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503624678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文遗诗文我朗诵。请你选出下列选项中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A.小湖留意到多音字的读音,他这样读:清明上河图画面中段有巨大的漕船,舶(zh)鲈相接,纤(qin)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B.小北想读出作者重回延安,见到亲人们的喜悦、激动心情,他这样处理节奏: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和“/”表示停顿的长短)C.小湖想读出黄土高原的厚重,他这样处理抑扬: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

2、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D.小北想强调赵州桥的价值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他这样处理重音: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二、材料题2文遗汉字我积累。小北写了个“鸟”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飞戾天饮止渴趋之若鸿之志3文遗对联我来写。小湖清明节游览杭州净慈寺时以词语的形式摘录了一副对联,请你帮他将对联还原在下面横线上。泉声 千花满 竹里 树色 百道飞 云间上联:_下联:_4小北同学分享完惊吓这一篇小说后,语文老师决定借此文中的“照片”这一元素为话题,布置如下写作任务。请你也参与进来。照片,记录了人类历史的宏观进程,

3、又反映了个人生活的点滴瞬间。值此毕业之际,九(1)班决定以教室黑板为背景,在教室拍一张集体毕业照,现需办一期黑板报,请你从下面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为班级贡献你的一份力。任务一:为留住最美瞬间,班级拟为毕业照设立“最美瞬间”照片墙,请你拟写一则主题标语并阐明设计意图。(80字左右)任务二:黑板报需呈现一些有关毕业的文字。请你发挥想象,写一首关于毕业的小诗参与评选(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表示)。三、阅读理解与欣赏阅读下面的宣传栏报道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3月24日,“与辉同行”专场直播走进荆州,通过“旅游直播、文化讲解、特产带货”三者合一的模式,深度推荐荆州的文化旅游资源

4、。董某辉团队一行先后在楚王车马阵景区、荆州方特东方神画、荆州博物馆、荆州古城进行打卡直播。在直播活动中,董某辉吟诗作赋,段子和典故信口开河。人们喜欢他“眉间有山川,胸中有丘壑”。荆州因为“与辉同行”团队的直播活动,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文化底蕴与文化魅力得以广泛传播。5文遗病句我会改。班级宣传栏报道了“与辉同行”的相关消息,小北发现这则宣传报道有三处表述欠妥,请你帮忙找出来并进行修改。6家乡文遗我宣传。若董某辉团队再返湖北,并特邀你作为嘉宾,参与“与辉同行”专场直播活动,一同向全国观众推介你家乡的文化遗产,你会推介哪里?请你撰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介词,力求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争取成为直播间的亮

5、点。阅读与鉴赏。小湖在阅读下面的古诗时,做了一些批注,请你按要求补充下题的两则批注。入昌松东界山行唐高适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注释】本诗写于天宝十一载,为诗人入陇右节度使哥舒幕府,途经昌松县所作。昌松,故城在今甘肃省古浪县西。登顿:忽上忽下,忽行忽止,形容山路难走。合沓:重叠聚集。王程:奉王命差遣的行程。顾刀环:看刀上之环,“环”谐音“还”,借作还意,喻指还家。结合诗题,初读全诗,联系注释,可知本诗描绘了诗人高适在昌松东界山行中的所见所感。前三联紧扣“山行”一段,写山行之所见。每句一个画面,选取“鸟道”“马蹄”“寒天”

6、等典型景物,描绘出一幅_的画面,尽显山行之艰难。尾联写山行之所想。与范仲淹渔家做“_,_”。一句在爱国与思家的情感表达上略有差异:范词重在表达功业未建、归家之期难定的惆怅苦闷,而高诗则侧重表达_。7前三联紧扣“山行”一段,写山行之所见。每句一个画面,选取“鸟道”“马蹄”“寒天”等典型景物,描绘出一幅_的画面,尽显山行之艰难。8尾联写山行之所想。与范仲淹渔家做“_,_”。一句在爱国与思家的情感表达上略有差异:范词重在表达功业未建、归家之期难定的惆怅苦闷,而高诗则侧重表达_。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西

7、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减)【乙】予始与曾元恕入灵化洞,迫于日暮,(A)元恕又畏其险,故不果尽而还。及此,与吕穆仲游。穆仲勇发过我,遂相与至昔人之所未至,而惊世诡异之观,有不可胜谈者。余欲疏其一二,以告来者,又恐为造物者所愠后有勇往如吾二人至吾之所至当自知之。(节选自苏轼苏轼文集)【丙】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

8、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夫夷(B)近,则游者众;险(B)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删减)注释:乙文作于1073年,正值苏轼外放杭州期间。文中提到的曾元恕、吕穆仲常与苏轼同游。9请你参考“方法提示”,帮助小湖解释下列加粗词语方法提示词语解释根据语境推断余欲疏其一二_联系常见成语则或咎其欲出者_迁移课内字词遂相与至昔人之所未至_结合字形推测元恕又畏其险_10小湖归纳出在文言文中,“以”和“而”都可以作为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可翻译为“并且”“而且”,请你选择恰当的词还原到文中括号内。A_B_11为增强诵读

