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格律要求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617821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的格律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联的格律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联的格律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联的格律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联的格律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联的格律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的格律要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联的格律要求一、基本概念1、格律-也称韵,指楹联在声调方面的基本要素。它以平仄为载体,按马蹄 韵要求平仄两两交替,或按意节点定韵平仄交替。2、马蹄韵是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即对联的声律规则。对联的平仄每两字换一个声调,就像马蹄踏步那样两两交替,以两字(两个音节)或一字(一 个音节)为一个节奏, 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一字节奏,节奏点即为该 字,诵读时各占一节奏),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两两交替。例如:出句:日暮秋风起 对句:月园孤雁鸣 上联格律是: 仄仄平平仄下联对的时候就格律相反:平平仄仄平 字数再多,也是按两两交替无限延伸,就不会乱。3、意节点-指不能断字的专有名词或人名。意节点定韵,严

2、格说来也是马蹄 韵,它也是平仄交替,只不过是按不可分的专有名词或者人名意节点来句读, 但这好像马蹄脚上多了个脚趾,不妨碍它按节奏平仄交替。比如,成吉思汗 中间不能断,那么它的落脚字就是仄,但是后面紧跟着的字必须是平,所以也 是平仄交替。4、平仄-指格律在楹联中的具体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 短。平-指平直,仄-指曲折。简言之,平仄就是声调。通过上下起伏的声调平衡,从而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 魅力。下面会具体说明声调,这里先讲概念。5、格律依据-分为古韵(平水韵)和今韵(中华新韵)两种。 今韵,也称新韵。其声调就是汉语拼音的四声。 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统称为平声。 第三声:上

3、声,第四声:去声,统称为仄声。如: 清(阴平)情(阳平)是平声,请(上声)庆(去声)是仄声。 需要补充的是,汉语拼音中还有一声:轻声。如:妈妈,读声第一个字是第一声,而第二个字是紧随其后,拼音是不标声调的,这就是 轻声。这一般都归在平声。归纳一下:今韵平仄:阴阳归平,上去归仄。古韵,声调也分为四声,即:平 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上去入各为一卷,为仄声。平声因字多,又分为 上平声和下平声两卷,上下平,为平声。好在对联只究平仄,不分上去声和上 下平,所以我们只要记住平、仄就行。归纳一下:古韵平仄:“上下平”归平,上去入归仄。6、入声字指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随着语言的发展,古代许多仄声字到了现代

4、,读成平声了。也有少量的入声字派入中华新韵的上声和去声,因都归仄 声,所以可以忽略不计。这类字的特点是发音短促,声情凄紧。在今韵中已经 消失。只有在古韵中使用,归为仄声字。 如:笛、竹、结、杰、节、洁、拂, 独、读、哭等等,大家读读看,用方言读起来,是没有拖音的,很短促很干脆 的,这就是入声字。 可以运用查询系统和入声字表掌握,只有几百个常用的入 声字。7、古今韵可以通用,但不能混用。 中国楹联学会对“新四声”与“老四声”有实行“双轨制”的意见。对于平仄 格律,古今韵通行。“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即,在 同一副对联里,可以全部用今韵,也可以全部用古韵,但不能在同一副对联里

5、 古今韵混用。有时候,我们属对时,可以自己选择古韵还是今韵,但有时,出 句明显是古韵或者今韵,这时,我们就别无选择,必须相应运用相同韵书。 比如:人生道路无平直古:平平仄仄平平通直【上平四支】【入声十三职】 今:平平仄仄平平平直【十三支,(-i)(零韵母)】 这句,很明显是按古韵。直,是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因为如果按今韵,那就 是三连平了。所以我们对句,就也要按古韵,反之同理。另外,对联用韵,要注明是今韵还是古韵。一般,它和诗词正好相反,用古韵 需要注明,不注,默认今韵。8、句脚 指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这个字的平仄很重要。它决定联句是上联 还是下联。对联句脚仄起平收。即上联句脚为仄,下联句脚为

