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拉近与学生心理距离的几种方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651674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拉近与学生心理距离的几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班主任拉近与学生心理距离的几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拉近与学生心理距离的几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拉近与学生心理距离的几种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拉近与学生心理距离的几种方法 从某种角度上说,班级是学生的心灵家园。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但影响班集体的建设,而且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几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使我体会到以下几种方法有助于班主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一、幽默的自我介绍使学生亲近你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非常重视开好第一次班会。第一次班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发现人才,物色班干部人选。同时,通过彼此的自我介绍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因为新组建班级师生之间彼此还不熟悉,所以第一次班会开始时常出现冷场。为打破僵局,我一般会先作自我介绍:“我叫周天良,周恩来的周,天地的天,良心的良。1981年从教至今一直都在当一个不大不小的官班

2、主任,虽然其貌不扬,语不惊人,但以前毕业的你们的学哥学姐们都喜欢我做他们的头,因为我不是一个丧尽天良的人,而是良心大大好的人(笑声)。不信,以后你们慢慢瞧吧!”听了我的介绍,教室里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学生们紧张的心一下子放松了,对老师的畏惧心理也随之消失,便争先恐后发言,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自觉缴纳班费使学生信赖你 关于学生缴纳班费的事,历来有两种意见,多数老师认为学生不应该缴纳班费,因为这会增加家长的负担;也有老师认为学生理应缴纳班费,以便班级展开活动。我的观点是,学生要缴纳一点班费(每人每学年不超过5元),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应该自觉缴纳班费。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活动是班级生命力的依

3、托,班级经常展开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既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又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水平。”而活动的准备及活动结束后对优胜者的奖励都需要经费开支。所以,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一般会让学生缴纳一些班费,我本人也总是自觉缴纳班费,而且数额是学生的几倍(班费由班长管理),十几元钱虽不足挂齿,却所以赢得了学生们的信赖。班主任用实际行动把自己融入班集体之中,也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温馨的班级管理制度使学生认可你 班集体的准确舆论和良好班风不会自然形成,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也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传统的班规一般由班主任制定,内容少不了“严禁”“不许”之类约束学生言行的词语,这类规章制度

4、虽然在某种水准上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它至少存有两个问题:其一,把学生置于被管理、被监督的地位,易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逆反;其二,这类制度很难穷尽所有禁止学生做的事,一旦出现漏洞,处理起来就有难度。那么,如何使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一家豆浆店墙上针对员工贴的警告语“请尊重每一粒黄豆”启发了我。我想,一粒黄豆尚且需要珍惜和尊重,作为情感丰富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为此,我尝试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份富于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按时起床做早操,你既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有益于身体健康,又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你说是吗?上操时步调一致,做操时动作规范,既舒展了筋骨

5、,又展示了年轻人的风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后来与学生交谈得知,学生之所以乐意接受这样的制度,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班主任把自己当朋友对待,制订制度时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同时,这样的制度告诉了学生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学生一般都能自觉遵守。 四、主动的祝福使学生尊重你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以前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记得我在上大学时身体素质差,经常生病,一位年近花甲的心理学老师每次见到我总是送上一句“小周,最近身体怎样”充满浓浓爱意的问候,使我受宠若惊,被老师关心的幸福感让我终生难忘。后来我当了老师,每次与学生见面时,我都先向学生打招呼。近几年有了手机,每逢节日来临,我都不

6、忘给班里有手机的学生发条短信或打电话祝福,学生们很受感动。有的老师曾问我:“你们班上的学生为什么总是那么有礼貌?”我笑着说:“那是因为有礼貌的学生都被分在我们班了。”其实我深知,学生是最讲情义的,你敬他一尺,他自然会敬你一丈。我有礼貌地对待他们,他们自然也学会了尊重老师和礼貌地对待他人。 现在的学生难管理是事实,但并不是他们不接受管理,关键在于怎样去管理。我认为,只要班主任热爱、尊重、理解学生,持续增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即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因势利导、服务全体学生,师生之间必然会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教师的劳动也必然会“收获人才,收获学生的真情,收获科研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