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校的人文性管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63878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学校的人文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谈学校的人文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谈学校的人文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谈学校的人文性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谈学校的人文性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学校的人文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学校的人文性管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学校的人文性管理 人性化的人文管理是学校制度管理升华。有人把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对立起来的言论,即认为人文管理意味着宽松和自由、关心人和重视人,而制度管理则意味着严格和限制、压抑人和忽视人。依靠制度,创新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基石,这是因为任何人的自觉性和良好习惯都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制度管理可以帮助教师逐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把学校的要求转化成自觉的行为,这是制度管理的优点。人文管理能使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心理相容,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形成崇高的团队理想、“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和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群体正气,有利于教师的团结,有利于

2、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但人文管理一旦宽松过头,又会出现教师纪律散漫、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既要注重科学化的制度管理,又要重视人性化的人文管理。下面谈谈人性化的人文管理。 一、以良好心境营造和谐氛围 教师的责任心强,而培养人又不是制造机器,加上现行教育体制与改革还存在许多不一致的地方,要实现责任必然要面对各种困难和阻碍。“现实的东西不理想,理想的东西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富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焦虑往往更大。现实和心理的反差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根源。家长对孩子的高度期望给教师施加的间接压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不仅给孩子巨大的压力,也给教师巨大的压力。当自己的孩子不能达到别人

3、孩子的成绩时,家长想的不是“人本身的差异性”,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教师的身上。这种希望和教师的责任结合,更容易使教师忧虑和急躁。有关部门和社会对教师的现实忽视。教师也是人,也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或他的家庭也许正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忧虑,他也渴望成功,渴望展示自己。然而,在作为人的需要满足上,我们给予教师实现成功的条件、机会有多少,给予教师的情感关怀和帮助有多少?现实对教师的忽视和教师在现实中与同龄人的比较得出的种种“不公”,无疑是教师心灵沉疴的病因。教师的哲学理念是健全人格的一个基础,如果老师有哲学理念,就能较好地自我调控心境,妥善地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而对于管理者来讲,成功的管理应当是“现代

4、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一个好校长,如果他的心态是积极和健康的,一般他所?造成出来的学校氛围是很好的,教师能在这种氛围中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能有效地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加强职业道德固然是保证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措施,但学校更应该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环境,让教师有好的心情从教、施教。心理学上有“移情”一词,就是说明一个人的心境对周围人的影响,具有互动作用。教师从学校管理者那里得到尊重和支持,从学生那里得到职业的成就感,就能促进自己更好地生活和工作,能“健康育人”、“快乐育人”、“成功育人”。 二、有爱心才有人文 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关爱,从而引

5、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些不良现象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纠正、引导,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无法挽回的影响。学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人文管理又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而情感教育又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 学校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场所,她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成才,更担负中培养学生成人的重任。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任务,教师在留守学生的学习道德品德人格形成起着巨大的诱导和有益的作用。留守学生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少督促,因此,

6、作为老师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学习进步的引导者。教师要做到“三多”“两知”“一沟通”,“三多”就是多与留守学生谈心,多鼓励支持,多做家访;“两知”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基本资料及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一沟通”定期与留守学生的父母电话交流,让每个留守学生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培养农村农村留守儿童成才成人是一份长期复杂而又非常艰苦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社会各方面关心他们的学习环境,而且更需要教师有极强的爱心、信心和恒心。此外,教师还必须有极强的专业知识和极其丰富的素养。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河”。只要我们农村初中教师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潜心研究、积极引导,耐心帮

7、助,就一定能够转变其生活态度、学习态度、认知态度。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 既然人文精神在学生管理中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在学校“教”与“学”的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呢?就学校的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每一个人的自我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透过教育做自我选择的淘汰工作。”2即学生在学生过程的自主性非常重要,学生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强行输灌,而是要靠学生的主动接纳。学习是一个自我获得自我更新的过程。 人的主体可以分解为三个特征: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是主动性的基础,主动性是创造性的基础。教师在传

8、授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唤醒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主动性,再不是被动完成任务式的学习。同时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判断、自我调控等能力,进一步唤醒并增强学生的创造性。 所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自由,要调动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思考,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让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互动的过程,人文精神也在此体现。 四、创造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不只是提供课堂的载体。学校要以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人文、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感受不同方面的文化、艺术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校园文化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体现和传播,例如报告、演讲、讲座、社团活动、创作活动以及阅读和参观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