈恋爱,要不是工作积极,我才不用他。”谁知那个学生,又想起了一点别的事情,回来请示班主任,把班主任说的话听得一清二楚。之后这个学生,对班级工作应付了事,学习也是得过且过。一个原本工作积极、学习刻苦的学生,因为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给毁掉了。工厂生产了次品可以重新制造,甚至可以扔掉。老师教育出了坏学生,岂能重新再来。这就要求老师说话、做事,必须事先进行深入、全面的考虑,不可因为自己的疏忽毁掉一个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承诺,也要谨慎,一旦许诺,就要信守诺言。很多老师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这是不对的。教师

4、职业可以谋深,但教师职业不是谋生的手段,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当地震来临之时,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学生的生命,这种博爱的壮举岂能用金钱衡量。博爱要求老师有宽广的胸襟,要有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的情怀,这是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特点。科学家做科研,只要实验成功就行了,无需具有博爱的品德。在这里也告诫那些做课题研究的老师,不要把我们学生当成试验品,而应该当成是关心、爱护的对象。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有余力”指的是为人处事很顺畅,还有剩余的精力;“则以学文”中的“文”指的是写作、著述。没有达到“行有余力”的境界,是需要学习的,但不可以随便写作。为人处事之道学好了,就可以学

5、习写文章,文章写出来,给别人以启发,教化别人,对人、对己都有益处。有的老师成天与领导、同事格格不入,对社会上种种事情看不惯。写出的文章因为视角独特,也能发表,可这种文章对读者、对作者都不起好作用。现在文章发表有些混乱,有些刊物不看文章质量,只要交钱就可以发表;有的老师拿写作当儿戏,随心所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还有的老师以发表文章为乐,文章内容完全是信口开河,今天以某个观点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在这家刊物发表了,明天以相反的观点又写了一篇文章,投到另一家刊物,也发表了。很多文章是没有实用价值的,更没有社会价值。一个老师写写日记,写写反思,这都是很好的习惯。但把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去投稿,去发表,那就是不负责任,而且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为人处事就是师德,为人处事做好了的老师,就是有道德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