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加气站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679317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NG加气站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LNG加气站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LNG加气站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LNG加气站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LNG加气站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NG加气站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NG加气站应急救援预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家港富港新能源有限公司LNG加气站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的精神,为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故的发生,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救援和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一、事故危险源(点)或事故危险目标。根据本公司存在的事故风险性质,以及可能引发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场所存在潜在的事故和可能发生紧急情况:1、贮槽2、管道破裂3、阀门、法兰、泵等主要设备的LNG泄漏或着火4、泵故障5、加气

2、机故障6、加气枪拉管三、事故类别及级别。(一)、事故类别。1、低温液体贮罐根部阀与罐体焊缝处泄漏,尚未引起着火事故。2、低温液体贮罐罐体破裂,造成泄漏或着火事故。3、工艺管道LNG泄漏或着火事故。4、槽车装卸台发生燃气泄漏或着火事故。5、车载瓶充装发生燃气泄漏或着火事故。6、非生产区着火事故。7、自然灾害(防汛、防台、防震、防雷电、防洪水、泥石流、地面塌陷)事故。8、邻近单位发生火灾事故。(二)、事故级别按照可控程度和影响范围,可分为一般事故(级)、重大事故(级)和特大事故(级)三类级别。一般事故(级):指事态较简单,对人身安全及财产危害较小,随即可处理的事故。重大事故(级):指事态较复杂,对

3、人身安全及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并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后果。特大事故(级):指事态复杂,对本单位及其以外的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后果,必须在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挥下,调动专业人员和设备方能处理的事故。四、事故状态下的人员组织机构及职责。 依据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设置分级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一)、一般事故(级)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当发生一般事故(级)时,加气站值班班长执行指挥任务,迅速成立抢险队,由值班班长和当班人员负责处理,必要时通知站长(二)、重大事故(级)应急组织机构、职责。1、重大事故(级)

4、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救援指挥部事故 抢 险 队安全协调组医疗组抢险组疏散组警戒组2、特别说明(1)、若总指挥暂不在岗则由总指挥的下一级人员临时当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抢险抢修工作,并及时通报反馈相关信息。(2)、在抢险过程中,若公安消防机关到达现场后,应该担任现场指挥部的总指挥。3、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险、灾情,及时向抢险救灾指挥部报告; (2)、组织现场灾情监视和灾情分析、会商;(3)、制定抢险、扑救及疏散人员、物资方案;(4)、按抢险救灾指挥部的决策,负责全面实施应急预案;(5)、组织灾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汇总应急工作情况;(6)、协助媒体对事故、险

5、情信息发布;(7)、完成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4、其他战斗单元 职责、任务(1)、安全协调组:参与制定抢修抢险方案,负责监督抢修抢险中的各项协调联络工作,制定安全保障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勘察取证工作,收集事故相关资料,分析事故原因等。(2)、抢修抢险组:负责抢修抢险任务和技术工作,包括各种器具,配件的准备等。(3)、警戒组:负责划分警戒区,安排警戒,做好警戒工作。(4)、后勤医疗组:负责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必要时联系救护医疗单位及临时的简单救护工作。(5)、疏散组:负责疏散事故发生地周围可能受到安全威胁的人员。(三)、特大事故(级)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当发生特大事故(级)

6、时,在公安消防机关未到达现场前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总工执行指挥任务,当公安消防机关到达现场后,由公安消防机关有关领导担任总指挥。公司总经理或副总、总工组织本公司人员,负责事故现场的人员疏散、警戒,并协助总指挥。五、预防措施。(一)、安全部组织各部门、各班组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重要节假日前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每季度或每半年组织人员对用户进行安全检查,重点针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事故危险的地方或场所,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以书面形式向相关责任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并监督其整改。(二)、每班组对消防器材、设施、设备每月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上报安全部门。(三)、每班组严格执行

7、日常巡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报告。六、应急响应。(一)、分级响应。按照可控程度,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级响应。发生一般事故及险情时,启动一般事故(级)预案,由本单位个别部门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相关部门调动各方面力量处置;发生重大事故及险情时,由本单位按照重大事故(级)预案的规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本单位各方面力量处置;发生特大事故及险情时,由本单位按照特大事故(级)预案的规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本单位各方面力量处置的同时,报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门,请求上级应急救援指挥启动相应的预案,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处置。(二)、响应程序。1、接警。接警人员接到报警报告时应,应详细

8、询问报警原因、事故发生时间、事故详细地点、事故概况(是泄漏、着火、中毒、爆炸,设备、设施受损等)及事故大小,同时,严禁无关人员(非抢险人员)、车辆进入事故中心方圆50米内现场,并做好记录。2、报警。最早发现者或接警人应立即通知加气站值班人员,值班人员立即拉响警铃,并根据报警情况判断事故类别,视情况轻重,决定是否向“119”及总指挥报告,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故扩大。3、先期处置。值班人员应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同时应(至少两人)带上检测仪及必要的工具(包括个人防护用品),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并将事故现场情况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反馈,能通过切断事故源,排除或降低事故等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检

