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基础设施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62003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基础设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速铁路技术是当今世界铁路的一项重大技术成果,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铁路铁路牵引动力、线路结构、高速运行控制、高速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的水平。高速铁路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为突出。高速铁路线路应能保证列车按规定的最高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因此,铁路线路,无论就其整体来说,或者就其各个组成部分来说,都应当具有一定的坚固性与稳定性。一、线形高速列车首先要满足安全与舒适的要求。影响列车安全和舒适的因素有很多,虽然机车车辆性能及运营方式起着很大作用,但高速铁路的线路参数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设计高速铁路时必须予以重视。(一)

2、线路平面1. 平面曲线半径正线的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与设计速度匹配的平面曲线半径,如表1.1所示。正线不应设计复曲线。区间正线宜按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双线设计,并宜设计为同心圆。表1.1平面曲线半径表(m)设计行车速度(km/h)350/250300/200250/200250/160有砟轨道推荐800010000;一般最小7000;个别最小6000;推荐60008000;一般最小5000;个别最小45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3500;个别最小30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4000;个别最小3500;无砟轨道推荐800010000;一般最小7000;个别最小

3、5500;推荐60008000;一般最小5000;个别最小40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3200;个别最小28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4000;个别最小3500;最大半径12000120001200012000注:个别最小半径值需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报部批准后方可采用。2. 线间距线间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应小于表1.2的标准,曲线地段可不加宽。表1.2正线线间距设计行车速度(km/h)350300250线间距(m)5.04.84.62)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相邻一侧线路的行车速度及其技术要求和相邻线的路基高程关系,考虑

4、站后设备、路基排水设备、声屏障、桥涵等建筑物以及保障技术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通道等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最小不应小于5.0m。3)正线与既有铁路或客货共线铁路并行地段线间距不应小于5.3m。当两线不等高或线间设置其它设备时,最小线间距应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计算确定。4)隧道双洞地段两线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及防灾与救援要求,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3. 缓和曲线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形。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设计速度、曲线半径和地形条件按表1.3合理选用,应选用(1)栏值,困难条件下可选用(2)栏或(3)栏值。表1.3缓和曲线长度(m)设计行车速度(km/h)曲

5、线半径(m)350300250(1)(2)(3)(1)(2)(3)(1)(2)(3)120003703303002202001801401301201100041037033024021019016014013010000470420380270240220170150140900053047043030027025019017015080005905304703403002702101901707000670590540390350310240220190680*610*550*6000670590540450410370280250230680*610*550*55006705905404

6、90440390310280250680*610*550*50005404804303403002704500570510460380340310585*520*470*4000570510460420380340585*520*470*350048043038032004804303803000480430380490*440*400*2800480430380490*440*400*注:1表中(1)栏为舒适度优秀条件值,(2)栏为舒适度良好条件值,(3)栏为舒适度一般条件值。2. .*号标志,表示为曲线设计超高175mm时的取值。4. 夹直线、圆曲线或缓和曲线与道岔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相邻两

7、曲线间的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最小长度应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并不得小于表1.4的规定。表1.4 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设计行车速度(km/h)350300250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m)280(210)240(180)200(150)注:括号内为困难条件下采用的最小值。一般条件下:L0.8V 困难条件下:L0.6V 式中 L夹直线和圆曲线长度(m); V设计速度数值(km/h)。正线上缓和曲线与道岔间的直线段长度应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并不得小于表1.5的规定。一般条件下:L0.6 V 困难条件下:L0.5 V 式中:L 直线段长度(m);V设计速度数值(km/h)。表1.5正线缓和

8、曲线与道岔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设计行车速度(km/h)350300250直线段最小长度(m)210(170)180(150)150(120)注:括号内为困难条件下采用的最小值。5. 其他连续梁、钢梁及较大跨度的桥梁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也可设在曲线上。隧道宜设在直线上。因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可设在曲线上,但不宜设在反向曲线上。站坪长度应根据远期车站布置要求确定。车站应设在直线上。钢轨伸缩调节器不应设在曲线上。(二)线路纵断面1. 最大坡度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20,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不应大于30。动车组走行线的最大坡度不应大于35。2. 最小坡度长度 正线宜设

9、计为较长的坡段,最小坡段长度按表1.6选用。一般条件的最小坡段长度不宜连续采用。困难条件的最小坡段长度不得连续采用。表1.6 最小坡段长度设计行车速度(km/h)350300250一般条件(m)200012001200困难条件(m)900900900注:困难条件的最小坡段长度需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报部批准后方可采用。3. 坡段连接坡段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正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或等于1时,应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最小竖曲线半径应根据所处区段远期设计速度按表1.6选用,最大竖曲线半径不应大于30000m。最小竖曲线长度不得小于25m。表1.6 最小竖曲线半径设计行车速度(km/h)350

10、300250Rsh (m)2500025000200002)竖曲线(或变坡点)与缓和曲线、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均不得重叠设置。3)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不宜重叠设置,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表1.7的要求。表1.7 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重叠设置的曲线半径最小值设计行车速度(km/h)350300250平面最小圆曲线半径(m)有砟轨道700050003500无砟轨道600045003000最小竖曲线半径(m)2500025000200004)动车组走行线相邻坡段坡度差大于3时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一般5000m,困难条件3000m。4.其他正线两线并行时,两线轨面高程宜按等高(曲线地段为内轨面等高

11、)设计。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既有线并行时,其轨面设计高程应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情况综合研究确定。连续梁、钢梁及较大跨度梁的桥上纵断面设计应满足桥梁设计的技术要求。隧道内的坡道可设置为单面坡道或人字坡道,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宜采用人字坡,其坡度不应小于3。路堑地段线路坡度不宜小于2。跨越排洪河道的特大桥和大中桥的桥头路基、水库和滨河地段、行洪及滞洪区的浸水路堤,其路肩设计高程应按有关设计规范结合国家防洪标准设计。站坪宜设在平道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特别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2.5的坡道上;越行站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宜采用一个坡段。车站咽喉区的正线坡

12、度宜与站坪坡度一致,困难条件下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2.5,特别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6。二、路基和轨道(一)路基路基是轨道的基础,也叫线路下部结构。高速铁路的出现对传统铁路的设计施工和保养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许多方面深化和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法和观念。高速铁路路基主体结构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其地基处理、路堤填筑、边坡支挡防护以及排水设计等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使之能抵抗各种自然因素作用的影响,确保列车高、速安全和平稳运行。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有以下规定:1)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和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

13、料性质和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2)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3)基床表层的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的承载能力。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4)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5)路基填料最大粒径在基床底层内应小于60mm,在基床以下路堤内应小于75mm。6)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7)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的均匀变化。8)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