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试卷和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660651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试卷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试卷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试卷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试卷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试卷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试卷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试卷和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4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试卷语文第卷(选择题,共33分)一、 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霹雳() 辟头(b) 譬如() 瓦砾() 闪烁()B、乍到() 欺诈() 愧怍() 骸骨() 惊骇()C、匀称() 称职() 对称() 称霸() 简称()D、阡陌() 艨艟() 曦月(x) 苔痕() 多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交卸 御道 创疤 月明风清 再劫难逃B、箱箧 琐屑 凹凼 惟妙惟肖 举箸提笔C、追朔 绮丽 次弟 笑聚山林 气息奄奄D、鳌头 粼片 澡荇 物尽天择 矜寡孤独3下

2、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校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因地制宜,分段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B、冬天的夜晚,大地静悄悄的,各种声音全部销声匿迹。C、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D、由于市场供大于求,各地的养殖业受到极大冲击,我县农户的生猪养殖户生意无人问津,优良肉猪七元一斤也没人买。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会不会审题立意,能不能真情表达,是体现考生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B、在这关键的时间,勇于拼搏的我们在学 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勇气。C、早上六点钟,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D、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

3、,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说一般有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个要素,其中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B、消息一般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要素,在结构上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部分,与叙事类文章相同。C、杜甫的“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D、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6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方台两旁有六根高

4、大的蟠龙金柱。背后是雕龙屏。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A、 B、 C、 D、二、阅读说明文五官并非“各自为政”,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五官并非“各自为政”我们的五官究竟是如何工作的?以前,我们通常觉得他们是“各自为政”的,实际上情况不这么简单,我们的五官工作时并不是在“单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几种感觉常常会发生“交叉”,甚至是听觉和嗅觉、听觉和味觉这类看上去完全不相关的知觉,也会令人惊异地“互相辅助”。 航班上提供的饭食常常成为乘客投诉的对象。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高分贝背景噪音影响人的味觉敏感度,导致人在进餐过程中觉得食物没有味道。

5、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噪音增大,受试者感受食物甜度和咸度敏感度降低,从而导致他们对食物的喜爱程度降低。噪音可能 影响大脑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或者因为噪音分散食客的注意力。研究还表明,嘈杂的嗓音使人的味觉变迟钝,愉悦的音乐可以优化人的用餐体验。这一发现能够帮助各类餐馆有的放矢地选择背景音乐,让食客充分享受美食。 噪音会严重 影响听觉器官,甚至使人丧失听力,尽人皆知。然而,耳朵与眼睛之间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当噪音作用于听觉器官时,也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使人的视力减弱。研究人员发现当噪音强度达到90分贝时,有近40%的人出现瞳孔扩大,视力模糊;当噪音达到115分贝时,几乎所有人的

6、眼睛对光亮度的适应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长期处于嗓音环境中的人,容易发生眼疲劳、眼花、眼痛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嗓音还会使人的色觉发生改变。如美国的苏达矿业和机械公司曾对过去在90分贝左右噪声环境下作业满5年的46名员工进行视力检测,发现他们中94%的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双眼视敏度下降、眼痛眼花、怕光流泪、视物模糊和辨色能力减退等眼科病理改变。噪音对视力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反映,且大部分人都有亲身感受。比如在安静明亮的商店购物时,显得愉快和镇静,买东西能做到挑选精细购买齐全。而在吵闹的环境下购物,往往烦躁不安,眼花缭乱,甚至会胡乱交易,该买的未买,买了因识别不细也不满意,其中的主要原因

7、就是噪音影响视力造成的。 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颜色和人们的食物之间有很大关联。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将3个房间喷涂成红色、黄色和蓝色,然后让3名测试者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房间,并给他们提供等量的食物。实验结果表明,三人在相同的时间吃掉的食物量出现了明显的差别,蓝色房间里的测试者吃掉的食物只有其他两个房间里测试者的三分之一。心理学家解释说,在自然界中,红色和黄色的食物不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比蓝色食物更多,于是这两种颜色比蓝色能让人更容易与食物联系在一起,也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7、下面是给文章的三个段落概括的小标题,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觉影响味觉 B.听觉影响视觉 C.视觉影

8、响味觉 D.视觉影响听觉8、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航班上提供的食物常常遭到投诉,是因为噪音影响了食客大脑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也分散了食客的注意力。B.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的人,容易发生眼疲劳、眼花、眼痛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但是对辨色能力没什么影响。C.安静明亮的购物环境能增添购物者的愉悦感,消费时会更冷静更细致。D.红色、黄色比蓝色能让人更容易将之与食物联系在一起,也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9、下面做法不符合此文所讲科学道理的一项是A.戈雅西餐厅环境优雅,顾客的耳边回荡着柔曼的音乐,就餐的顾客低声絮语,就餐环境很愉快。B.小面馆坐落在工地对面,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面馆老板的听力和视

9、力都出现了衰退现象。C.超市广播不断播送着促销活动的宣传,专柜服务员大声叫卖新鲜的食物,以帮助顾客理性购物。D.麦当劳餐厅常常用大面积的鲜艳的红色来装饰,强烈地刺激着小朋友的食欲。10.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几种感觉会“互相辅助”,产生“交叉”B.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C.“噪音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甚至使人丧失听力”和“噪音可能影响大脑感知食物味道的能力”两句中的加点词,前者表示估计,后者表示程度,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第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对实验结果作了较为科学的阐释。.三、比较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完成1113题。(9分,每小题3

10、分)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白酒C.余拏一小舟 拏:通“桡”,撑

11、船。D.是金陵人,客此 客:动词,客居。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 千山鸟飞绝B.是日更定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C.余住西湖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舟尾横卧一楫13.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第卷(非选择题,共87分)四、古诗文表述题(15分)14把文言文阅读材

12、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5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首联写送别之景点明送别地点,其中“横”和“绕”用得极好,请简要分析。(3分)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按要求完成下列诗文默写。(6分)(1)在诗人笔下,“草”意蕴丰富,情感各异。崔颢在黄鹤楼中用“ , ”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中借颈联“ , ”传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杜甫在春望中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