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专题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含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62874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专题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专题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专题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专题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专题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专题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专题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数学精品复习资料 第1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考情解读(1)集合是高考必考知识点,经常以不等式解集、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为背景考查集合的运算,近几年也出现一些集合的新定义问题(2)高考中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或命题的否定或充要条件的判断1集合的概念、关系(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根据互异性进行检验(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AB,BCAC,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数为2n2.2集合的基本运算(1)交集:ABx|xA,且xB(2)并集:ABx|xA,或xB(3)补集:UAx|xU,且xA重要结论:

2、ABAAB;ABABA.3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四种命题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遇到复杂问题正面解决困难的,采用转化为反面情况处理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则p,q互为充要条件5基本逻辑联结词(1)命题pq,只要p,q有一真,即为真;命题pq,只有p,q均为真,才为真;綈p和p为真假对立的命题(2)命题pq的否定是(綈p)(綈q);命题pq的否定是(綈p)(綈q)6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xM,p(x)”的否定为“x0M,綈p(x0)”;“x0M,p(x0)”的否定为“xM,綈p(x)”.热点一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例1(1)(20x

3、x四川改编)已知集合Ax|x2x20,集合B为整数集,则AB_.(2)(20xx广东改编)设整数n4,集合X1,2,3,n,令集合S(x,y,z)|x,y,zX,且三条件xyz,yzx,zxy恰有一个成立若(x,y,z)和(z,w,x)都在S中,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y,z,w)S,(x,y,w)S;(y,z,w)S,(x,y,w)S;(y,z,w)S,(x,y,w)S;(y,z,w)S,(x,y,w)S.思维启迪明确集合的意义,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特征答案(1)1,0,1,2(2)解析(1)因为Ax|x2x20x|1x2,又因为集合B为整数集,所以集合AB1,0,1,2(2)因为(x,y,z

4、)和(z,w,x)都在S中,不妨令x2,y3,z4,w1,则(y,z,w)(3,4,1)S,(x,y,w)(2,3,1)S,故(y,z,w)S,(x,y,w)S的说法均错误,可以排除,故正确思维升华(1)对于集合问题,抓住元素的特征是求解的关键,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的应用,要注意检验结果(2)对集合的新定义问题,要紧扣新定义集合的性质探究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知识进行求解,也可利用特殊值法进行验证(1)已知集合M1,2,3,NxZ|1x4,则MN_.(2)(20xx山东改编)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_答案(1)2,3(2)5解析(1)集合

5、N是要求在(1,4)范围内取整数,所以NxZ|1xb”是“a|a|b|b|”的_条件(2)(20xx江西改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若a,b,cR,则“ax2bxc0”的充分条件是“b24ac0”;若a,b,cR,则“ab2cb2”的充要条件是“ac”;命题“对任意xR,有x20”的否定是“存在xR,有x20”;l是一条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l,l,则.思维启迪要明确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充要条件的判断,要准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含义答案(1)充要(2)解析(1)当bba|a|b|b|;当b0时,显然有aba|a|b|b|;当b0时,ab有|a|b|,所以aba|a|b|b|.综上可知ab

6、a|a|b|b|.(2)由于“若b24ac0,则ax2bxc0”是假命题,所以“ax2bxc0”的充分条件不是“b24ac0”,错;因为ab2cb2,且b20,所以ac.而ac时,若b20,则ab2cb2不成立,由此知“ab2cb2”是“ac”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错;“对任意xR,有x20”的否定是“存在xR,有x2log3N”是“MN成立”的_条件(从“充要”、“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填写)答案(1)若ab不是偶数,则a,b不都是偶数(2)充分不必要解析(1)判断词“都是”的否定是“不都是”(2)由log3Mlog3N,又因为对数函数ylog3x在定义域(0,)单调递增,

7、所以MN;当MN时,由于不知道M、N是否为正数,所以log3M、log3N不一定有意义故不能推出log3Mlog3N,所以“log3Mlog3N”是“MN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热点三逻辑联结词、量词例3(1)已知命题p:xR,x2lg x,命题q:xR,sin x0,若pq为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思维启迪(1)先判断命题p、q的真假,再利用真值表判断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2)含量词的命题要理解量词含义,确定参数范围答案(1)(2)1,)解析(1)对于命题p,取x10,则有102lg 10,即81,故命题p为真命题;对于命题q,取x,则sin xsin()1,此时sin xx,故命题

8、q为假命题,因此命题pq是真命题,命题pq是假命题,命题p(綈q)是真命题,命题p(綈q)是真命题,故正确(2)pq为假命题,p和q都是假命题由p:xR,mx220为假命题,得綈p:xR,mx220为真命题,m0.由q:xR,x22mx10为假命题,得綈q:xR,x22mx10为真命题,(2m)240m21m1或m1.由和,得m1.思维升华(1)命题的否定和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的否定只否定命题的结论,真假与原命题相对立;(2)判断命题的真假要先明确命题的构成由命题的真假求某个参数的取值范围,还可以考虑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将问题转化为集合间的运算(1)已知命题p:在ABC中,“CB”是“

9、sin Csin 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q:“ab”是“ac2bc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p真q假 p假q真“pq”为假 “pq”为真(2)已知命题p:“x1,2,x2a0”,命题q:“x0R,x202ax02a0”若命题“(綈p)q”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1)(2)(1,)解析(1)ABC中,CBcb2Rsin C2Rsin B(R为ABC外接圆半径),所以CBsin Csin B.故“CB”是“sin Csin B”的充要条件,命题p是假命题若c0,当ab时,则ac20bc2,故abac2bc2,若ac2bc2,则必有c0,则c20,则有ab,所以a

10、c2bc2ab,故“ab”是“ac2bc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命题q也是假命题(2)命题p为真时a1;“x0R,x202ax02a0”为真,即方程x22ax2a0有实根,故4a24(2a)0,解得a1或a2.(綈p)q为真命题,即綈p真且q真,即a1.1解答有关集合问题,首先正确理解集合的意义,准确地化简集合是关键;其次关注元素的互异性,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等问题,关于不等式的解集、抽象集合问题,要借助数轴和Venn图加以解决2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一是结合充要条件的定义;二是根据充要条件与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命题对应的元素用集合表示出来,根据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在以否定形式给出的充

11、要条件判断中可以使用命题的等价转化方法3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是由其中的基本命题决定的,这类试题首先把其中的基本命题的真假判断准确,再根据逻辑联结词的含义进行判断4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它的否命题的真假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一个命题与这个命题的否定是互相对立的、一真一假的.真题感悟1(20xx浙江改编)设全集UxN|x2,集合AxN|x25,则UA_.答案2解析因为AxN|x或x,所以UAxN|2x0;q:“x1”是“x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_pq 綈p綈q綈pq p綈q答案解析因为指数函数的值域为(0,),所以对任意xR,y2x0恒成立,故p为真命题;因为当x1时,x2不一定成立,反之当x2时,一定有x1成立,故“x1”是“x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q为假命题,则pq、綈p为假命题,綈q为真命题,綈p綈q、綈pq为假命题,p綈q为真命题,故为真命题押题精练1已知集合Ax|ylg(xx2),Bx|x2cx0,若AB,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1,)解析Ax|ylg(xx2)x|xx20(0,1),Bx|x2cx0(0,c),因为AB,画出数轴,如图所示,得c1.2已知下列命题:命题“xR,x213x”的否定是“xR,x212”是“a5”的充分不必要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