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1 有理数的乘法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670841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1 有理数的乘法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1 有理数的乘法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1 有理数的乘法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1 有理数的乘法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1 有理数的乘法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1 有理数的乘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1 有理数的乘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1 11.5 有理数的乘除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理解有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正确地进行乘法运算。理解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相同数的加法体验乘法运算法则,会类比出若干个相同负数的加法运算(即负数的乘法运算)。通过对特例的归纳,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实验与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不断增强运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供适当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在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自主探究,合作交

2、流,归纳总结,使其充分体会到知识产生、规律发现的过程,感受生活中乘法运算的存在与价值,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融身到数学活动中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发现以及形成过程,掌握乘法法则的关键,运用乘法法则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难点: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规则,并能准确、熟练地应用于有理数乘法运算中去。【教学准备】电脑、投影【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小学已接触到的乘法、初中刚学习过的有理数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入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本课程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其充分体会到知识产生、规律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融身

3、到数学活动中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人类因为没有保护好环境,连续几年全球气温都在不断的上升,今年也不例外。自七月份宁波市进入高温天气以来,几乎没有下过一场雨。由于高温,据市某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数据显示:我市某水库的水位在某段高温天气以每天3.5cm的速度下降,问连续四天高温该水库的水位下降了多少?这个实际问题与有理数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来共同研究吧。由上面的问题可知,该水库的水位到第四天下降了3.5414cm。根据生活经验及前面的结果,如果把下降记为“”,则有(3.5)414。(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根据上述结果,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自编一道类似的实际问题,并把要求的结果

4、写成像(3.5)414这样的算式。2、由上面的问题所写的负数与正数的乘法运算方法,计算:(3)4= ;(3)3= ;(3)2= ;(3)1= .结合课本,用数轴表示上述相应算式的几何意义。3、计算下列各式,并回答:若一个因数继续逐级减少,下面的积会有什么变化?(3)(1)= ;(3)(2)= ;(3)(3)= ;(3)(4)= .此外,如果有一个因数是0,所得的积还是0。如:0(3)=0,0 =0,0(3)0。思考:如何确定两个有理数的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从以上得出的几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特例的归纳,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与同伴交流共同完成。综合以

5、上各种情况,我们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例如:(5)(3) 同号两数相乘(5)(3)=( )得正53=15把绝对值相乘所以(5)(3)=15。(6)4异号两数相乘(6)4=( )得负64=24把绝对值相乘所以(6)4=24。(三)指导应用,深化理解例1 计算(1)1; (2) (2.5)4 ; (3) (5)0;(4) ()(3); (5) (6)()(4) (6) ()1; (7)(7) (1)。按课本讲解、板书。(组织学生口头回答例题的解答。有理数乘法运算分两步:确定积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6、:问题1: 与这两数有何关系?与3呢?类比小学学过的有关倒数的定义。 在小学我们学过,两个正有理数乘积为1时,称这两个正有理数互为倒数。同样,这个规定在负数中仍然适用。 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例如,是的倒数,也是的倒数,与3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问题2: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有多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乘时,可以先确定符号,再将绝对值相乘。当相乘的数中,负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负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若其中一个乘数为零时,积为零。问题3:做完第(6)、(7)题,能发现什么规律?一个数与1相乘,积是多少?一个数与1

7、相乘,积是多少?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5)可以看成是1(-5),-(-5)可以看成是(-1)(-5)同时教师强调指出,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a未必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补充例题:1. 计算:(-3) (1) ()渗透化归思想,有理数的乘法实际上就是在确定完积的符号后,转化为小学中算术数的乘法。2.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0度问:(1)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 (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a=3,t=2;a=-3,t=2; a=3,t=-2;a=-3,t=-2;教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

8、随堂练习:1.课本例1下的课内练习第1、2、3题。(可先让学生在课本上解答,再请学生回答。若有错误,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2.填空;(1)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的积 (大于0;小于0;不大于0;不小于0)。(2)一个数与 的积是它本身;一个数与 的积是它的相反数。(3)三个有理数的积为0,那么,这三个数中至少 ;三个数的积是负数,那么,这三个数的符号情况是 。(4)2的倒数是 ;0.1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1的倒数是 ;2的倒数是 。(5)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我们称它们互为负倒数。那么,2的负倒数是 ;0.01的负倒数是 。(6) 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 。(7)用“”或“”号连接:如果

9、 a0,b0,那么 ab 0;如果 a0,b0,那么ab 0;如果a0时,那么a 2a;如果a0时,那么a 2a3.计算:(1) (2)(1); (2)()0; (3)4.8(45); (4)7.2(0.6); (5)3(23)(54)(1); (6)5(12)733. 探究活动1:下面是某同学错误计算(12.5)()(4)的过程,你能帮他改正吗?解:(12.5)()(4)(4)(4)42同类变式:计算(12)(23)(34)(20032004)探究活动2:某地区,夏季高山上的温度从山脚起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已知山脚的温度是24,山高800米,求山顶的温度是多少?探究活动3:赵先生

10、将甲、乙两种股票同时卖出,其中甲种股票卖价是1200元,盈利20%;乙种股票卖价是1200元,亏损20%,问两种股票合计是盈利还是亏?(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问题: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有哪些方面的进步。(让学生进行小结,经过学生个人回顾同桌交流给大家说说的过程,总结本节课的所做、所听、所感,让知识系统化、合理化。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训练学生的归纳和表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归纳: 1.知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能说出一个数的倒数。应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时,要同时确定“积”的符号、计算“积”的绝对值。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下节课乘法运算律打下基础。2.方法:本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3.体验:感受生活中乘法的存在与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探索与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五)布置作业:课本作业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