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议两公开制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3677476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议两公开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议两公开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议两公开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议两公开制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一、“四议两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四议两公开”即: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 民大会决议。主要针对村集体资产处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筹资筹劳方案、 土地征用、兴办公益事业和大额集体资金使用等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切身 利益等重大事项,均纳入“四议两公开”工作范围。二、“四议两公开”的程序(一)支部提议。所有村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由村党(总)支部提出初步意 见和方案。支部提议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依法提议原则。村党(总)支部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法规政策,准确把握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确保提议符 合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二是实事求是原则。村党(总

2、)支部要充分考虑 本村经济基础、社情民意、承受能力,确保提议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三是民 主集中制原则。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事着手,深入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集思广意,归纳分类,形成合民意、顺民心的方案,确保实施后能够惠及群众。(二)“两委”商议。由村“两委”成员共同对村党(总)支部的提议进行论证, 将村党组织的意图转入村民自治程序。“两委”商议必须把握“三个环节”:一是 坚持事前酝酿,会前一周内由党(总)支部将中心议题发至“两委”班子成员, 给“两委”成员充分考虑时间。二是反复酝酿。召开“两委”成员会议进行讨论,“两 委”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商议时可邀请包村领导、干部等有关人员参加,进

3、行论证。三是拟定方案。根据与会人员意见,对提议进行修改完善,再次征求“两 委”成员意见,力求达成共识,实现思想同频、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三)党员大会审议。把“两委”的商议意见交党员大会审议讨论,表决通过。 党员大会审议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会前准备,征求意见。召开党员大会的 前三天把方案交全体党员,让党员带着议题了解村民意愿,尽量广泛搜集民声 民意。二是会议审议,形成意见。本着维护群众和集体利益的原则,对党员提 出的意见认真研究。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党员参加会议;对涉及少数片区和 村民局部利益的事项,可召开党支部会议;对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党员大会的 党员,可采取发放书面征求意见单或电话联系

4、等方式进行沟通,确保每一个党 员都能参与到村务管理和民主决策中来。要由三分之二以上与会党员同意并签 字后形成审议意见。经党员大会讨论被否决的议案不能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 民会议讨论决议。如确需组织实施,可对议案作进一步补充完善后再履行相关 决策程序。三是分片包户,宣传解释。审议通过后,要划分党员分片包户责任 区,发挥党员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作用,深入做好方案的宣传解 释工作,为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奠定基础。(四)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把审议意见交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进行 讨论,并表决通过。大会决议中要把握的三个环节”:一是做好审议意见说明。 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党员干部到村民代表家中访

5、谈等形式,让村民代表充分了 解决策事项的有关政策、要求、措施和必要性等,落实村民或村民代表的知情 权。二是召开会议进行表决。组织村民代表或村民召开会议,严格按照程序表 决决策事项,必要时可邀请驻在本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派代表列席 村民会议,会议要先宣布审议意见并加以说明,后对审议意见进行表决。对大 多数人同意、少数人反对的决议事项,再次走访群众,弄清原因,做好解释工 作,争取更多支持。对未能通过的事项,深入分析原因,决策确实错误的及时 中止,思路正确但条件不成熟或措施不完善的,待条件成熟、措施完善后再立 项审议。(五)“两公开”。公告决议公开一律在村活动场所和各片区“三务”公示栏公示7 天,有广播的,要发挥大喇叭作用进行公开,公开形式可以多样,力求群众明 白,公开面广。公示期满没有疑议的,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要依照村民代表 会议或村民大会所做的决议,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实施。对个别有疑议的群众, 要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宣传和思想疏导工作。对群众反映普遍较大,疑议较多 的,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向群众公开。落实中遇到突发情况需变更方案 的,及时向党员群众通报,变化较大的继续启用“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实施结果公开要在工作结束一周内进行,公开形式不定,但必须面广、清楚、 细致,对涉及资金收支的,一并要对帐目收支情况进行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