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复习习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66016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复习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网络复习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网络复习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网络复习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网络复习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复习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复习习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网络概论1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A )。 ATCP/IP BARPANET CFTP DISP2一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制定一套复杂的协议簇。对于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来说,最好的组织方式是( B )。 A连续地址编码模型 B层次结构模型 C分布式进程通信模型 D混合结构模型3网络协议的3个要素是:语法、语义与( B )。 A工作原理 B时序 C进程 D传输服务4OSI参考模型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处于同等层的若干个实体称为( B )。 A通信实体 B对等实体 C相邻实体 D传输实体5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其雏形是( D)。 ANCFC BCER

2、NET CGBNET DARPANET6. 下面哪一项不是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D )A、总线形 B、环形 C、星形 D、全互连形7. 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A.PAN B.LAN C.MAN D.WAN8. 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9.制定OSI参考模型的是( D)。A.CCITT B.ARPA C.NSF D.ISO10. 网络中用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各计算机的这种结构属于( C)。A总线结构 B环型结构C星型结构 D网状结构11.有关计算机网络正确的叙述是( D )

3、。 A.网络的互联必须通过电缆(电话线、网线或光纤等)来完成B.多终端的大型机是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C.一个网络中的计算机应使用同一种操作系统D.网络中的计算机应具有独立的功能12.有关服务器叙述错误的是( )。A.服务器接受客户端传来的请求 B.服务器是性能较好的计算机硬件C.服务器在网络上提供服务 D.服务器是某一类计算机软件13.协议不是( )。 A. 一组规则 B. 一组协定 C. 网络所必需的 D. 一类网络设备14.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 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15.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

4、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B)。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16.在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均连接到一条公共的通信传输线路上,这种连接结构被称为(A)。A.总线结构 B.环型结构 C.星型结构 D.网状结构17哪一条不是使用OSI分层模型的好处( )。 A加强了网络复杂性 B使网络变得易于设计 C有利于模块化设计 D保证不同类型网络的互连 18协议是( D)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或约定。 A同一结点的上下层之间 B不同结点 C相邻实体 D不同结点的对等实体 数据通信基础19根据香农定理,带宽为4000Hz、信噪比为30dB 信道容量约为( C)。 A20kbit/s B21.7

5、kbit/s C40kbit/s D42.7kbit/s20信息在计算机中是( B)存储的。 A十进制数表示 B二进制数表示 C电子表示 D单词和图像表示21.数据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技术一般有( )。A、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和频分多路复用技术;B、媒体多路复用技术和信号多路复用技术;C、光纤多路复用技术和媒体多路复用技术;D、计算机多路复用技术和服务器多路复用技术22.下列叙述正确的一条是:( )A、数据交换方式一般有电路交换、虚电路交换和数据交换三种;B、数据交换方式一般有报文交换、数据交换和命令交换三种;C、数据交换方式一般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A、数据交换方式一般有信息交换、语

6、音交换和图形交换三种;23、找出一个错误的论述( )A.基带信号是将数字的“0”和“1”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并在线路上传输的信号。B.基带信号是指用低频传输的模拟信号。C.基带信号传输的是数字信号。D.基带信号可采取不同形式的编码。24.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当码元的离散值个数N = 2,则波特率等于比特率;B、600波特和600bps是一个意思;C、每秒传送100个码元也就是每秒传送100个比特;25电话通信属于( )A 半双工 B单工 C全双工 D以上都不是26. 在数据通信中,表示数据传输“数量”与“质量”的指标分别是( )。A数据传输率和误码率 B系统吞吐率和延迟C

