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福州高三十校联考语文高考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上传人:星*** 文档编号:503618849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福建福州高三十校联考语文高考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4年福建福州高三十校联考语文高考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4年福建福州高三十校联考语文高考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4年福建福州高三十校联考语文高考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4年福建福州高三十校联考语文高考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福建福州高三十校联考语文高考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福建福州高三十校联考语文高考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十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语文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北宋皇祐四年八月,在外为官多年

2、的欧阳修带着母亲的灵柩回到了家乡江西永丰,是年冬天,欧阳修撰写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泷冈阡表和欧阳氏图谱。其中,欧阳氏图谱成为后人修谱的典范体例,而且,成为欧阳氏后人建构宗族的基础。翻阅宋代史籍,可以看到,同姓血缘团体“累世义居,同居共爨”已然成为值得表彰的美德。宋史孝义传就记载了若干个几代同堂、几百人的大家族。规模达到几百人的一个团体,如何维系秩序?据记载,抚州金溪县以前有邓、傅两个大姓,各有家丁数千,“远近颇畏之”,而且邓家两个儿子,虽然也考科举,“乃假儒也”。可见,邓、傅两家在地方崛起靠的还是武力,而不是科举功名。傅家后来“离析”了,邓家也有衰落迹象,原因是“俱受制于陆”。这个“陆”,就是大

3、名鼎鼎的陆九渊家族。这使人不禁想起一个有趣的事实,当年水泊梁山上势力强大的宋江团队最难对付的其实不是官府,而是祝家庄这样的家族武装力量。小说家言不足为证,但亦非空穴来风。宋代在基层社会占据着强势地位的几百人聚居的大家族很显然和明清时期的“宗族”有着明显的不同。明清时期的宗族是一个个独立生活的家庭组成的,而且,他们有着可以祭拜先祖的“祠堂”。历史上,所谓“礼不下庶人”,宗法理论只适用于贵族,而且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从“天子七庙”到“士一庙”,至于“庶人”则“无庙”,“祭于寝”。当然,老百姓祭祀自己的祖先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墓祭,在坟墓上祭奠。另外有一个模糊边界的做法,就是把祖先影像放在佛寺、道观和官

4、方认可的贤良祠中祭拜。但并不是每个人的祖先都有资格。宋元出现了许多以祖先为著名先贤而要求单独设立贤良祠祭拜的事例。江西吉水杨氏家族曾经出现过杨万里和杨邦义两位名人。杨万里是宋代名臣、文学家,他晚年闻知韩侂胄北伐,绝食而死,死后谥“文节”。杨邦义据说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铁心的原型,他在金兵入侵建康时被俘,坚贞不屈,被金人剖心,死后被谥为“忠襄公”。杨氏家族到了元代开始设立专祠祭祀他们家族中的名人,后来,又放入其他祖先牌位,并立碑“刻世系、祀田、祭器、牲币、酒仪、设科条于碑阴”,正式变成了祠堂,但这已经是明初的事了。正是由于宗法礼制局限而无法“敬宗收族”,宋代的理学家觉得要改革宗法礼仪,放

5、宽对祭祀等级的限制。朱熹的家礼第一句话就是“君子将营宫室必立祠堂于正寝之东”。朱熹设想,祠堂中立高、曾、祖、祢四世牌位。祠堂不同于家庙,适用的是小宗之法,即五世则迁,所以只能祭四代。可见,即使富于改革精神的朱熹所倡导的祠堂离明清时期的祠堂还相差甚远。实际上,从“庶人祭于寝”到允许建祠堂拜先祖的过程非常漫长,一直到明代中期才完成。无论如何,从宋代到明代的中国南方基层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转变就是,一些有地方控制力的几百人规模的大家族转变为了有祠堂、族谱和祠产但由众多独立生活家庭组成的宗族。宗族,就这样由一个儒家的理念,变成了明清以后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实体性基层社会组织。(摘编自黄志繁宗族的由来,

6、有改动)材料二传统家族试论说宋元以下有“新的宗族结构出现”,“新式宗族是由许多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或共祖家庭组成的,共财单位很少超出同祖父的成员,但通声气、济有无的范围却可以远过于五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水纹一样,圈圈相连,牵牵扯扯,是网络结构。而士绅阶层处于关系网核心,是所谓的“一方之望”。他们回籍行孝,其价值、行为、道德表率作用,对于普通民众的思维方式、行为等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思路是沿着由上到下的系统关系走的,所以在人际伦理中也就强调尊高者的义务。孔子很早就与弟子讨论过士的行为的规范榜样作用,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7、。”孔子的话对中国历史上士人阶层的人格塑造和定位有着长久和深远的影响。明清时期的各类文献资料都反映出,有不少地方的士人都认为儒家思想只适合读书人,与地方下层社会的庶民思维之间有难以衔接的矛盾。其中,“孝”在庶民中间就没有被完全贯彻实行。“礼下庶人”“化民成俗”的工作,在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由士人承担的。中国传统社会公共事务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士,而且士在组织大家、管理各种事务的同时,还沟通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将儒家的价值观念、国家意识形态、条文法规传达到民间。罗志田曾指出士人通过寓正德于厚生的方式构建下层民间社会,通过使“道”与乡土衔接让“地方”具有更多自足的意义。而宗庙、家谱等,正是这些礼仪和儒

