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364841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学 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目 录一. 序言 1.1 环境监测概述31.2课程设计的目的31.3校园大气环境现状31.3.1校园地理位置31.3.2校园污染源调查31.3.3黄石的气象41.4 磁湖概况41.4.1 磁湖水污染调查41.4.2磁湖的水文资料41.4.3磁湖水质现状4二、采样点的采集52.1.1水采样点的布置原则52.1.2水采样点的设置52.1.3水采样时间62.2校园采样点的布设62.2.1采样点的布设原则62.2.3采样点布设图图262.2.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7三 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及采集水样注意事项73.1 采集表层水

2、样73.2 采集深层水样73.3 注意事项7四 监测项目74.1 pH值得测定74.2 COD的测定84.2.1原理:84.2.2 仪器和试剂84.2.3 测定步骤84.3DO的测定84.4 Cr6+的测定94.4.1 原理94.4.3 试剂94.4.4 步骤104.4.5 计算104.5重金属的测定104.5.1铜的测定104.5.2铅的测定114.5.3锌的测定124.5.4镉的测定134.6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154.7 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164.8二氧化硫(SO2)的测定174.9二氧化氮(NO2)的测定18五、 测定结果处理及其分析195.1数据处理195.1.

3、1 PH值:195.1.2COD值225.1.3DO值245.1.4 Cr6+值265.1.5重金属的测定275.1.6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的测定315.1.7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含量的测定335.1.8 大气中SO2的测量数据统计355.1.9大气中NO2的测量数据统计375.2数据分析:395.2.2评价方法:395.2.3大气污染评价402.评价方法:40六治理磁湖、保护校园环境的对策与建议416.1磁湖污染原因分析:416.2磁湖治理对策与建议:416.3.1气体的治理426.3.2校园生态环境的保护43七.总结43八.参考文献431.水污染参考文献432.大气污

4、染参考文献44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45 一.序言1.1 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是延伸到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1.2课程设计的目的 1.巩固、消化环境监测课程的理论知识;具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基本知识,以环境监

5、测理论教学为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2.熟悉环境监测的全过程;针对校园空气状况进行监测,从而了解校园的大气以及大气状况观察分析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分布,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了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收集环境背景资料、监测环境的水文资料、配药品,实验仪器的准备和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工作程序。4.针对湖北黄石市城中湖磁湖水质进行PH值、DO、COD、Cr6+等的监测,进而了解黄石市磁湖的水质状况,提出保护磁湖水质的对策和建议,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6、。5.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原理、方法、操作技能;6.培养进行现场调查和操作动手的能力;7.熟悉在监测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的方法;8.培养具备制定和实施污染源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治理工程所必需的监测方案的能力。1.3校园大气环境现状1.3.1校园地理位置 黄石理工学院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工业重镇、并有“江南明珠”之称的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校园位于黄石经济开发区青龙山下,磁湖之滨,山清水秀,风景怡人。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1.3.2校园污染源调查据调查,黄石理工在校人数为2万人,食堂有5个,还有一些开水锅炉,校内还有一个较大的驾校。其次还有校外的餐厅,居民区,矿山,施工工程,

7、及来往的车辆等,这些都会对学校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食堂和开水锅炉还有施工工程建设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SO2,而驾校和校外的车辆则主要会带来一些氮氧化合污染物。1.3.3黄石的气象 黄石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 东亚大陆性气候。 黄石年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

8、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冬寒期短,水热条件优越,有利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大气环流、地形、季节变换,气候各要素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强风、伏秋连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1.4 磁湖概况1.4.1 磁湖水污染调查磁湖旁边有居民区、酒店、工厂、医院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的废水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磁湖且有人在磁湖经行养殖业,也影响了磁湖的水质。水质欠佳,但无明显差别。校园周围的磁湖水污染业主要是来自学校内部、附近的餐饮业以及教师住宅区的生活污水,这些生活污水大部分经过管道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磁湖。水中的

9、污染物主要有有机污染物。本次监测的主要项目有PH、COD、DO、六价铬和重金属,其中中门、磁湖韵、东门的前面磁湖岸线是我们主要监测的对象,也是重点监测对象。1.4.2磁湖的水文资料磁湖位于市城区中心,是黄石最大的浅水湖泊,属长江水系区。磁湖风景区已被列为八大重点风景区。风景优美及游览调蓄渔业工业用水等多功能于一体。其东段通过胜阳港于长江相通。其主要水文资料见表1表1径流面积(km2) 湖泊面积(km2)平均水深(m)湖体面积(万m2)警戒水位(m)最高水(m)中等最低62.8821.75174818.523.018.018.01.4.3磁湖水质现状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及工业的发展,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10、,湖面面积逐年减少。近几年来对磁湖沿岸已进行了部分整治,清除了陈家湾、牧羊湖两片水域的100万立方米的淤泥,截流了磁湖南岸的部分工业和生活污水,湖面面积缩小的趋势得到遏制。但由于磁湖与长江水域隔开,水体不能得到置换,更容易导致水华的暴发,加之长期受到污染,水体生态已非常脆弱。磁湖现已是独立的内陆湖泊,水体长期接纳含重金属污染物工业废水,外来物种需很长时间才能适应,水生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磁湖水容量小,水生生态系统承载能力非常弱,水质的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冲击大,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以降低,如现在湖体鱼的种类和数量已明显减少。因此,应及时对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剖析潜在的生态风险,为进一步治

11、理磁湖提供依据。磁湖的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养殖场的污水以及周边校园的排放污水。二、采样点的采集2.1.1水采样点的布置原则在确定和优化地表水监测点位时,应遵循尺度范围原则,信息量原则和经济性,代表性,可控性及不断优化的原则。监测点应能很好的代表和反应水系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并能反映水污染的特征而且要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2.1.2水采样点的设置设置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端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的深度决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对江河湖库的每个监测断面,当宽度小于50m时,只设一个中泓垂线;当水面宽50100m时,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出各设一条垂线;水

12、面宽10010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水面宽大于1500m时,至少设5条等距离采样垂线;较宽的河口应酌情增加垂线数。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时,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及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如果存在间温层,应先测定不同深处的水温,溶解氧等参数,确定成层后再确定采样点的位置。采样点分布如图1 图12.1.3水采样时间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决定采样时间如下:从2013年12月09日起到12月19日连续

13、采样11天,每天上午09:00、 中午12:00、下午15:00各采样一次。2.2校园采样点的布设2.2.1采样点的布设原则(1)在污染源比较集中地地方、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量点作为对照;(2)污染源较密集,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3)采样点的会走位应该视野应该比较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的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4)各个采样点的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其获得的监测数据只有可比性;(5)采样的高度根据检测母的而定,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应该将采样器或者测定仪器设置于常人呼吸带的高度,即在采样口

14、应在离地面1.5m-2m处。综上所述,在校园中布点应根据污染物类型,数量,位置,排放浓度以及校园地形,功能区以及人口密集现象,地形及其他客观原因确定布点位置和数目。据校园污染源的特点,建议使用功能区布点法。2.2.2采样点布设情况表 表2检测项目检测地点 SO2NO2PM10TSP中门1111东门1111系办11112.2.3采样点布设图 图2 2.2.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时间:12月919日,每天早上9:00,中午12:00,下午16:00各采样一次。频率:连续采样十一天,每天采样三次;三 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及采集水样注意事项3.1 采集表层水样:可用适当的容器和塑料桶等直接采集。3.2 采集深层水样:可用建议采水器、深层采水器、采水泵、自动采水器等。我们使用采样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