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503624794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三模)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史称“求赙”。西周以来“天子不求私财”的传统从此打破,过去诸侯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名存实亡,相反,天子却要向诸侯进行聘问。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已经彻底崩溃B.政治格局发生变化C.周天子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宗法制进一步发展2公元723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二为一、称之为“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中书令是大权独揽的宰相。门下省完全失去了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这一变化( )A.扩大

2、了宰相参政议政的职权B.进一步减少了中央决策失误C.实现君主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提高了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3宋时期政府曾制定法律,规定“诸商舶兴贩已经抽解与免两州商税外,其余合收税。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钱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轻者徒一年。”这一规定( )A.规范了地方司法行为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保护了商品经济发展D.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4清朝前期,政府征集名儒编纂巨籍三十多种。康熙时敕修、雍正初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凡一万卷;乾隆时的四库全书凡三千四百五十七部,七万九千七十卷,更是巨籍,对学术的贡献亦甚大。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3、A.争取政治认同B.促进民族交融C.恢复儒学正统D.倡导经世致用5郑观应在其编写的易言中认为,面对西方列强咄咄逼人的形势,中国的出路“一言而蔽之曰:莫如自强为先”。他指出“欧洲各邦皆以通商为大经,以制造为本务。益纳税于货,而寓兵于商也”。据此可知,郑观应( )A.为洋务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B.强调中国应重视发展军事工业C.冲破了传统儒学思想的桎梏D.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6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国际执委会会议强调,“国民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直接同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合作的特殊组织形式”,武汉国民政府是“国民党左派的政府它已走上(无产阶级和农民)专政的道路”。7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对时局宣言,揭露汪精卫

4、等人“已在公开的准备政变”,但仍坚持“与国民党合作的政策”。这说明,此时中国共产党( )A.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B.已经成为了独立成熟的政党C.需要调整策略以适应革命发展D.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7在某回忆录中有这样描述“今天是中华民国诞生三十八年纪念日,又是元旦,我们住在首都南京,已临着兵火的边缘。上年十一月末起,长春、沈阳相继沦陷,徐蚌会战失败,黄百韬将军殉国,我军全部撤离徐州。”据此推知,当时( )A.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即将基本被消灭B.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D.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81952年的全国高等院系调整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1所。

5、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减为182所,工科、师范、农林等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这次调整( )A.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适应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C.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D.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基础9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并不存在一部专门涉及海运和海上贸易的法律,但罗马人凭借其法律技术来对海商领域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通过对习惯的编纂和法学家的论证与解释来扩充个案决疑的空间。这说明罗马法( )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结果B.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C.内容侧重私法且灵活有效D.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1017世纪的思想家洛

6、克认为: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形态的确立来自立法权的规定,其他国家机关应视为立法机关的授权机关,在必要的情况下,立法机关可以收回其授权或者对其他机关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这一主张( )A.为三权分立理论打下了基础B.是民主共和体制的理论基础C.体现了反对君主制度的精神D.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111933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1934年进一步通过法案把黑麦、亚麻、牛等纳入限制生产的“基本农产品”范畴。这些做法( )A.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B

7、.局部地调整了生产关系C.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D.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121991年日本向海湾地区派出扫雷部队,这是日本首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1992年日本国会通了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法案,从法律上确定自卫队可以出国执行联合国主持国际维和行动。20世纪90年代,日本共派出共20余批、2000多人次到海外执行各种任务。对这一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日本( )A.转嫁经济泡沫破灭所带来的危机B.强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C.利用国际形势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自卫队职能发生根本变化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61年,中国内战已逾十年,美国也走向流血裂解之路。兰开夏的纺织厂依靠两国局势

8、稳定来维持,它们购进的原棉有3/4来自美国南部,成品近一半在远东卖掉;英国商人在中国购买的绿茶有2/3由美国人喝掉。5月,英国政府宣布中立,但视美国南方邦联为竞逐统治权的独立政府,能向英国借款并购买武器,以弥补其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劣势。首相帕麦斯顿和外相罗素对历史、对门罗宣言耿耿于怀、希望美国永远一分为二。但当泰晤士报呼吁给与中国叛军类似权利时,他们则重申不干预的承诺,恪守中立原则。然而到了1862年春天,曾国藩与英国洋行签订合同,用汽船将官兵运到上海。4月,英法六艘炮舰帮助清军收复宁波。随后,李鸿章与华尔常胜军结盟,大举进攻上海周边的叛军据点,清出一条深入内陆、威胁苏州的通道。美国人华尔去世后