8、家思想观念、价值下到民间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徐跃花开即故山,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杨万里死后得到“文节”谥号的事例,可以看出士在中国传统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所起的榜样作用。B材料二指出,传统乡村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呈水纹状网络结构,这与乡土中国中提到的 “差序格局”内涵一致。C材料二关注到儒家思想的局限性问题,如“孝”这个观念只适合读书人,导致其无法在庶民中间被践行。D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宗族做出思考,但所依据的史料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并不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氏图谱为“欧阳氏后人建构宗族的基础”,可见族

9、谱对宗族有重要意义。B根据封建宗法理论规定,老百姓可自己房屋中、坟墓上或贤良祠中祭拜祖先。C宋代理学家改革宗法礼仪并非为了变革社会,而是为了不断完善既有社会秩序。D宗族由儒家理念变为实体性基层社会组织,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与很多人的努力。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四段从朱熹的改革说起,推演出祠堂形成过程之漫长,论证思路严谨清晰。B材料一通过比较宋代大家族与明清宗族的不同之处,阐释了宗族的由来。C材料二举孔子与子贡的问答为例,意在论述士应以修身自律、不辱使命为己任。D材料二第三段围绕士在沟通上下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肯定宗庙的意义。4材料一认为“小说家言不

10、足为证”,却两次提到小说中的人物或事迹,请简析其作用。5材料一、二均关注到“礼下庶人”的现象,但论述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礼拜二午睡时刻(节选)马尔克斯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不时从车窗吹进一股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这时候是上午十一点。“你最好把车窗关上。”女人说。小女孩想把窗子关上,可是车窗锈住了,怎么也拽不动。她们是这节简陋的车厢里仅有的乘客。机车的煤烟不停地飘进窗子里来。小女孩把她们随身带着的东西一个塑料食品袋和一束用报纸裹着的鲜花放在靠窗的座位上。自己坐到离窗稍远的位

11、子上。母女二人都穿着褴褛的丧服。小女孩十二岁。那个女人矮小孱弱,穿的衣服像件法袍。整个旅途中,她一直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十二点了,火车慢腾腾地行驶着。女人低着头,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小女孩脱掉鞋子,然后到卫生间去,把那束枯萎的鲜花浸在水里。她回来的时候,妈妈正在等她吃饭。火车徐徐穿过一座铁桥,又经过了一个镇子,镇上另一端是一片因干旱而龟裂的平原。女人停下来不吃了。“把鞋穿上!”她对小女孩说。小女孩向窗外望了一下。映入眼帘的还是一片荒凉的旷野。她把剩下的饼干塞进袋子里,连忙穿上鞋。“梳梳头!”妈妈递给她一把梳子。“你要

12、有什么事儿,现在赶快做。”女人说,“接下来就算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小女孩点点头。这是八月的一个礼拜二,小镇上阳光灿烂。小女孩用湿漉漉的报纸把鲜花包好,目不转睛地瞅着母亲。母亲也用温和的目光看了她一眼。小镇热得像个蒸笼。母女俩下了车,穿过空无一人的车站。快两点了。在这个时候,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有些人把椅子靠在树荫下,在大街上睡午觉。母女俩悄悄地走进小镇,她们径直朝神父的住处走去。母亲用手指敲了敲纱门,有人细声慢语地问:“谁啊 ”“我要找神父。”母亲说。“神父正在睡觉呢。”“我有急事。”母亲固执地道。她的声调很平静,又很执拗。“他叫你们三点以后再来。”开门的妇女把声音压得

13、低低地说,“他才躺下五分钟。”“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母亲说。她的口气很坚决,不过声音还是那么的温和,流露出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感情。神父用手帕揩拭着眼镜,从里面走出来。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开门的那位妇女的哥哥。你有什么事 ”他问。我要借用一下公墓的钥匙。”女人说。神父瞅了女孩一眼,又看了看那个女人,然后透过纱窗望了望万里无云的明朗天空。“天太热了。”他说,“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嘛。”女人默默地摇了摇头。“你们想去看哪一座墓?”他问道。“卡络斯森特诺的墓。”女人回答说。“谁? ”“卡络斯森特诺。”女人重复了一遍。神父还是听不明白。“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

14、。”神父打量了她一眼。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着神父。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在细雨的淅沥声中寡妇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慌忙拿出一支老式手枪,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能够准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她举起枪,猛一扣扳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她随即听到一个低哑的、有气无力的、极度疲惫的呻吟声:“哎哟,我的妈!”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卧着一具男尸。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这么说他叫卡络斯森特诺。”神父说

15、。“卡络斯森特诺,”那个女人说,“我唯一的儿子。”神父走到柜子跟前。柜子里的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钥匙就是这个样子的。神父吁了一口气。“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女人回答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神父看看女人,又看看女孩子。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感到颇为惊异。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地继续说:“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他没有办法,把牙全都拔掉了。”女孩插嘴说。“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神父本人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他叮嘱她们把头包好,免得中暑。在临街的大门打开之前,神父就觉察到有人把鼻子贴在纱窗上往里瞧。那是一群孩子。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树荫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神父一看大街上的反常样子,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等一会儿走吧。”说话的时候,他没看那个女人。“人们都知道了。”神父的妹妹喃喃地说。“要不从院子的门出去。”神父说。“那也一样,”他妹妹说,“窗子外面净是人!”女人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女孩子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等到太阳落山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