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362287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XX大学历史系。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下面进行我的说课。教材分析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课。本课与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起,全面展示了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因此在本单元地位重要。其中的很多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方法上,我将会采用直观的比较法,再联系高一的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观念和学习能力这一特点,我将会充分满足学生的自主意识,采用问题探究法,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进行教学。以达到的我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能力目标,

2、识记三位领导人改革内容,理解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结果集失败原因。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具体的改革内容时,引导学生探讨改革的弊端,从而得出启示教训。再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联系中国实际,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道路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教学 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一则搞笑漫画,漫画讲的是一个1986年流传于苏联的小笑话。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走到尽头无法前进的火车,面临这样的情况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从而将学生带到战后苏联在“

3、斯大林模式”弊端显现,急需改革的历史情境中,自然向学生抛出“几位领导人都为苏联做了什么?”“又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了?”的问题?(二)、讲授新课利用探究法进入本课重点知识的讲解,首先是探究一:赫鲁晓夫改革。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我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从改革的背景、内容的侧重点,失败的原因等方面了解和分析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入手,让学生回忆前一课并阅读本课教材进行概括回答。然后引出斯大林逝世,新的领导人赫鲁晓夫面对形势决定进行改革,于是开始给学生介绍赫鲁晓夫其人,让学生说出对他的最深刻的印象是“鲁莽的改革家”,由此导出:鲁莽具体是怎样表现的?

4、通过学生对教材的分析和概括,改革内容及侧重点是农业等基础知识自然呈现出来。当分析这些改革措施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则相关材料,即一是赫鲁晓夫在各种场合说出一些口号,二是种玉米的一些数据,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出改革失败的原因。然后在大屏幕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深刻认识赫鲁晓夫的改革。最后由教师小结改革: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探究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导致了他的下台,勃列日涅夫作为苏联新的领导人继续进行改革,由些引出本课的第二个问题。然后用屏幕展示:勃列日涅夫执政的介绍,让学生说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会说:是超级大国。于是教师提问:成就了超级大国的伟业,勃列日

5、涅夫改革到底是如何做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回答出:与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同的是,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方面。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使苏联的综合国力大增,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人民生活改善有限,改革并没有使苏联经济摆脱困境。在他执政后期,苏联陷入困境。它仍是一场失败的改革。为了更好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通过多种材料提示,比如漫画(片面的经济),苏联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的国防开支等数据进行分析概括,自然得出其改革失败的原因。由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他继任者还要进行改革的尝试。探究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首先还是对戈尔巴乔夫进行介绍,然后由引出戈尔巴

6、乔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经济政治体制上,企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然而改革并没有想象的简单,通过学生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和认识,让学生体会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当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时,政治改革又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政治局势动荡,后来走向了解体。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侧重于改革的方向上,让学生明白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真正理解中国改革的正确性,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改革。 当三位领导人的改革讲完后,用大屏幕展示:小结三次改革。(图表比较)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苏联改革给我们的启示?1、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遵重客观规律。3、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4、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后老师作课堂小结,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利用探究法进行授课,与学生频繁互动,利用比较法进行辨别分析,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后用开放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改革,理解历史。由于本人教学经验有限,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