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临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503624751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邮市临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邮市临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邮市临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邮市临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邮市临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邮市临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邮市临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邮市临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写道:“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随物宛转”是以物为主,以心服从于物。换言之,亦即以作为客体的自然对象为主,而以作为主体的作家的思想活动服从于客体。相反的,“与心徘徊”却是以心为主,用心去驾驭物。换言之,亦即以作为主体的作家思想活动为主,而用主体去锻炼,去改造,去征服作为客体的自然对象。作家的创作活动就在于把这两方面的矛盾统一起来,以物我对峙为起点,以

2、物我交融为结束。“随物以宛转”,强调诗人对客观世界的追随与顺从,也就是强调作为本原存在的物理境是创作的起点与基础。“存在决定意识”,诗人的创造作为一种意识活动,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客观的世界。“物”,或者说“物理境”即是我们所说的生活,是诗的创作链条中的第一链。诗人一定要以非常谦恭的态度,“随物以宛转”,长久地、悉心地在“物理境”中体察,而不是匆忙地拾取零碎的表象拼凑自己的世界,才会有深厚的根基。对此,古代诗论有丰富的论述。礼记乐记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物而动,故形于声。”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中说:“气

3、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后来许多诗人都沿着这一唯物主义思路,反复强调创作之前的“身历目到”。“随物以宛转”还特别强调诗人在“物”或“物理境”面前应有的虔诚、皈服、归顺的态度。“宛转”者,即曲折随顺之意,要求诗人之“心”完全服从“物”的支配、调遣,要求诗人按物之原来的形体状貌如实地去体察和了解。然而,刘勰深知,外物若不转变为心中之物,创作仍然是不可能的。于是紧接着“随物以宛转”,又提出“与心而徘徊”,用心理学的术语说,就是要从物理境转入心理场。诗人如果只“随物宛转”,永久滞留在物理境中,就只能永远当自然的奴隶,那么他就只能成为一个机械的刻板的模仿者,不可能成为创造者。他眼中也就

4、只有物貌,而不会有诗情。他最终也就丧失了诗人的资格。从这一点看,“与心而徘徊”比“随物以宛转”更为重要。所谓“与心而徘徊”,就是诗人以心去拥抱外物,使物服从于心,使心物交融,获得对诗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场效应。这一思想是刘勰反复强调的。他在诠赋篇中提出“睹物兴情”“物以情观”的思想。神思篇中又提出“神与物游”的说法,而在物色篇的“赞”词中又强调“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随物宛转”和“与心徘徊”是对峙的,物理境与心理场是疏离的,“奴隶”与“主人”是对立的。怎样解决这种对峙、疏离和对立,由“随物以宛转”深入“与心而徘徊”,由物理境转入心理场,由“奴隶”变成“主人”呢?对此,

5、中国诗学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字眼叫作“感”。所谓的“感”,不是单纯的感知,不是搜集材料,而是面对“物”的凝神的体察、体验。当然这种体察、体验可能是一瞬间的把握,也可能是长久的揣摩,无论怎样都是一种投入全副身心的审美的观照。这种观照越是深刻,从前者转为后者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通过诗人之“感”这一道窄窄的门,才能进入“与心徘徊”的自由天地,转入心理场的纷然杂陈的世界,并由自然的“奴隶”变成能够调动大千世界的“主人”。(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材料二: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

6、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如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

7、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

8、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生的意象和柳所生的意象不同,和癞蛤蟆所生的意象更不同。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摘编自朱光潜谈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物宛转”强调创作主体以本源存在的物理境为基础,也就是以物为主,心服从于物。B“与心徘徊”强调将外物转化成心中之物,使物服从于心,使心物交融,让创作成为可能。C“随物宛转”与“与心徘徊”存在矛盾,相较

9、于前者,“与心徘徊”对艺术创造更为重要。D朱光潜认为美感不是科学的和实用的活动,我们应该以超功利的态度去看待欣赏客观事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作品创作前提是“生活”,创作者只有长久地、悉心地在“物理境”中体察,才会有创作的根基。B想要成为合格的艺术创造者,一定程度上需要创作主体将外物转化为心中之物,能从物理境转入心理场。C钟嵘和刘勰都强调“物理境”的重要性,在写切实情感时,都注重感物吟志、物之感人的情感客观化。D康德和黑格尔两位哲学家都从美的个别性和普遍性两个方面对美作了自我的判断和理解,认为美是心的产品。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最后一段论据的一项是( )A.

