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663242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数对确定位置评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老师这节课总体来看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际教学活动,环节之间 的过渡巧妙自然。2、教学中体现了数学贴近生活的思想,每一个练习题都有一定的实际应用 价值,既渗透了数学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3、教学准备充分,张老师利用课件教学,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很好。4、整节课师生互动很多,提供了充分地交流空间及展示的平台,气氛活跃。5、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予以肯定、表扬等等,评价性语言很多。自己的一点建议:从学生回答问题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 不是很好,教师应注重让学

2、生完整的回答问题,尽量少一些提示,避免填空似的 回答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知识点不多,内容比较简单,上这节课, 关键注意两点:一是如何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把课堂 上的丰富多彩;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 探究的欲望。这两点,在胡伟华老师和夏春红老师的课堂上得以具体 的体现,下面我就对比着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方式进行简单的评 价。一、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为载体,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两位老师的引入课题部分截然不同,胡老师通过课前谈话,让学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位置,介绍班级,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然后引 入课题,自学课本,认识行列后再出示主题

3、图,用刚学的知识来描述 位置。而夏老师也是用课前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写自己的位 置,学生这个时候的语言是不完整不规范或者是不正确的,然后老师 也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自学课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位置,学习 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需要才引起学习的动机。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两位老师在新授的过程中,都采用了自学课本的方法,引领学生 逐渐抽象,由繁入简,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网格图,逐步深入,创 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后感受整体看,两位老师上出了真实扎实的原味课堂,没有作秀的感觉。 上这样比较简单的一类课,我认为应该体现两个主线:以自学为主线、 以训练为主线、

4、以全体参与为导向。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做到三点:一读二说三总结。评:1、在游戏中感知。肖老师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导入,通过听口令,做动作” 这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认知的冲突,体会到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同时 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揭示了课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2、在活动中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肖老师突破教材,从真实的课堂情境设计问题引 入,让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介绍自己和好朋友在班级所处的位置。接着引导学生通过 自己的比较和体验以及探究中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最简洁的。从而体现了数学学习是 “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这一基本理念。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

5、数学 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产生积极的认识情感。这时肖老师借助第4组第3排,抽象出数对(4, 3),并围绕(4,3)进行读法和意义的教学。如数字4和数字3各表示什么意义。3、在实践中感悟。数学教学应是活动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 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的。先是利用现在的座位来理解第几组第几个来 介绍自己和认识同学,从而抽象出数对的写法,接着设计了“座位表”让学生用数对来填写自 己的位置,强化了新知。让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感受到“数对”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简洁性把 知识的,技能的,情感的教学目标融为一体。让课堂自然生成,生动饱满。抽象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正

6、确表示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如何进行有效地突破 呢?肖老师利用本班学生座位,通过课件将座位中的组和行逐渐抽象成直线,学生座位逐渐 变成这两条线的交点。然后每组每行都连成线,幻化成方格图,标上列数和行数,形成一个 直角坐标系。使学生经历了由“实物一一点阵一一方格一一坐标”逐渐抽象的过程。在头脑中 清晰地建构了方格图,“一个位置、一个交点、一个数对三者对应,所以在方格纸上表示出 自己的位置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在重点处肖老师紧紧抓住(3, 2)(2, 3)这两个数对,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 “两组数对中,如果数字相同,顺序不同,则表示的位置就不相同。4、在应用中提高。肖老师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充分挖掘

7、学生智力价值,激发学习的 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座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3, 2)、(3, 4)和(3, 6); (3, 2)、(6, 2)和(8, 2)这两组数对。让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 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中后一个数相同等,提升学生的认识。通过数对中加入字母, 强化本课的难点,先列后行,依次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本质,即“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 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代数知识也得到巩固。不足:1、本课由于考虑学生的基础及时间的关系,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三次数学化明 白“一个位置、一个交点、一个数对,三者对应,只经历了两次数学化,弱化了生活中常用的 “组”和“个”转

8、化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2、在引出“数对”的环节,老师要求学生做的指代不够明确,所以学生的思路偏离了数 学的本质,出现老师直接告知数对,而不是探究出“数对”。其一,找准起点,重视学生已有经验。上课伊始,教师以“位置”为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时, 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纸条,要求学生在小纸条上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各自的位 置,相机抽起了几个学生的纸条。课一开始,教师读出学生小纸条上的内容,让 全班学生猜一猜纸条上描述的是谁,不同的学生描述的位置不一样,一个学生从 可能从左边数在第四组,另一个同学则从右边数可能在第九组,学生有时很难准 确猜到是谁,为什么么会这样呢?由此产生了认

9、知上的冲突,再顺势导入“怎样 能准确地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 气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也在对话中呈现,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在对 话中形成,而接下来的教学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其二,比较学习,完成了对知识的自然建构。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由直观到具体,由抽象到思维, 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学生描述小军的座位写法时得出多种不同的方 法,最后通过展示比较学生的奇思妙想,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 优化出数对(4,2)表示最简洁、方便。又如在教师报数对,学生站起来的游戏 环节,对学生的位置(3,5)和(5,3)及(6,2)

10、和(2,6)及某一行或某 一列的数对进行了比较与拓展,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应该先 写横轴上的数,再写纵轴上的数,让他们明确,尽管两个数字相同,但前后的位 置不同,指的就应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思维也因此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有力地突 破了难点,也为进入初中学习函数知识做了有效的渗透与铺垫。其三,探究递进,体现知识形成的循序渐进。整节课像一个“链子”,一环套一环。特别是在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 过程中,在新授中,老师始终将“说小军的位置”串联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一说(看 座位表):第4组第2个;二说(看座位表)第4列第2行;(建立组、个与 列、行的联系)三说(看点子图):第4列第2行;

11、经过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 方法后,四说(看点子图,伴随手势和多媒体演示):(4, 2);五说(点子 图变为方格图,直接说出数对):(4, 2)。通过不断说“小军的位置”,让学生 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突出体现了由认识“几组几个”到“几列几行”,由座位 表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层层递进的教学生成。其四,关注人文,游戏摇号助高潮知识延伸设计,李校助的安排恰到好处。在教学简洁表示出“数对”这一知识 点时,看看数学家们是怎样表示的,一句简单的话,却让学生明白数对表示方法 的统一性。展示数对历史的图文资料,打破时空距离,走进古人,既让学生了解 数学史,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向学生揭示“一个伟大

12、的数学发 现源于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接受到了人文 的熏染。课尾小知识的呈现,介绍根据经线和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一个物体的 位置,以及高科技时代的卫星定位,不仅是本节课的艺术性小结,更开启了学生 数学学习的新画卷,将学生的求知目标引入到一个更深、更广、更富有挑战性的 空间领域,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此外,教师把练习与游戏的有机结合,助整课推向高潮。教师没有机械安排 练习,而是从调动学生的兴趣点上着手,把摇号与数对融为一体,突破了数对中 0不能省略这一知识,学生在高昂的情境下轻松地巩固了所学。总之,简单的几句话,不足以罗列这一节课的成功,李校助课中所体现出来 的严谨的教学态度,精湛教学艺术,真让我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