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结业论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66025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概论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治学概论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治学概论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治学概论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治学概论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学概论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概论结业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从社会互构论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意味着多元社会主体个人、集体、社会,以及作为整体社会的代表国家,在认同和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持久的行动协同。和谐社会又是社会主体间行动关联及其模式化结构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是以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基本前提的。实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形态上的根本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稳步、健康、扎实地向前推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科学发展观指引的道路,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将科学发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就是要突出发展

2、第一要务,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真正使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平与发展目录1前言.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构想的提出.12.1发展的协调性就是按比例地和结构合理地发展.12.2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22.3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23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体研究和谐社会的条件和机制.23.1人际关系方面.23.2资源配置方面.33.3社会认同.33.3社会结构方面.34和谐社会与发展.3社会祥和、稳定、协调、宽容、理解固然是和谐社会的

3、重要特征,但这些并不意味着社会矛盾的消失。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些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从这一视角看,我们也可以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和谐或和谐社会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这是从正向说的。从反向来说,社会学则是研究如何减少不和谐因素,把不和谐因素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认识社会矛盾,善于协调和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使社会各种利益主体和各种思想意识处于和而不同的社会,就是我们所要建设的具体的和现实的和谐社会。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构想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就是要树立双赢互利的理念,因为贯穿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双赢互利的观念。和

4、谐社会,也可以通俗地说,就是双赢互利的社会。具体说来,也就是使构成我们社会的各方、参与我们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例如,我们的城市和乡村、经济和社会、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参与发展的各方,都能获得双赢互利,而不是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方得益获利。双赢互利,这是和谐社会的要旨,同样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旨;构建和谐社会也是针对当代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的特点而提出来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和谐社会主要矛盾的斗争形式是非暴风骤雨式的,解决这一矛盾的路径必然是渐进式的改革。这些矛盾绝大部分属

5、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当运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处理,通过沟通、交流、引导、教育、宽容、理解等方式来解决,以维护社会的和谐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社会结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这一理论和实践对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重要意义。二、各主要方面内部发展要全面。具体地说,不仅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要全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全面,而且生产力、经济、人、社会本身的发展也要全面。因此,着眼于全局,从局

6、部着手,是一个有效的方法。2.1发展的协调性就是按比例地和结构合理地发展。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而且也是协调发展的发展观。党中央提出“五个统筹”就是协调发展观的集中表现。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协调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收入的差距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而达到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协调各个区域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和收入差距,实现东、中西部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切实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统筹人

7、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要协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改变任意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不惜代价促进经济增长的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协调本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关系、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关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的关系、自主研发能力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关系等,从而加快提升综合国力。2.2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持续性发展就其本来意义是指人类世世代代都能持续不断地发展,当代人的发展不应当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总体上的不利影响,不应当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个概念强调的是代际间的公平问题。当今世界,即使是同代人之间,

8、也存在严重的社会不和谐问题,甚至出现社会冲突。因此,可持续性发展不仅关注环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关注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人口的适度增长、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优化、生态的平衡、资源有效配置;二是人类之间的和谐,如社会公平分配、代际间的可持续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就是高尚文明的发展,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及人类间和谐地发展。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2.3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实现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

9、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求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协调性既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又体现在发展的最终结果中。这种协调性使得和谐社会的和谐,不仅表现在人的关系中,同样也要在物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因而,与以往的时代不同,和谐社会是能够创造大量有机财富的社会。三、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体研究和谐社会的条件和机制 具体说来,就必须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认同、社会结构,也即个人、群体、社会等方面来具体研究和谐社会的条件和机制。这里只说一些要点。 3.1就人际关系方面看,要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要加速和谐社会的主体培育,这主要是通

10、过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人化机制,把我们的社会成员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修养人;能够以自己的辛勤合法有道地从社会获取自己应得的一份,从而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通过社会化和个人化的主要手段学习,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一个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人员,以适应现代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3.2就资源配置方面看,这主要是通过社会阶层体系这一社会激励机制的的建立,在合理的社会差别的基础上,激发社会的活力,把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尽可能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通过社会流动机制,使社会成员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从较低的阶层上升为较高的阶层。所有这些,都使社会成员能够多赢互利,使社会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处理。 3

11、.3就社会认同来说,它是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的思想心理基础,必须处理好社会成员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关系,要特别重视文化认同、价值认同、目标认同、多元一体的民族认同等认同类型的作用,充分发挥它们的正功能。 3.4就社会结构方面看,合理的社会结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它以社会根源的形式决定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协调与否。社会结构还以路径依赖的方式制约着各类社会主体的社会行动,以中介条件的样式规定着行动主体活动的范围、能够达到的限度。对社会发展来说,一般地讲,社会结构的作用是基本的。但是,一个社会在不改变原有的结构,就不能发展时,改变原有社会结构的社会行动,就起着主要作用。国家,真正是创造了奇迹。中国能够这

12、样,主要要归功于实行了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即主观因素。 四、和谐社会与发展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发展旨在改善参差不齐、自相矛盾的发展现状,其主旨是科学、和谐、发展,营造一个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惠互利、各自利益都能得以基本满足且关系协调的社会。为我们科学地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和谐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的延伸,它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党提出并正在着手解决的城市与农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存在的不协调问题,既触及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也触及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和谐

13、发展观把侧重点放在人际关系统筹上,是在把握经济发展新变化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而提出的新型治理模式。构建和谐社会、探索新的社会运转和服务机制将会形成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事物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过程中,其中每一个人、每一分子、每一要素都存在着“定位”问题。或定位于极端,以独占全部的“好处”;或定位于和谐发展,以分享合理的“好处”。走极端的事物是短命的,和谐发展的事物才有生命力,才有存在的价值,很多事物都应该定位于“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实现的,我们要依据统一性的原则来把握和谐发展。当矛盾诸方依据一定条

14、件向对立面转化时,竞争将日益激烈,和谐发展就会变成独赢或多损,这时就不存在和谐发展的机会了。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同时更要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实施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