6、平。如果我们临 屏时遇到句脚为平的,就把它作为下联,然后属对上联。9、联律-指对联规则的两大要素: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有机结合,构成对联格 律,简称“联律”。对仗工整讲的是上下联之间平仄相对(相反)。 如上联:平平仄,下联则:仄仄平平仄协调讲的是本句节奏平仄交替。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段比较重要,请看明白。尤其是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指什么,看清楚这两句: 对仗工整讲的是上下联之间平仄相对。平仄协调讲的是本句节奏平仄交替。10、联律的基本要求-对联变化多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字无定声,组 合方式千变万化”,所以对联与诗词曲律不是一回事。所谓“会写诗就会作对 联”的说法并不全面。 但是,联律也有规

7、律。有的文章写的很复杂,许多格式,其实没必要记住那么 多的,只要记住:平仄两两交替或意节点平仄交替;句脚仄起平收;一三五不 论,二四六分明这三层含义就可。 马蹄韵就是平仄两个字为一个节奏,两两交替。比如:遍地良材谁识我(观风) 这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是七言句的联律。这段话,还有第二层含义,就是句脚仄起平收,也就是说,上联尾字仄起,下 联尾字平收。第三层含义,一三五不论,是因为一三五位置不是处于节奏点,因此可以变通。 这是能宽则宽。而二四六因为处于节奏点位置,所以就必须平仄分明。但这是 指马蹄韵,如果按意节点定韵,那就根据意节点的最后一个字来定节奏,也要 平仄交替。好,这部分结束了,我回答刚才提问

8、的两个问题。 一是关于孤平孤仄,我们先看孤平孤仄是什么。孤平是近体诗的要求。因为律诗绝句只押平声韵,所以,孤平即除了韵脚 字,句中其余六字只有一个平声字。例如:一石击开水底天古:仄仄仄平仄仄平(天:下平 一先/)这句:天,是押韵的平韵字。那么句中只有:开,是平声,这就是典型的 孤平句。需要调整,改为:一石分开水底天古:仄仄平平仄仄平(天:下平 一先/)而在近体诗中一般不说孤仄。我们说孤平,是因为要押韵,所以除了押韵字,句里只有一个平声字,那 就是孤平。但是如果句子落脚字是仄声,那就必须把尾字加上句中仄声字,如果有两 个,那就不是孤仄,因为它的尾字不是押韵字。除非整个句子只有一个仄声字。 但那不

9、仅是孤仄,而是出律了。再来看对联。因为我们习惯了孤平判断,所以看到联句中只有一个字是仄 声,就忘了句脚也是仄声,说是孤仄。这不对。因为对联没有押韵要求,所以 要把句脚加在一起来看,而这不是孤仄问题,是出律问题,即是否符合马蹄韵 的平仄交替要求。二是关于多音字,平仄查询网络无法识别,出来的是“通”。这在一般临屏时 就是可平可仄,皆大欢喜。可在有的诗词联网站和联赛中,则是很顶真的,要 看这字在句子中的词义,然后来定平仄。例如:难,当它作为名词时,是仄声,如:大难,其格律就是仄仄;而当它作 为形容词时,就是平声了,如:很难,其格律就是仄平。二、对联的基本声律规则1、联律虽有,但都带有举例性质。实际使

10、用中根据马蹄韵要求平仄可以无限延 伸。引用余德泉关于联律的一段话:“对联的格式也有相对固定的一面。凡句数相同又用马蹄韵正格之全合式者, 其句脚平仄的运用规则都是相同的。如每边三句(字)者,其句脚平仄为“平 平仄,仄仄平”;每边六句(字)者,其句脚平仄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绝无例外。一副对联若已写成,不仅句数完全确定,每句的字数和 每字的读音也确定了。每句的字数和每字的读音一确定,不仅句中的平仄可以根据马蹄韵的句中平仄 运用规则一一标示出来,如为仄脚四言句者,句中平仄为“平平仄仄”,为平 脚七言句者,句中平仄有两种类型,不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就是“仄仄平 平仄仄平”,而且哪个字是

11、否合平仄也一目了然。每句的字数可以随意增加或者减少,正是对联不同于诗词曲的地方。这使对联 即使句数定了,联型亦难以确定。这个特点,决定了对联虽可以制谱,但任何 联谱都不可能把联型加以穷尽,因而都只带有举例性质。”2、对联的基本格式对联基本句式, 以单边三言、五言、七言、十一言为多。其马蹄韵的格律是各有两种(以上联为例,下联相对就行;一三五不论,可平可仄,二四六要分明;上联仄起)单边三言的:平平仄 或平仄仄单边五言的:仄仄平平仄 或:平平平仄仄比如:一盏清凉月仄仄平平仄,这是五言联的一个联律定式。又比如:秋来荷被误平平平仄仄。这是五言联的又一个联律定式。单边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或:仄仄平平平

