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6513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秋冬季天气变冷、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季 节。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诺如病 毒感染性腹泻等。我们要充分认识传染病的危害,加强防意识,减少 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让我们健康快乐每一天。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极 强,容易造成暴发流行。通常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C,同 时出现咳嗽、咽痛、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流感的预防措施:1、个人锻炼。合理地安排一些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爬山、 打球、练太极拳、做中华通络操等都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病 毒侵袭的能力。2、充分休

2、息。人的休息和睡眠状况会直接影响抵抗力水平,所 以任何活动都应适可而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感到身 体疲劳时要及时安排休息,保持精力充沛才有能力抵御外邪。3、日常饮食。合理安排饮食也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荤多素少、 热量过高、脂肪过剩的饮食对人体非常不利会使消化系统功能减退, 身体抗病毒的能力下降,让流感病毒乘虚而入。所以要合理安排饮食, 均衡地搭配蛋白质、糖分、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种有助于增强 体质的营养素,还可以多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 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饮食一定要规律,不可暴饮暴食。另外,还要 注意多饮水,因为上火后更容易招致病毒侵袭。4、防寒保暖。冷暖交替

3、比较频繁的时候,人体由于无法适应剧 烈的冷暖变化,抵抗力就会下降,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人们 需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秋冬季节早晚都比较寒冷,更要 特别注意,如早晚适当添加衣服,夜间睡眠时换厚被等,睡眠时室温 度在18C22C为宜。另外,既有助于室保暖,又有利于杀菌消毒, 应充分利用,保证室接受日光充分照射。5、个人卫生。个人卫生在预防流感的过程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流感病毒很容易通过手部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而 感染,专家称约一半的流感发病就是通过手部接触患病的,所以勤洗 手、保持手部的卫生十分重要,平时还应尽量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口 鼻等。另外,洗手不是简单地冲洗,而

4、是用肥皂认真清洗,时间至少 达到一分钟。6、空气流通。流感病毒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尤其在密闭的 环境中更容易传播,所以我们要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保持室空气流通, 从而降低房间病毒的浓度,减少人与病毒接触的机会。平时的活动场 所尽量选择露天或是空气流通的地方,避免到密闭的环境中逗留,少 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在露天或是空气流通的地方,即使周围有流感病 人,空气中的病毒也会随风飘散,中的紫外线也有能很好杀灭病毒的 作用。7、流行期间避免公众集会等活动。注意公共场所通风,必要时 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8、接种流感疫苗。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是防治流感的有效措 施之一。接种对象主要是6月龄以上的人群,其中

5、最优先推荐接种的 是患流感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的高危人群,包括:儿童(尤其是2 岁及以下的婴幼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 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孕妇及计划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患有免 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因为疫苗成分是针对当年流行病毒毒 株制备的,而流感病毒毒株几乎每年都发生变化,所以每年10月份 到次月3月份都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二、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 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大,以耳 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 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

6、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 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这是常见的腮腺炎的预防方 法。2、如发现异常症状,及早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的情 况,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 诊治。3、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出行要慎重。这也是流行性腮腺炎的 预防方法,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4、接种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目前, 我省规定的常规免疫程序为

7、2剂次,分别为18月龄免费接种1剂麻 腮风疫苗。在4-6岁自费接种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当托幼机构、 学校有流行时,可对易感者进行应急免疫。三、麻疹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 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两侧 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 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 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 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持续高 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 恢复正常,症状

8、也随之减轻。麻疹的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1)隔离患者。对麻疹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患者隔离至出疹后的第五天,若有并发症则延迟隔离至出疹 后第十天。(2)易感者接触后检疫3周,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到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出入应佩戴口罩;无并发症的患儿在家中隔离,以减少传播和继发医 院感染。3、增强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预防麻疹和风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含麻疹及风疹成分的联合 疫苗。目前我省规定常规免疫程序为2剂次,分别为8月龄免费接种 1剂麻风疫苗,18月龄免费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凡未完成2针次儿 童应积极到辖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补种疫苗,以获得保护性

9、抗体。四、水痘潜伏期717天。前驱期: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年长儿或成人 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偶可 出现前驱疹。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先见于躯干、头 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变为丘疹, 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 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痂痕;皮疹常呈椭 园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疱液初为透明,后混浊, 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痂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 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

10、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口 腔、外阴、眼结合膜等处粘膜可发生浅表疱疹,易破溃形成浅表性溃 疡,有疼痛。水痘的预防措施:1、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是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凡没有患过水痘 也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水痘。水痘 疫苗属于自费接种的国家二类疫苗,常规免疫程序为2剂次,对于 12岁以下人群,年龄为1-3岁接种第1剂,满4岁以上接种第2剂; 对于13岁以上人群接种2剂,间隔至少6-10周。重点人群为小学、 托幼机构、初中、高中及大学在校学生及教师。2、本病流行季节,不要去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3、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空气流通。4、一旦出现水痘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11、,根据医生建议采取居 家或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为自发病起至疱疹全部结痂为止。5、本病流行季节,托幼机构、学校应加强晨检,发现水痘病例 及时报告并严格执行隔离治疗措施。五、诺如病毒胃肠炎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 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诺如 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诺如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 病,预后良好。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 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 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 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脱水主要表

12、现为少尿、口干、 咽干、站立时感头晕目眩,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啼哭无泪或少泪、异常 瞌睡或烦躁。诺如病毒胃肠炎的预防措施:1、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 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 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C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 可存活。3、诺如病毒感染儿童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4、诺如病毒感染病人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 为其他患者陪护。5、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 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 应戴上橡胶或一次

13、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六、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 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 为常见。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主要症状为:急性起 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 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 少数病例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多发生于5岁 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遵照医生的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同时密切观察,不要上学校、 幼儿园,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14、直到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自发 病之日起至少2周)才可回校(园)。2、接种EV71疫苗;勤洗手,多通风;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 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3、家长应教育患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让儿童喝生水, 吃生冷食物,不吸吮手指,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要用洗手液或肥 皂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小纸巾掩住口鼻。4、常用的消毒方法(注意:使用消毒剂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做好个人防护。)粪便:可投入50克漂白粉或倒入适量84消毒液,作用60分 钟后再冲水。奶瓶、餐具:清洗干净后煮沸消毒15分钟。衣服、被单、玩具、生活用品:清洗干净后下暴晒,或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