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换填检测方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619962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砂石换填检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砂石换填检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砂石换填检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砂石换填检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砂石换填检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砂石换填检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砂石换填检测方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庙子污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地基基础砂石换填检测方案编号: 版本: 受控号: 修改状态: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有效状态:中铁上海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二O一六年九月四号目录一、编制依据.3二、工程概况.3三、实验目的及内容.73-1.试验目的及内容.73-2.试验位置.8 3-3.试验准备.83-4.试验方法的选择.83-5.其他注意事项.10四、压实度实验方案.104-1.挖坑灌砂法.10 4-2.环刀法.19五、平板静载荷实验方案.28六、地基系数K30.29七、砂石级配的配合比.31八、动力触探试验方案.327-1.试验目的及内容.34 7-2.设备.35 7-3.试验方法与要点.

2、35 7-4.资料整理.35九、检测任务量统计.34十、设备配备统计.37一、编制依据1、北方时代建筑勘察设计研究相关勘察资料;2、行业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5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 7、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二、工程概况1. 建筑物名称:XX市红庙子污水处理二期扩建工程2. 建、构筑物层数及高度:详见附表3. 厂区室外地坪0.000地面相当于

3、绝对标高约526.50.室内0.000地面相当于绝对标高约526.80。4. 建筑物类别、耐火等级详见附表。5. 地震设防烈度7度。6. 结构形式:见附表7. 各构筑物、建筑物布置情况参见总图。8. 基础形式见附表。9.地基为砂石换填.设计承载力特征值均为140kPa。10.场地内工程地质条件:10-1:拟建场地内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局部存在中砂夹层.具体见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10-2:地层描述:地层自地表向下依次为:1、人工填土剖面图中的层:杂色.时代成因为Q,稍湿湿.稍密.以粉土为主.含有大量的砾石.虫孔及植物根系发育.层厚0.30.8米.该层土在本场地内新建二期浓缩池处存在素填土层.描述如

4、下: 素填土剖面图中的1层:黄褐色.时代成因为Q,稍密中密.稍湿湿.该层土以粉土为主.含有少量的砂砾.切面粗糙.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2、粉土剖面图中的层:黄褐色褐色.时代成因为Q,稍湿,稍密.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较低.韧性差.手搓有砂质感.层面埋深0.30.8米.层厚0.43.2米。3、圆砾剖面图中的层:杂色.湿饱和.稍-中密.分选性差.级配佳.磨圆度较高.次圆圆.主要组成成份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玄武岩.安山岩.中粗砂充填.透水性等级为强透水性.钻探过程中经常出现孔内掉块.卡钻等.层面埋深1.14.2米.层厚4.78.

5、1米.该层中局部地段存在砾砂、卵石、中砂夹层.描述如下: 砾砂剖面图中的1层:杂色.时代成因为Q.稍密中密.稍湿饱和.分选性差.级配良好.磨圆度较高.呈次圆圆状.散粒结构.主要组成物质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玄武岩、安山岩.中粗砂充填.透水性等级为强透水性.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 卵石剖面图中的2层:杂色.时代成因为Q.中密密实.湿饱和.主要物质组成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玄武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卵石约占5060%.砾石约占1020%.中粗砂充填.卵石粒径3060mm为主.个别100mm以上.砾石粒径215mm为主.分选性好.级配差.呈次圆亚圆状.质地坚硬.研磨性强. 渗透

6、性等级为强透水.钻探过程中经常出现孔内掉块.卡钻等.同时这些位置钻探过程中钻杆跳动较为剧烈.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中砂剖面图中的3层:暗黄色.时代成因为Q.稍湿.中密状态.主要组成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透水性等级为中等透水性.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4、圆砾剖面图中的层: 杂色.时代成因为Q.中密状.局部密实.饱和.卵石约15%.砾石约40%.其余为中、粗砂和少量粉性土充填.局部地段含土量较大.呈泥质胶结状态.卵石粒径20-30mm为主.个别50mm以上.砾石粒径2-15mm为主.分选性好.级配差.磨圆度较好.呈亚圆次圆形.大部分地区砾石质地坚硬.研磨性强

7、.透水性等级为强透水性.钻探过程中经常出现孔内掉块.卡钻等.同时这些位置钻探过程中钻杆跳动较为剧烈.主要物质组成以花岗岩、玄武岩及安山岩成分为主.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层面埋深8.3-16.8米.揭露最大深度为15米。该层在本场地内存在淤泥质土层、中砂层、砾砂层等夹层.描述如下:淤泥质土剖面图中的1层:灰黑色黑色.时代成因为Q,饱合.稍密.可塑软塑状态.有臭味.含少量细小砾石.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中砂剖面图中的2层:暗黄色.时代成因为Q.稍湿.中密状态.主要组成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透水性等级为中等透水性.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砾砂剖面图中的3层:

8、杂色.时代成因为Q.稍湿.中密状态.砾石含量25%-30%.粒径2-15mm为主.个别为卵石.其余为中、粗砂充填.胶结性差.分选性好.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质地坚硬.透水性等级为强透水性.主要组成成分以花岗岩、玄武岩及安山岩为主.具体层面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11. 场地和地基土稳定性评价:一地基土承载能力评价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规范和场地内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XX地区建筑经验对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评价如下: 地基土承载能力标准值1、粉土层=140KPa2、圆砾层=320KPa3、砾砂1层=280KPa4、卵石2层=430KPa5、圆砾层=400KPa6、淤泥质土1层=90KPa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XX市红山区抗震设防按7度考虑.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15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35s。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得到如下结论: 中软土:粉土层、细砂1层、中砂1层 中硬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