9、,由英国皇家工兵官戈登接任。同年夏,恭亲王决定从英国买进几艘汽船,李泰国-阿思本舰队应运而生。为了能让戈登、阿思本等为皇帝效力。帕麦斯顿在国会休会期下令暂停国外服役法的施行,直至来年2月复会之前议员们无法对此进行讨论。次年新会期首日,保守党党魁狄士累利责备帕麦斯顿突然一百八十度改变对华政策,并斥责他未能介入美国内战。帕麦斯顿则辩称:自开始积极剿灭中国叛军后,对华贸易总收入增长了两倍,在中国的冒险举动已协助英格兰顶住美国内战对经济的冲击。摘编自(美)裴士锋著天国之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英国的对美政策,并简析这一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英

10、国转变对华政策的表现,并加以评价。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印者,信也”。方寸大小却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比如,古代私印通常用作“祈祥厌胜之配饰”,战国、秦汉时人们就会择言语制成印章,汉代曾流行在正月卯日佩带刚卯、严卯双印以避邪痛的风俗。摘编自沙孟海印学史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印章所具有的功能或价值,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功能或价值不少于三种,且不得与材料中的“祈祥厌胜之配饰”重复,分别阐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82年,伊藤博文赴欧考察宪政,他对维也纳大学学者冯施泰因的观点印象深刻。施泰因将国家比作人体

11、,君主是头,双肩是两院议会,躯干是政府各部门,而人民是支撑的两足,各器官发挥各自功能,国家才能健康。1885年,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后、伊藤与法律专业官僚井上毅着手草拟宪法。井上所拟的宪法第一条是:“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法律顾问德国人罗斯勒尔反对使用“万世一系”一词,但伊藤木予采纳。1888年6月,天皇亲自出席咨询顾问机构枢密院对草案的审议会议。针对第四条:“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据此宪法之条规行驶之”,司法大臣山田显义主张删除“依据此宪法”一句。伊藤亲自说明:“所谓宪法政治就是限制君主权,如若没有了这一条文,宪法便失去了核心”。在多数赞成下,第四条获得通过。1889年2月,

12、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对天皇、议会、司法和国民权利和义务等作了明确规定。摘编自陈玮煌明治宪法背后的国体之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日本帝国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大日本帝国宪法。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旨意,惟太史公能之”。如李斯列传开篇,李斯对比厕中与仓中之鼠后大发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刻画出他热衷富贵、狡诈自私、阿顺苟合的卑劣人格。对于李斯的非凡政治才干和显赫政绩二十年间完成了几代先王未竟事业,又主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外攘四夷

13、等司马迁予以充分肯定,这是不同于时贤的惊世骇俗之新论,独树一帜。“人皆以斯极忠而被王刑杀”,司马迁则考察相关事实以得出真相:始皇死后,赵高矫诏并劝诱李斯,李斯起初斥责其不忠有贰。但当赵高道出:“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时,李斯就苟合以求自安,并假惺惺地太息垂泪。司马迁点评道:“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摘编自田劲松论司马迁对法家人物的评价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进行人物评价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认为李斯的功绩无法与周公、召公相提并论的原因。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14、知准确时空是东周时期(中国)。根据题意可知,东周时期,周王被迫向诸侯祈求已逝周王的随葬品,打破了之前的礼仪制度,这体现了周王室的衰落,说明传统秩序遭到破坏,原有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此时分封制并未彻底崩溃,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此时周天子仍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周王室的衰落,说明宗法制遭到了破坏,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723年唐玄宗时期(中国)。题干主要表明唐玄宗调整中央权力机构,将中书省与门下省进行职权合并,中书门下成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原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职权扩大,成为独揽大

15、权的相,而门下省及官员权力减弱,相权由分散走向集中,有利于提高了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D项正确。“扩大了宰相参政议政的职权”就是题干涉及的变化,排除A项;这一变化与“进一步减少了中央决策失误”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了中枢机构的集中,“全面控制”的说法也有所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政府打破禁令,以鼓励商业发展;政府重视规范商税征管,对勒索商人的官吏进行惩罚,以保护商业的发C项正确;展,这一规定保护了商品经济发展,并不是为了规范地方司法行为,排除A项;这一规定保护了商品经济发展,未体现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排除B项;这一规定保护了商品经济发展,未涉及农民赋税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整理古代典籍,其目的在于通过构建文献秩序来为建构统治秩序服务,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同时争取政治认同,A项正确;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争取政治认同,并不是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