9、准确性,请协助小北给乙文画框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断两处)又恐为造物者所愠后有勇往如吾二人至吾之所至当自知之。12小北不理解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请你帮忙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3乙文中,苏轼与曾元恕、吕穆仲分别入灵化洞游玩,但结果迥异。小湖想从丙文中摘录一句话来警示后世。请你帮他完成。14对于甲、乙两则游记,小湖说:“苏轼是一位时隔千年的好导游。”小北说:“柳宗元才是一位好导游。”你更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数字痴迷症数字,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表达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数字化浪潮汹

10、涌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被数字所包围。从手机屏幕上的点击量、阅读量,到公司的业绩报表、个人的微信步数,再到国家的GDP、人口统计,数字仿佛成了我们表达和衡量一切的标准。然而,当这种对数字的过分依赖和崇拜发展到一种病态的程度时,我们便陷入了“数字痴迷症”的泥潭。数字痴迷症的表现之一是滥用和夸大数字。在学术领域,我们常常看到某些学者为了彰显自己的研究成果,动辄宣称自己发表了数百篇论文,或获得了多少多少的引用次数。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两种期刊的发表情况和业内常识时,不难发现这一数字的可疑性。况且,这种为过关达标而不择手段、滥竽充数制造出来的各类成果数字,又能有多少实际意义?数字痴迷症的另一个表现是

11、过分追求数字的增长和突破。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常常听到“今年业绩要翻一番“明年要突破百万用户”等口号。然而,这种过分追求数字增长的做法往往忽视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导致企业为了完成指标而采取一些不道德或非法的手段。同样,在教育领域,一些学校和家长也过分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数字痴迷症是一种病态的现象,它扭曲了我们对真实性的追求,让我们陷入了数字的泥潭。然而,我们应该明白,数字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过分追求数字只会让我们失去对真实性的追求,忽视事物的本质和价值。数字痴迷症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上,人们往往希望通过数字来展示自己的成就和贡

12、献,以此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客观上,现行的制度性诱导和倒逼机制也为数字痴迷症提供了土壤。例如,一些单位或组织将数字作为考核和晋升的唯一标准,使得人们不得不为了数字而拼命努力。重视数字,当为强化报道的效果,本不一定是坏事,但要看如何使用了,往往细节决定成败。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甚而日常管理中具体的报表统计、报告总结,无不贵在准确,容不得半点注水。做新闻,讲实绩,与其为追求一时轰动效应,给上级或公众加深印象而刻意地营造和编排,那还不如不用数字,干干净净地“裸说”“裸报”,来得更实在而可信。况且,这种为出彩或过关达标而不择手段、滥竽充数制造出来的各类成果数字,又能有多少实际意义?又凭什么取信于人

13、?这是一条规则,也是一种常识。(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5小湖从中提取了四条信息,但事后比对原文,发现只有一项最符合文意,请你帮他找出来( )。A.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今天,我们越来越被数字所包围,数字成了我们衡量一切的标准。B.“数字痴迷症”使人们将数字作为考核和晋升的唯一标准,不得不为数字而拼命努力。C.过分追求数字增长的做法,往往导致企业为完成指标而采取一些不道德或非法的手段。D.当强化报道的效果时,重视数字,不是坏事,但要看如何使用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16在班会课上,为揭示“数字痴迷症”的危害,小湖将现身说法,请你也在第段后补充一条关于校园学习方面的例证。17班会课即将结束,但同学们过

14、度追求“打卡”与“排名”的数字问题依然存在,令人担忧。小湖希望你能站出来,劝说大家摆脱数字痴迷,回归学习本真,请你参与(150字左右)。小北在阅读微型小说选刊时发现了惊吓这篇好文,想带到语文阅读课上进行分享,但他有五个问题不太明白。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和题目,帮他完成下面小题。惊吓七婶病了。七婶的病是因为受了惊吓。那一天,久未出门的七婶忽然来了兴致,颤巍巍地出了院门。当时邻居正在搬家,家具堆放了一地,七婶走着走着,猛一抬头,就看到一个老太太直勾勾地盯着自己,七婶心里一慌,吓得丢了拐棍,扑通一声坐到了地上。虽然后来,七婶意识到那个人就是自己,是自己走到了邻居放在那里的穿衣镜前,可当晚七婶还是发起了高烧。七婶被送去了医院,儿子德功听说了,慌忙告了假,急吼吼地往回赶。德功已经把官做到了省城里。他想把七婶接到省城去,七婶高低不去,说那楼不接地气,住不惯。先前去过一次,没两天,就死活要回来,还是这乡下的小院住着安生。相关部门的头头们听说德功回来了,都赶过来,前后簇拥着,到了医院,七婶早挂上了吊瓶。一位头头忽然不满意地皱皱眉,怎么住在这么差的普通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