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二 Ⅰ 群诗通练四 政治讽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68043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二 Ⅰ 群诗通练四 政治讽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二 Ⅰ 群诗通练四 政治讽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二 Ⅰ 群诗通练四 政治讽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二 Ⅰ 群诗通练四 政治讽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二 Ⅰ 群诗通练四 政治讽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二 Ⅰ 群诗通练四 政治讽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练半小时 阅读突破 第六章 专题二 Ⅰ 群诗通练四 政治讽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诗通练四政治讽喻主题解说讽喻诗主要是借社会现实来表达讽谏之意,因而对社会现实的呈现是诗歌的重要内容。从这类诗的内容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刻画人物形象;二是记述某个事件;三是描述某种现状。讽喻诗多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以达到劝谏的目的,诗中的情理一般不是藏而不露的,而是在诗中有明确揭示的。一、(2019河南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注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宁子:宁武

2、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燔柴,语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2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二、(2018山西四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河湟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

3、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河湟:吐蕃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宪宗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猝然而逝。诗人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入侵。元载:唐代宗时宰相,对西北边防多方筹措,后因事诏令自杀。晁错对于削藩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汉景帝听信谗言错杀了他。水经注:“有黄帝冢,帝崩,惟弓剑存焉。”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异族占领的土地“河湟”为题目,十分醒目,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B元载与晁错的主张和遭遇颇为相似,诗人叙其事,表达了对他们的推重和惋惜之情。C二、四句相承,以黄帝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流露出诗人对其猝然而逝的嘲讽之意。D河湟

4、百姓身着异族服装,处境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没有被征服,永为汉臣。4本诗尾联颇受称道,请简要赏析。答:三、(2018郑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汴河亭许浑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注隋炀帝为东游广陵(今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了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许浑:晚唐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迷楼,隋炀帝所筑;景阳楼,南陈后主所筑。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中的“广陵花盛”四字交待了隋炀帝东游的原因,不著一字褒贬,但已见讽刺之意。B诗歌第二句

5、写劈开昆仑山凿出一条运河,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开凿运河的工程之巨、耗费之大。C诗歌颔联写骁勇的禁兵离京护驾,众多宫女登船随行,虽然没有直接让隋炀帝出场,但是其赫赫声威可想而知。D“四海义师”一句写隋炀帝荒淫无道导致义军纷起,最终由唐一统天下,其中也暗含着历史教训。6这首诗的颈联一向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谈谈其精妙之处。答:答案精析1B“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分析错误,颔联两句意为世人只爱臧生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子那样的高贤,从诗人“但爱”“可知”两词看出诗人认为两者虽然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但性质不同。2尾联说明了要辨别真伪,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的道理。尾联诗人用“不

6、取”“可怜”感叹当朝者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辨别真伪失掉了依据,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3C“流露出诗人对其猝然而逝的嘲讽之意”错,诗歌前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于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所以对于主张收复失地的宪宗之死,诗人流露出的是叹惋之情。4(1)抓住富贵闲人陶醉于从凉州传来的轻歌曼舞这一细节,揭露出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与“白发丹心”的河湟百姓相对比,让人产生无尽的感慨。(2)尾联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之语写出,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诗意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之事,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不久却见大臣身穿

7、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5B诗歌第二句意为从昆仑山上流下来的黄河水被分引凿渠,修成一条运河,而非“劈开昆仑山凿出一条运河”,并且该句也没有运用夸张手法。6(1)运用想象(或虚写)。描绘出当年隋炀帝游乐时极其热闹的情景:鼓声直上云霄,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旌旗招展水面,日月之影浮动。想象奇丽,描绘生动。(2)夸张。鼓声可以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极言鼓声之响,表达形象鲜明。(3)妙用动词。“动”和“浮”两个动词把震天的鼓声使星辰摇动、日月的倒影在水面浮动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富于动态美,且渲染了东游的盛大气势,用词精妙。(4)视听结合。描写了盛大的东游场面,含蓄地讽刺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诗意扬州百花盛开,隋炀帝御舟东游,先将发源昆仑的黄河凿渠分流。骁勇的御林军跟皇帝辞别京城,三千美丽的宫女登上了大龙舟。喧闹的鼓声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拂浪的旌旗招展水中日月之影漂浮。天下起义军归附了有道的大唐,迷楼倾覆,王朝末日恰似景阳楼。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