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知识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624168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知识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引论v什么事西方经济学:1.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2.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等。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v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v稀缺性:人的欲望和需求是无穷无尽的,而满足这些需求的经济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这就是稀缺性。“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用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人类经济体制大体上经历了四种类型:1.自给自足经济

2、,即每个家庭或者村落生产他们所需要的大部分物品,效率十分低下。2.计划经济,即生产资料由政府代表的国家所有,政府用行政计划来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3.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4.混合经济,经济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经济体制。v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由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是通过价格机制决定的,故微观经济学理论又称价值理论。宏观经济学以整

3、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互相关系,这些变量中的关键变量是国民收入,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v西方经济学三次修改和补充: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涉及垄断问题。第二次修改和补充出现于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三次修改和补充于1939年希克斯出版价值与资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v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优越性、和永恒性。第二,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

4、济学也必须为这一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v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正确态度:首先,西方经济学既然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属性,我们就应当在总体倾向上对它加以鉴别批评,识别西方经济学家各种理论和说法的阶级利益意图。其次,对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及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先进经营管理的方法,应当加以借鉴和吸收。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v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合乎理性的人。也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所谓理性人或经济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为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

5、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v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意愿而且能够购买此商品的数量。需求数量影响因素主要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以及消费者的人数等。v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数量影响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以及生产者的人数。v需求(供给)的变动是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

6、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v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被称为市场出清状态。v经济模型:经济理论是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力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力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参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参数也往往被看成

7、是外生变量。v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所谓比较静态分析,指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所谓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v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第一种

8、,对于e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销售收入与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第二种,对于e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第三种,对于e=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v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v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9、。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v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是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v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量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Emo为正常品,其中em1为奢侈品。v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政府最高限价目的是

10、抑制某些商品价格上涨。v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商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政府最低限价目的目的是扶持某些产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是一些西方国家普遍实施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第三章 消费者选择v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v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方法: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研究消费者行为,认为效用是可以衡量和加总的,序数效

11、用论是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研究消费者行为,认为效用不可衡量,指能进行排序。v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应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应量的增量。v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v基数效用论认为货币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去交换商品的效用。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又通常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

12、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v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具体的说,由于货币边际效用不变,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越高;反之,如果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减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一单位的该种商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越低。因此,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基础上,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v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

13、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原因:不同消费者对于同一商品的评价不同,从而对同一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大价格不同。v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任意两个商品组合所做的一个排序。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的假定: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v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X-Y空间中任意一点都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第二,通常的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第三,任意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第五,一般情况下

14、,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任意两组商品的加权平均至少比其中一组好。v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v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v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当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

15、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v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v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v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v如果商品是正常物品,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为负,总效用为负。即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下降,

16、需求上升,此时的需求向右下方倾斜。v对于劣等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而且,在大多数场合,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用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吉芬品是一种特殊的劣等品,作为劣等品,吉芬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吉芬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是吉芬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v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个决策的结果,或者说,经济行为者的一个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消费者在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同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成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第四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