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364167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附件7“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科技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12个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本重点专项面向公共安全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

2、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城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综合应急技术装备等重点方向不同重点任务的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旨在大力提升我国公共安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水平,为健全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2017年度已在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社会安全治安防控、犯罪侦查与防范打击、矿山安全开采保障、危险化学品事故防控、工程施工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等方面安排部署相关任务。2018年度国拨经费总概算约10亿元,拟

3、在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融合智能移动警务、基于人工智能的庭审信息化、出入境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水上应急救援等方面安排37项任务。本项目指南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23年。对于企业牵头申报及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且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得超过专项中央财政资金金额的30%。同一指南方向下,如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

4、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家。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区域开展。1. 国家公共安全综合保障1.1国家安全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内容:研究国家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国家安全风险辨识技术与方法;研究国家安全综合信息集成与分析技术;研究国家安全风险预警、综合研判与决策技术;研究危机演化推演和协同应对技术;研制国家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原型系统。考核指标:研究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国家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体系,提出国家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提出研究国家安全风险辨识指标体

5、系,提出理、工、文、管交叉融合的新型国家安全智库建设的模式和方法;提出国家安全风险监控技术系统的设计方法、核心功能、组成要素,构建国家安全风险管理技术系统1套,编制技术标准规范3套(送审稿);提出涵盖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的风险监测指标分类编码规范1套;提出基于多源信息的国家安全风险预警方法,构建国家安全综合风险预警指标体系1套,建立服务于危机管控的综合研判决策支持技术系统1套;提出危机事件的情景构建方法,发展情景推演分析技术,建立情景可视化系统,选择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不少于6个方面建立危机事件演化推演系统,建

6、立基于情景构建和推演的协同应对技术与系统1套;建立国家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原型系统1套,并在不少于3个部门开展应用示范;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0项。1.2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研究内容:研究新一代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技术架构和方案;研究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技术;研究案例与情景融合推演的决策支持技术;研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精准发布和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复杂灾害环境下的大规模人员疏散和避难安置技术;研究应急大数据可视化和应急一张图技术。考核指标:提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技术需求、设计方法、核心功能和技术架构;提出公共安全物联网信息获取技术和安全保障策略;提

7、出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提出基于云计算的应急平台系统应用模式;编制技术和管理的标准、规范、指南等不少于5项。提出互联网信息直报与互联网信息抓取相结合的社会公共安全风险数据获取和管理模式;提出基于社会网络大数据的个体、群体和事件分析技术。提出突发事件案例库构建技术,建立含4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库,案例数不少于100个;提出情景构建和推演技术。提出预警信息多渠道发布技术,支持不少于10种发布渠道和手段;提出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技术,支持预警信息的分灾种、分区域、分群体、分时段发布;研制预警信息交互终端和物联网安全控制设备1套;提出预警信息

8、传播机制和效果评估技术。提出城市大规模人群人车混合疏散模型1套;建立核应急场景的疏散与避难模型1套;建立大规模人员安置和资源分析模拟仿真系统1套;提出大规模人群聚集的风险分析与预警模型1套。提出基于云计算的跨层级、跨时空、跨部门的应急一张图构建技术,同时满足不少于5级、100方用户实时协同会商和地图标绘,建立标绘符号库1套;建立应急信息与地图信息融合的大数据可视化系统1套;提出基于一张图上的应急资源管理和指挥调度技术;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0项。2. 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2.1融合智能移动警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研究内容:研究公安宽窄

9、带专网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简称“公专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可信计算的终端软、硬件核心安全关键技术,研制适应公专融合、宽窄带融合等多形态、多场景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研究基于公专融合的网络、终端、应用、数据等要素全周期安全管控和审计的关键技术;研究适用于警务应用、惠民服务的移动应用模式和相关的认证授权、数据交互、监测评估、应用管控等移动支撑技术;开展上述移动警务技术示范应用。考核指标:搭建公专融合验证网络,实现公安信息网、视频专网、移动互联网、公安宽窄带网络信息资源的交互共享,支持网络节点数不小于500万;形成2款基于自主可信计算平台且具备防水、防爆、防尘功能的宽窄带融合警用集群终端,形成

10、2款基于自主可信计算平台的公专融合的手持式移动警务终端;搭建移动警务集中管控和审计验证系统,围绕网络、终端、应用、数据等要素支持安全策略配置、安全评估、安全响应、安全预警等功能,可动态识别安全风险,动态调整安全管控策略;搭建移动警务应用管理和运行支撑验证系统,支持警务应用和惠民服务应用,实现移动警务应用注册、审核、发布、撤销等全生命周期管控,支持1万以上在线用户和不低于10万用户的管理;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项;在两个以上地市级公安机关开展交通、消防、治安等公安典型场景的示范应用。2.2法医学与痕迹学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毒物分子构效关系及体内代谢规律;研究心源性猝死组

