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生活化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64166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9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语文生活化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2023年语文生活化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2023年语文生活化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2023年语文生活化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2023年语文生活化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语文生活化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语文生活化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语文生活化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生活化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寺头小学 三年级一班 刘 霏 小学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我校施行生活化课堂教学改革后,我有以下感想: 一、课堂尽量英语化。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

2、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做到情景化、生活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

3、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首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如:“Whos on duty today?” “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And you?”。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2 4 人一组的 “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来加强英语课的语言氛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简笔画、课文

4、插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情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性交际,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教学内容。 再次,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因为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课堂教学游戏,游戏会令他们动起来给学习带来快乐,是机械的句型操练起来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游戏活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某些技巧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单词或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人物名字作主语进行造句或创设情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单词或课文的理解。如姓名举例法:如在上课时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

5、、低头或看其它书籍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作为主语造句或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英语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四、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 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6、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谜、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

7、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推荐第2篇:语文生活化123 语文生活化 我参加了语文课程标准远程培训学习活动,受益匪浅,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 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即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

8、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是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 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一定会让自己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使自己的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使自己的课堂开出一朵朵绚丽多彩的花朵。 推荐第3篇:作文生活化 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高密市康城小学王香兰 王香兰老师是一个有心人,他不但自己发现了生活中的美,更

9、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描写美、追求美,她把生活引入了课堂,把作文引向了生活。她返璞归真,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注重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看一看,种一种,养一养,访一访,做一做,悟一悟,赏一赏。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寻找作文乐趣,并且学会了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表达。 看一看。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看草,看别人看的,更看别人不看的,看出别人看不出来的。一滴水里看世界,一朵花里看芬芳。她让孩子在“看”中学“看”,在观察中体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种一种。窗台上一盆盆绿意盎然的苦菊,盛开的金灿灿的油

10、菜花都是学生动手的杰作,从播种、发芽、抽叶、开花、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亲自动手浇水、施肥、灭虫。动手中理解了生活,体验了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养一养。春夏秋冬,花鸟虫鱼。养蚕、养蝌蚪。养出了经验,养出了智慧,养出了美妙华章。 访一访。访校长、访名师、访同学。解读名人的密码,让孩子明白“平凡的小事做好了,就不平凡了;简单的事做好了,就不简单了”。 做一做。做风筝,做飞机模型,做学生所有会做的。做出了快乐,做出了心情,做出了新思想。有思想就会有文章。 悟一悟。感悟大千世界,酸甜苦辣,人间冷暖。感悟中学习成长。 赏一赏。她把赏评作为催化剂、加油站、助推器,她总是带着放大镜来评

11、价学生,只要是学生在写,写他们自己的生活,就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作文。泼墨如水的圈画,不拘一格的评价,大张旗鼓的赏读,不断更新对学生的评价,五花八门的展示,加大鼓励赞美并采取给高分政策,坚决不打不及格分数。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在作文后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期望和欣赏。同时,又通过对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 问题提出的背景 1、师生之间缺乏主动,学生处于被动。 2、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或严格按命题的要求来批阅学生习作,缺乏与学生心灵的对话,评语不能真心客观的反应学生的心理。课题研究的方法: *

12、重视积累和小练笔,让学生坚持写观察积累日记。 *进行快速写作训练。教师先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然后学生观察积累,搜集素材,思考酝酿,最后在40分钟内完成习作。 *师生共同赏评。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评,个人赏读组内赏读班内赏读书写赏语交流赏语修改赏语。第二阶段,教师赏评,学生自主交流写后感 *搭建优秀习作展示平台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调查后,发现他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只有一个“写作文干什么?不就是给老师完任务嘛。只要将字数划够,给老师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我们知道,人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比如,一个学生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一个顾

13、客去商店采购商品,是因为他有购买的动机,即使是像吃饭、喝水、走路这些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同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动机可以说是人活动的原因和动力。它表明一个人“为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可见,写作动机对作文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作文有重大影响的写作动机。 他们不但是如此说,而且也是如此做。从他们的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给老师完任务”的心态促使下写作文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不规定文章的字数,他们150个字左右就完成,甚至有100个字就完成了一篇文章。(当然并不是字数少就不能写出好文章)而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一旦规定了字数,他们又是想方设法的凑字数,

14、小学作文中,频率最高的就是“写人”篇。有一个五年级学生在我的爷爷的末尾中这样写道:“我奶奶每天给爷爷吃一个鸡蛋,妈妈还说让爷爷多喝点猪油,爸爸也同意他们的意见,我也很高兴。”看了这些后,谁都会说:“这到底是在写谁呢?或许是在写我的家。”然而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生作文中却很普遍。 二、观察少,胸中无积蓄。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想写点什么,可是又写不出什么内容。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观察少,胸中无积蓄。我们知道: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它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人们在观察进程中,往往受到观察对象的某些

15、特点和情景刺激、触动。因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这种欲望有时是很强烈的,常常促使观察者进一步观察,调动生活积累,迅速进入写作的构思。 2.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渠道。 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物”就是材料。凡在社会中之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细节、画面等等的获得与积累,无不有赖于观察。“理”就是道理、根据。而道理、根据又常常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得来的。如果缺少观察,所下结论要么是马虎的,要么就成为谬论。这是为获取直接材料作铺垫。其次还有间接材料。那么观察对阅读,接受和理解书刊资料中的间接材料也是大有裨益的。.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观察开始的。写作中说明,描述客观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状,特征都需要以观察作基础,。如写一篇关于狗的说明文,必须认真观察狗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才能写出来。“狗打喷嚏天要下”,是否真是这样的?“蚂蚁搬家雨稀稀”,像类似的问题只有认真观察后才能下结论。 可见,在观察中才能悟出客观事物的意义,并因此而触动情感,产生写作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