9、测是时一人检测,一人监护,从事故地风向上游进入事故现场。4、预案启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进一步了解先期处置情况,根据事故状况及应急处置需要,立即制定和实施各种应急处置方案。5、紧急处置措施。各应急抢险组应针对事故特性、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抢险、急救与安全转移伤员,最大可能降低人员伤亡、减少事故损失。51、警戒组人员封锁事故现场,建立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区域。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天气条件(特别是风向、气温)等因素,设立现场抢险工作区域,设置警戒线和警示标志。一般情况下,警戒区域范围为事故地点上风口距事故地中心40米,下风口距事故中心50米内,并安排人员警戒。工作区

10、域内,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严禁一切明火,关闭手机,禁止一切电器的使用。同时,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并安排专人负责引导监护工作。其中:抢险车辆进入抢险工作区域必须安装阻火器,车辆停放必须听引导人员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区域一般设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安全区域。52、当发生燃气泄漏、着火、爆炸时,疏散组人员应设立疏散区域,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安全区域、疏散区域内严禁明火、必须切断电源,严禁电器使用,关闭区域内所有机动车辆。53、紧急疏散人员。531、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发生燃气泄漏、着火、爆炸时,应急救援指挥应立即确定事发地周边居民和群众的疏散区域,下达人员

11、疏散指令,疏散组应组织人员疏散和清场检查,疏散过程中,可通过电视、发出紧急公告或派出宣传队等进行疏散工作,并做好疏散过程中的医疗、卫生保障和救助或者告知自我救护方法。在疏散中,应组织群众向上风向,迎风疏散转移。532、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当发生特大事故或事故发展趋势无法控制时,如压力容器爆炸、燃气大量泄漏爆炸,着火,火势严重,需请求上级主管部门、119、110、120救助时,应急救援指挥应立即下达疏散指令,现场指挥员马上进行清点现场抢险人员,撤离时,应急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并记好逃生路线,从事故地风向上游逃生,撤离后,所有现场抢险人员就应在指定地点集中清点。54、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

12、故扩大。根据发生事故的性质、类别及工艺特点,迅速展开必要的技术检测工作,及时制定抢险方案及安全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对发生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泄漏的,应立即组织抢险员处置泄漏,组织消防义务队员采用干粉灭火器进行覆盖,对于发生火灾事故的压力容器及周边受影响的压力容器,进行喷淋降温,可倒罐的,将事故设备及波及的其它隐患设备内部液体倒罐至安全可靠设备之中,对于可移动的设备(如杜瓦瓶)在经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判定可以移动后,组织具有安全防护知识和配有防护装备的人员,将设备移至可处理场所进行处置。55、抢救伤员,组织救治。保障120救护车由事故现场至救治医院

13、的道路畅通。后勤医疗组应做好现场后勤工作,如发现操作人员中毒或居民燃气中毒后,应及时向120急救中心求救,在医疗人员未到达之前,或护送到医疗医院之前,应做好安全急救工作,并记录受伤人员致伤的信息,以便向救治医院提供。5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参加应急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应当按要求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和必要的安全装备。如穿工作服,戴安全帽、防冻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撤离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57、群众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根据事故性质、决定群众疏散、转移、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及程序。6、扩大应急。对于以下列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的事故

14、,应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扩大疏散区域和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区域、撤离现场人员,疏散群众,防止造成危害扩大。对于无法采取措施、无力控制事故事态的扩大应急时,应立即请求启动相关预案或请求上级支援。6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泄漏,在无法堵住泄漏,并在周围空间形成混合爆炸气体,有可能形成化学爆炸,导致救援及周边人员伤害的。6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或泄漏造成的火灾,在无法控制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温度,可能发生设备爆炸或者火灾影响周边设备可能发生爆炸,或者可能形成空间化学爆炸,导致救援及周边人员伤害的。63、事故现场建筑物可能发生倒塌和事故设备可能发生垮塌,导致救援及周边人员伤害的。7、通讯、联络。应急现场通讯:采

15、用防爆型对讲机等通讯方式,保证事故现场与指挥部的联络通畅。外部急救单位联络:火警:119,医疗急救:120。8、对外公布。在级以上事故发生后,应安排专人在第一时间将事故信息、影响、救援工作进展向上级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并明确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9、事故原因调查。抢险完毕后,应填写抢修抢险记录备案;同时,安全协调组应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并做好记录备案。七、应急救援终止。应急救援终止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现场救援活动并听取安全调查组的意见后予以宣布。应急结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事故现场隐患得到妥善处置,事故险情得到根本消除,现场指挥员检查确认,不存在造成次生事故因素,不会对事故现场和周围环境造成火灾、中毒及环境影响时,由现场指挥部报告,经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可以撤消疏散区,撤离疏散人员。2、事故伤员全部送至医院救治,事故死亡人员遗体得到妥善处置,失踪人员已查明,事故现场处于保护状态,由现场指挥员报告,经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可以撤消警戒区,撤回警戒人员。3、 具备以上条件时,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及周边群众,事故危险已解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