7、误码率和数据传输率 D信道容量和带宽27. 电路交换最适用的场合为( )。A、传输信息量较小 B、存储转发方式 C、传输信息量较大28. 报文的内容不按顺序到达目的结点的是( )方式。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C、虚电路交换 D、数据报交换29. 电话交换系统采用的是( )交换技术。A、报文交换 B、分组交换 C、电路交换 D、信号交换30. PCM是最典型的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的方法,其编码过程为:( )。A、采样-编码-量化 B、量化-采样-编码C、编码-采样-量化 D、采样-量化-编码 31. ( )不需要建立连接。A、报文交换 B、虚电路 C、电路交换 D、所有交换方式32. 如

8、果比特率为10Mb/s,发送1000位需要多长时间:( )A、1us B、10us C、100us D、1000us33.( )方式需在两站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物理通路。A、报文交换 B、电路交换C、数据报分组交换 D、虚电路分组交换34. 传输速率单位“bps”代表( )。A、BYTESPERSECOND B、BITSPERSECONDC、BAUDPERSECOND D、BILLIONPERSECOND35. 关于CRC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 CRC使用了双方预先约定的生成多项式G(x)B.生成多项式G(x)可以随机产生C. CRC采用二进制的异或操作 物理层36下面描述交叉线正确的是(

9、 )。A 一边568A一边568B B 两边568A C 两边568B D 只要两边线序相反就行37双绞线是成对线的扭绞旨在( )。A易辨认 B使电磁射和外部电磁干扰减到最小C加快数据传输速度 D便于与网络设备连接38网络中所有的物理连接介质叫( )。 A应用介质 B教育介质 C网络连接介质 D系统介质39网络中使用光缆的优点是( )。 A便宜 B容易安装 C传输速率比同轴电缆或双绞线的传输速率高40与多模光纤相比,单模光纤( )。 A速度高、距离短、成本高、芯线粗B速度高、距离长、成本低、芯线粗 C速度高、距离短、成本低、芯线细D. 速度高、距离长、成本高、芯线细41屏蔽双绞线的缩写为( )

10、。A UTP B CAT3 C STP D CAT5E42.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43. 下列传输介质的传输损耗从低到高排列顺序为: ( )。A、双绞线、细同轴电缆、粗同轴电缆、光纤 B、光纤、双绞线、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 C、光纤、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双绞线 D、光纤、细同轴电缆、粗同轴电缆、双绞线44. 下列不属于物理层特性的是( )。A. 机械特性 B. 电气特性 C. 功能特性 D. 抗干扰特性45. RS-232C的电气特性规定逻辑“0”的电平电压为( )。A、+5至+15伏 B、0至+5伏

11、C、-5至0伏 D、-15至-5伏46. 一台计算机采用电话交换网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则计算机与调制解调器通常的连接方式为( )。A、使用并行接口与调制解调器连接B、使用网卡与调制解调器连接C、使用RS-232C接口与调制解调器连接数据链路层47数据链路层在OSI模型的( ) 。 A第1层 B第2层 C第3层 D第4层48. 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 )。 A信息 B分组 C帧 D比特流49. 下列功能中,哪一个正确描述了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A. 保证数据正确的顺序、无差错和完整B. 处理信号通过介质的传输C. 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D. 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50. 以下关

12、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称为链路管理B. 帧同步的作用是保证收发双方时钟的同步C. 0比特填充的作用是保证帧传输的透明性D. 差错控制要使接收方能够发现传输错误,并通过重传来纠正错误51.无论是HDLC还是PPP协议都是( )协议。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52. 关于PPP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PPP协议可以用于点点连接,也可用于点多点连接B. PPP协议只支持全双工通信C. LCP用于建立、配置、管理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DNCP用于建立和配置不同的网络层协议局域网体系结构5310BaseT以太网的传输介质是( ),接口是( )。 A.双绞线、BNC接口 B.粗缆、AUI接口 C.细缆、RJ-45接口 D.双绞线、RJ-45接口54下列关于局域网与广域网的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 A传统局域网大多采用共享介质的连接方式 B一般个人不能进行广域网的组建 C局域网是限定区域的网络 D广域网发生故障的概率较小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