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3656214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厌学的原因有社会方面的、学校教育体制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的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教师要透彻了解各种动机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厌学表现:认为学习的内容没有用处,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在情感上过度焦虑、无兴趣、拒绝、担心;在行为上表现为逃避、注意力分散、退缩。建立积极期望 期望是人们主观上的成功概率,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期性认知。学习期望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维持积极的学习期望来激发学习动机。(1)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归因。有研究表明,把行为归于内在可控原因的学生对学习有更高的自信心和自我责任定向,他们比把行为归于外

2、在的或不可控的原因的学生更努力,更能坚持。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以激发他们的自我责任感、自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付出努力与他们期望的结果之间有着可以预测的关系,控制结果的潜力在自己身上。只要学生有自信心,如果付出努力,方法得当,他们就会成功。(2)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般来说,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比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具有坚持性,更愿意面对困难。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以此激发其学习动机呢?首先,帮助学生亲身体会成功的经验。尤其对成就动机低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符合其能力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体验到不断成功的快乐。如果学生归因正确的话,加之这

3、种成功的经验,那么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一定会提高。其次,让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成功,取得替代经验。如果一个成绩差的学生观察到另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成功地解决了某个难题,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相信自己也会解决这个难题。因此在学习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观察他人学习的机会,使那些效能感较低的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替代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 学习动机除了受个体自身的内部因素影响外,同时还受外部环境的因素影响,如学习任务、教师反馈与评价等。教师安排给学生的学习任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任务的价值、难易程度、可操作性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 (1)设置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只有当学生认为当前

4、他们所从事的任务有价值时,他们才有可能去学习它。当学生感到学习任务价值不大,他们就不会感兴趣,就很难有较强的动机去完成它。如让学生练习他们已完全掌握的知识,让学生机械记忆一些毫无意义的概念等,这些学习任务对学生而言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学生自然很难有兴趣和动力去完成它。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设置有价值的学习任务,最好的学习任务是既具有内在价值,又具有外在价值。所谓内在价值是指学习活动本身就能给学生带来快乐,而外在价值则指学生通过完成学习活动可以取得好成绩、教师的认可、好职业等。 (2)任务的难易水平要适当。每个学生在能力上是不同的,这种个体差异决定着教师给予任务的难易程度也应有所不同。任务太容易,学

5、生完成后没有成就感。任务太难,学生会产生灰心、厌烦等情绪。在这两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很难被激发起来。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学生不同难度的任务,任务的难度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就感,提高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3)任务的可操作性要恰当。一般来讲,学习任务越是明晰,越是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就越可能感兴趣。任务模糊的程度越高,学生越难掌握完成该任务的程序和方法,因此可能导致他们兴趣不高。当学生知道如何操作来完成任务时,他们会跃跃欲试,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任务。但教师要注意的是:任何任务的可操作性都是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的。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那么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就应该降低任务的可操作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任务的可操作性。http:/ true 综合 http:/ report 3606 方法一、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