12、仄仄七言联在对联中最多,所以要掌握,原理和五言联一样,所以我不举例了。单边十一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这都是上联的格律,下联则根据上联格律相反。依此类推,可以无限延伸。3、长联:一个联句不管有多长,只看它可以分成几个节奏,每个节奏可以包含 几个字。包含一个字,就按一言句的平仄格式处理。包含两个字,就按二言句 的平仄格式处理。包含三个字,就按三言句的平仄格式处理。以此类推。这样, 再长的句子也可以变得比较短,平仄也就好安排了。如单边超过30字的长联,也可以长联自对,但是上下联之间,又有联系,必须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如:上联:听风而不止,春开杨柳、夏醉碧莲、秋染丹

13、枫,冬醒红梅,浩浩汤汤流 四季下联:下笔自无羁,诗咏豪情,曲吟逸趣,词抒胸臆,赋歌山水,潇潇洒 洒度今生 横批:风光无限这联单边28字,加上横批,也属长联,我就用了长联自对的手法,就是在本句 间结构、格律、联意自对。这是更高层面的规则了。因为不止格律,还有词性 结构自对,所以这里我先点个题,等第五讲和成联一并讲述。我们先掌握基本的句式格律。长联自对,是指只要听风而不止,春开杨柳、夏醉碧莲、秋染丹枫,冬醒红梅, 浩浩汤汤流四季这里面的句子两两相对就行了?长联自对,就是他们的格律可以在本句两两交替,而非上下联两两交替,掌握 这条原理,我们也可以无限延伸。但是上下联之间,又有联系,字数相等,句 式相

14、同,而格律和词性可以本句自对。这副长联里,主要是在下分句用了长联自对。即:词抒胸臆,赋歌山水,胸臆和山水,和上联偏正词性结构不同,是并列结 构。好,刚才我们讲了三言五言七言十一言联联律以及长联概念。4、下面我再讲意节点定韵。所谓意节点定韵,就是有些难以分离的专有名词,句式参差,不是基本句式的, 则可以按意节点来定格律,但也必须平仄交替。例如:上联:当年 /蒋介石 /丧心病狂/剿共/,孤家/屡战 古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今日/胡锦涛 /仁至义尽 /连台/,两岸/三通 古韵 联中,人名和成语,都是作为意节点定韵,即看这个专有名词的最后一个字是 平声还是仄声。而在整句中,还是平仄交替。

15、这就是典型的按意节点来定平仄 交替。又比如:十八公/道旁/介寿;重九节/塞上/称觞。月/如钩,何人垂钓太湖鱼这些意节点都破了马蹄韵了,有的是三个字,有的是一个字。其平仄就必须按 意节点来定。一般是在长联中用的比较多,所以这里暂不介绍。和马蹄韵平仄依据一样,一副对联,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用一种方式,上 下联要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在马蹄韵中,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在意节点定韵中 则是抓住意节点的最后一字来调节平仄,使其平仄基本上互相交替。意节点的 前面字,比如:十八工,十八两字可不论平仄,公,是平声,则十八工这意节点定韵就是平声5、不计平仄的有哪些?使用领字、规则重字和虚词,只要在上下联相应位置一致,词性相同,就可以 允许不拘平仄相反律,且不与被领词语一起计节奏。例如: 多少铅华绛景,俱化作、诗塘千顷 这里,俱化作,就是领字。领字可以不计平仄又如:以端午怀屈原入题。上联:天问/虽/绕梁,怎敌他朝廷昏聩,谗言奸吏,到末了:山河破碎,壮志 未遂含泪去!古韵下联:离骚/却/留世,终成我华夏文明,爱国诗人。从来是:端午伤悲,九歌当哭唤魂归!古韵又如:止步难前,剩一泓烟水,照得见过往容颜、仙人面目 幽思何续,只夹岸风花,遮不断千秋残雪、两鬓余霜这里,上下联都在同样位置按意节点定平仄。下划线蓝底字都是领字,可以不 计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