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63961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2017年9月,在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批准,中国教育智库网主办,校长派承办的首届“未校长”(基础教育)实验班第三期课程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褚宏启教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与培育这一热点话题与校长们进行了分享。褚宏启院长通过提炼与总结,最终将核心素养的核心归纳为创新能力,因此创新能力也被视为核心素养宝塔顶端的明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口述整理。个人简介:褚宏启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创新”是当下国民共同欠缺的素养核心素养已成当下热门话

2、题,那么核心素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目前的大、中、小学生到底缺乏什么样的素养?2012年,上海代表中国参加了PISA考试,结果显示,上海的学生三门测试成绩在各国排名中遥遥领先,可是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在考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由此折射出我国教育体制下孩子面临的共性问题高分低能。我们再看成年人,如果我们拿诺贝尔科技类奖项作为国民创造性的衡量指标,对标邻国日本,截至2016年,日本共有25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奖获得者22人,而我国目前在科技领域只有屠呦呦一人获奖,差距之大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2015世界创新能力排名中,韩国、

3、日本、德国位列三甲,而中国仅排在22位,创新能力与目前的大国地位不相配。尽管中国几十年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在全球创新体系中,我们还无法成为第一梯队。穆勒在自由论中说“渺小的国民是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的”。而所谓渺小的国民,就是指缺乏主体性的人民。主体性包括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是现代人区别于传统人的典型特征。我认为在这其中,创造性代表着主体性的高度与巅峰,因为创造性强的人,其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样不差。成年人往往指责青少年学生在素养方面有不少欠缺,实际上,孩子所缺乏的素养,也正是成人所缺乏的,是成人缺点的反射与投射。在传统教育中,学校考察的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能力,而在未的国际竞争中,考验的却是学

4、生的创新能力。在当前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未发展需要,21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以知识的创新为基础,是创新经济。在这种新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人才观和能力观必须要改变。从以分数挂帅转变为创新主导。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发展核心素养首先要对核心素养有正确认知:第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为了应对21世纪挑战。第二,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针对全体国民,并不只是学生。第三,核心素养是共同素养,不是职业素养。第四,核心素养是关键少数素养,不是全面、综合素养。第五,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不是基础素养。第六,核心素养是行为素养、行为能力,是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与超越

5、。简单地说就是做事的能力,而非做题的能力。既然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那么高级素养又包括哪些?在综合了几十个国家的核心素养框架之后,我们总结出最能代表核心素养的六个要素:1、创新能力;2、批判思维;3、公民素养;4、合作与交流能力;5、自我发展素养;6、信息素养。当我们用外在行为概括这六种素养的同时还要明确其背后对应的精神实质,如创新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法治精神、合作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恰恰是我们国家所特别需要的。这六要素中,前两个是高级认知能力,第三与第四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五是与自身的关系,第六是信息时代所必要的技能。有了这些素养,便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未的各种挑战。对比美国,在11种核心素

6、养中确定4种“超级素养”,我们同样可以将上述六条进一步浓缩,变成两大“超级素养”,即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分别对应于聪明的脑和温暖的心。其中,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涵盖性很强的核心素养,可以把批判性思维(理性思维、批判质疑、问题解决能力等)、自主发展能力包容在内,甚至还可以把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素养统摄起。因此,创新能力或者说创造性是人作为有理性、能思维的动物的本质体现,是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核心素养宝塔顶尖上的明珠。当下中国的教育,过于重视强化基础知识,过于重视记忆能力等这种低层次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最高级的认知能力,即创新能力的培养

7、,而创新能力恰恰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孩子们未的成长至关重要。以课程、教法、教师发展、评价等改革,保障核心素养落地核心素养在学校怎样落地,一直是各位校长关心的问题,我认为落实好核心素养需要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第一,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课程体系,目前学校课程有很多,可是针对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培养的课程却少之又少,这说明我们的课程体系建设有了偏差,培养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才是我们课程建设的重点。第二,要围绕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法,从教法上,需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

8、主学习。第三,提升教师素质。教师能力的提升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孩子怎么学关键取决于老师怎么教,老师死板,孩子也不会有变化。第四,转变教育管理和评价方式,也就是改变指挥棒的指向。在学生评价上,学生的评价标准应在原的“成绩好”“听话”这两条评价基础上加入“能创新”“善合作”这两个“超级素养”的评价标准;在教学管理上,要给予师生充分的自由,要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为创新提供保障。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教育民主保驾护航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自由的支撑,就我国教育自由现状而言,还有很大改善空间。要给孩子更多的学习自由权,给教师更多的教学自由权,给学校更多

9、的办学自主权。而教育自由的保障离不开教育民主。教育民主包括刚性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柔性的民主生活方式。刚性的民主管理制度是指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人士广泛参与教育决策的制度。包括,管理团队集体决策制度和相关教育管理信息公开与监督制度等等。柔性的教育民主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道德精神。两者相辅相成,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要在教育管理中建立健全各种民主决策制度、扩大决策范围,而且还要在干群、同事、师生和学生之间,建立并推进民主平等的关系。因此,在校园推进民主建设应从管理民主、教研民主、教学民主、班级民主这四方面入手。从管理角度说,教育管理部门、校长、老师自上而下被束缚住手脚,教育工作便无法开展,我认为,学校里最重要的资是教师的爱心、智慧勇气和创造性,而这些在压抑、专制的管理环境中永远无法体现。就教育民主说,最关键的是教学与班级的民主,在课堂上,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孩子野性、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非常需要自由、民主、宽松的氛围做前提条件。学校管理者应该践行教育民主,让民主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只有这样,创新能力的种子才能在自由与民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