11、织病理变化和遗传规律;研究致伤机制与法医学综合诊断方法;研究死因判定与死亡时间推断技术;研究痕迹物证形成机理与枪支致伤力量化分析技术。考核指标:阐明植源性毒物分子结构特征与体内作用模型,建立植源性毒物来源分子检测方法,准确率不低于95%;筛选出3类心源性猝死特异性指标,获得心源性猝死关联基因数据不低于60个,建立复杂亲缘关系计算分析模型与评估方法,建立心源性猝死法医病理检验鉴定技术,研制1款专用检测试剂;筛选出3类应激性损伤特异性指标,筛选出4类复杂颅脑损伤特异性指标,建立法医学颅脑损伤诊断方法;建立医源性毒物中毒判定模型不少于3套,建立死亡时间推断模型不少于6套;建立基于统计学的痕迹检验鉴定

12、结论表达体系,建立分级分类的枪支致伤力评估体系及方法,获得不少于6种典型弹丸穿透人体皮肤的临界阈值;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在不少于10家地市级公安机关开展示范应用。2.3物证检验质量保证与量值溯源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发物证鉴定标准物质及其特征数据库;研究基于串行足迹、虹膜和齿科影像特征的比对鉴定关键技术;研究物证无损实时原位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有损存储介质电子证据固定及数据恢复提取技术与装备;研究伪造图像与伪造数据的特征指标分析技术与检测系统。考核指标:研制出标准物质不少于20种,构建化学战剂、剧毒物等违禁品的鉴别与谱图特征数据库;建立串行足

13、迹、虹膜、牙齿等特征的比对检验技术,认假率分别不高于1/、1/、1/;研制物证检测设备不少于2款,检测深度不低于200微米、分辨率优于10微米;多光谱/纳米检测装备激光波段数不少于2,光斑均匀度不低于85%,纳米荧光增强效率不低于10倍;建立有损存储介质电子证据固定方法与篡改检测技术,研制数据恢复提取装备1款,有效数据提取率不低于80%;筛选出伪造图像与伪造数据的可检测特征不少于3种,形成1套检测系统,准确率不低于99%;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在不少于10家地市级公安机关开展示范应用。2.4毒品违法犯罪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研究内容:研究

14、毒品原植物定性检验鉴定及溯源技术;研究基于环境样品分析的毒情评估技术;研究吸毒定性和吸毒时间认定技术;研究吸毒人员现场快速检测装备和器材;研究戒毒人员成瘾诊断和戒毒康复技术与装备;研究毒情监测预警和禁毒情报研判技术。考核指标:建立人体内3种生物致幻剂检验方法,检测限小于0.1g/g,建立2类毒品原植物植株的定性检验方法,建立1类生物毒品来源地溯源方法,准确率大于90%;建立环境样品中不少于10种毒品、毒品代谢物及制毒化学品的痕量分析技术,检测限小于10 ppt,选择重点地区建立评估模型;建立不少于5种常见毒品的吸毒时间认定技术规范1套;研制吸毒人员现场快速检测便携式装备1台,内置的毒品特征数据

15、库涵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的90%以上,检测时间小于3分钟,漏检率小于1%,假阳性率低于0.1%;研制可同时检测4种以上常见毒品的唾液检测新器材,检测唾液量小于50微升、检测时间小于3分钟、漏检率小于1%、假阳性率低于0.1%;形成戒毒人员成瘾程度认定新方法一套,建立针对阿片类和非阿片类吸毒成瘾的戒毒康复新方法各1种,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戒护和康复装备;采集分析10项以上多元化、多部门数据资源,对10个以上省份、100个以上地级市进行毒情监测预警,监测准确率在95%以上,形成禁毒情报研判系统1套,申报禁毒信息数据元素标准30项。项目研究成果在不少于5个强制隔离戒毒所应用示范。2.5社会安全事件

16、智能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内容:研究基于治安防控场所多信息融合的警情事件智能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基于社会车辆车载监控信息的警情事件识别预警关键技术及系统;研究基于公安交通监控网络的警情事件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及系统;研究基于警车的巡逻防控目标特征识别预警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基于警员的具有人车物特征信息感知预警可穿戴警用装备;开展项目成果示范应用,形成公安警情事件智能监测预警及测评技术体系。考核指标:治安防控场所中影响社会稳定的典型警情事件监测预警不少于3种,识别准确率不低于95%;并发汇聚社会车辆车载监控信息不小于1000台车,危害人身安全的典型警情事件漏检率不高于5%;道路场景中破坏社会秩序的典型警情事件监测预警不少于3种,感知有效率不低于95%;通过警车自动采集沿途防控目标,人车目标检测准确率达95%以上;可穿戴警用装备自动感知警员所在空间位置和周边目标特征,周边目标特征记录有效率达90%以上;形成社会安全事件监测预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