10、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B.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C.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D.高适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4根据材料二的观点,选取项脊轩志中相关内容,谈一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黑头冯骥才这儿说的黑头,可不是戏曲里的行当,而是条狗的名字。这狗不一般。黑头是条好狗。但不是那种常说的舍命救主的“忠犬、义犬”,这是一条除了它再没第二的狗。黑头是条菜狗那模样,说它都怕脏了舌头!白底黑花,花也没样儿,像烂墨点子,东一块西一块;脑袋整个是黑的,黑得看不见眼睛,只一口白牙,中间耷拉出一小截红舌头

11、。不光人见人嫌,野狗们也不搭理它。天津北大关顶大的商号的老伙计商大爷见黑头皮包骨头,瘦得可怜,时不时便叫小伙计扔块鱼头给它。狗吃肉不吃鱼,尤其不吃生鱼,怕腥;但这小崽子却领商大爷的情,就是不吃也咬上几口,再朝商大爷叫两声,摇摇尾巴走去。这叫商大爷动了心。一天商大爷下班回家,黑头一直跟着他,距离拉得不近不远,也不出声,直送他到家门口。商大爷开门进去,扭头一看,黑头就蹲在门边的槐树下边一动不动瞧着他。第二天下班回家时,黑头不知嘛时候又出来了,又是一直跟着商大爷,不声不响送商大爷回家。一连三天,商大爷明白这小崽子的心思,回到家把院门一敞说:“进来吧,我养你了。”商大爷日子宽裕,很快把黑头喂了起来,个

12、子长得飞快,一年成大狗,两年大得吓人,它那黑脑袋竟比小孩的脑袋还大,白牙更尖,红舌更长。它很少叫,商大爷明白,咬人的狗都不叫,所以从不叫它出门,即便它不咬人,也怕它吓着人。其实黑头很懂人事,它好像知道自己模样凶,决不出院门,也决不进房门,整天守在院门里房门外。每有客人来串门,它必趴下,把半张脸埋在前爪后边,不叫人看,怕叫人怕,耳朵却竖着,眼睛睁得挺圆,决不像那种好逞能的家犬,一来人就咋呼半天。可是一天半夜有个贼翻墙进院,它扑过去几下就把那贼制服。它一声没叫,那贼却疼得吓得唧哇乱喊。这叫商大爷知道它不是吃闲饭的;看家护院,非它莫属。商大爷常说黑头这东西有报恩之心,很懂事,知道怎么“做事”。商大爷

13、这种在老店里干了一辈子的人,讲理讲面讲规矩讲分寸,这狗合他的性情,所以叫他喜欢。只要别人夸赞他的黑头,商大爷辄必眉开眼笑,好像人家夸他孩子。可是,一次黑头惹了祸,而且是大祸。那些天,商大爷家西边的厢房落架翻修,进进出出全是生脸。黑头没见过场面,如临大敌,浑身的毛全竖起来。但又不能出头露面吓着人,便天天猫在东屋前,连盹儿也不敢打。七八天过去,老屋落架,跟着放一大挂雷子鞭,立时引来一群外面看热闹的孩子连喊带叫,拥了进来。黑头以为出了事,突然腾身蹿跃出来,孩子们一见这黑头花身、张牙舞爪、凶神恶煞般的模样,吓得转身就跑。外边的往里拥,里边的往外挤,在门里门外砸成一团,跟着就听见孩子又叫又哭。商大爷跑过

14、去一瞧,一个邻居家的男孩儿被挤倒,脑袋撞上石头门墩,开了口子冒出血来。邻居家大人赶来一看不高兴了,迎面给商大爷来了两句:“使狗吓唬人嘛人?”商大爷是讲礼讲面的人,自己缺理,人家话不好听,也得受着。一边叫家里人陪着孩子去瞧大夫,一边回到院里安顿受了惊扰的修房的人。这时,扭头一眼瞧见黑头,心火冒起,拾起一根杆子两步过去,给黑头狠狠一杆子,骂道:“畜生就是畜生,我一辈子和人好礼好面,你把我面子丢尽了!”黑头挨了重重一击,本能地蹿起,呲牙大叫一声,那样子真凶。商大爷正在火头上,并不怕它,朝它怒吼:“干吗,你还敢咬我?”黑头站那儿没动,两眼直对商大爷看着,忽然转身夺门而去,一溜烟儿就跑没了。商大爷把杆子

15、一扔说:“滚吧,打今儿别再回来,原本不就是条丧家犬吗?”黑头真的没再回来。打白天到夜里,随后一天两天三天过去,影儿也不见,商大爷心里觉得好像缺点嘛,嘴里不说,却忍不住总到门外边张望一下。这畜生真的一去不回头了吗?又过两天,院门敞着,黑头忽然出现在门口。这时候,商大爷去隆昌上班,工人都盯着手里的活,谁也没注意到它。黑头两眼扫一下院子,看见中间有一堆和好的稀泥,突然它腿一使劲,朝那堆稀泥猛冲过去,“噗”地一头扎进泥里,用劲过猛,只剩下后腿和尾巴留在外边。这一切没人瞧见。商大爷下晌回来,工人收工时,有人发现这泥里毛糊糊的东西是嘛呢,拉出来一看,大惊失色,原来是黑头,早断了气,身子都有点发硬了。它怎么死在这儿,嘛时候死的,是邻居那家弄死后塞在这儿的吗?大伙猜了半天说了半天,谁也说不清楚。半天没说话的商大爷的一句话,把这事说明白了:“我明白它,它比我还要面子,它这是自我了结。”随后有感慨地说,“唉,死还是要死在自己家里。”(节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像烂墨点子”写出黑头的丑,又用“大得吓人”“白牙更尖,红舌更长”写其凶,为后文黑头“惹祸”埋下伏笔。B.黑头挨了重击后,本能地蹿起,呲牙大叫,面露凶相,从“本能”一词可以看出它可能并非真想咬人,而是被打后的应激反应。C.黑头出走之后,商大爷的“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