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503616352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四)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湖北省高考最后一卷历史(四)本试题卷共5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

2、材料是有关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论述。这可以用来说明()文献记载出处古之帝王未尝以天下自私也,故天子之地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王畿之内复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各私其土,予其人,而子孙世守之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马端临文献通考郡县之天下,诸侯无土,大夫不世,天子与庶人密迩(意为“贴近”“靠近”)王夫之读通鉴论A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 B贵族政治削弱了周天子集权统治C原始民主传统影响了先秦政治制度 D官僚政治根除了封建权贵的特权2在魏晋时期,嘉峪关3号墓壁画中有许多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图,嘉峪关5、6号墓中表现生产劳动内容的采桑、放鹰狩猎、牵驼等;酒泉丁家闸5号墓

3、宴居行乐图中出现了属于龟兹乐器的腰鼓,西沟墓壁画中有送行图。这体现了当时()A民族交融的高度发展 B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C繁盛的少数民族经济 D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3武则天曾向唐高宗建议科举加试老子,她说老子李耳是李唐皇室的始祖,老子是“圣教”。武则天改唐为周后,令贡举人学习她自己编撰的臣轨,以明儒家君臣规范,并下令科举考试停试老子。这一变化反映了武则天意在()A选拔最优人才 B复兴儒学地位 C巩固统治根基 D完善科举制度4史载,宋真宗对宰臣王旦等说:“民间乏炭,秤二百文。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价鬻(卖)与贫民,非惟(为)抑高价,且以济民。”该史料可作为直接证据,用于研究()A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统

4、治思想 B重农抑商思想影响朝廷经济决策C当时政府掌握资源进行社会救济 D南宋城市人口激增带来燃料危机5表1 辽朝追尊皇帝一览表姓名身份追尊原因耶律倍耶律阿保机嫡长子辽世宗、景宗及以后的辽朝诸帝均是其后裔耶律李胡耶律阿保机立其为辽储君辽圣宗为了笼络耶律李胡及其支持者的后裔而追尊的耶律濬耶律延禧之父天祚帝耶律延禧之父撒剌的耶律阿保机之父亲辽兴宗追尊耶律阿保机的父亲、祖父为皇帝匀德实耶律阿保机之祖父耨里思耶律阿保机的高祖天祚帝追尊耶律阿保机的高、曾祖为皇帝萨剌德耶律阿保机的曾祖据表1可知,辽朝追尊皇帝旨在()A推动程朱理学在辽国传播 B弥合辽朝内部的民族矛盾C沿袭中原地区的礼乐制度 D彰显当朝皇权来

5、源合法性6蒙古征服罗斯后,认识到封建割据不利于统治,便将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带到罗斯,扶持“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作为代理人。这使罗斯大公尝到了专制权力的甜头,刺激了罗斯大公攫取专制特权的野心,推动了罗斯国家的统一。这可用来说明蒙古西征()A推动了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 B开启了亚欧大陆的民族交流C传播了蒙古开明的民族政策 D为东西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7明朝初期,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永乐时期始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事务完成后便回朝复命。后来朝廷在江浙、江西等重要省份先后设置了巡抚官,负责处理地方重大事务。这说明明代()A行省制度在全国普遍推广 B巡抚取代了布政司的职责C巡抚有代天子巡狩的

6、性质 D地方势力威胁了中央集权8明代中后期,文士们逐渐抛弃以往那种忸怩作态,开始理直气壮地向乞文者大量索要资财。这一现象表明()A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B文学世俗化趋势日渐明显C文人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9中国外交表现出“第一次之进步”,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让”的外交惯例,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在国内,“国民觉知强权虽强亦不能全灭公理,宜力图自决,起为废约运动。”与这一外交“进步”密切相关的史实是()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101935年,中共中央在此前设置的中央派遣巡视员对地方党委进行监督和指导的工作方式下,创造性地提出

7、对组织基础较弱的地区,派遣巡视人员考察和指导中要尽可能提前征求地方党部的意见,并实行由地方政府派遣巡视员的新模式。这些举措()A旨在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充分地调动了群众参政积极性C有效解除了对根据地的围剿 D贯彻了集中与民主相统一原则111956年,中国和柬埔寨两国政府发表关于经济援助问题的联合公报。公报规定,中国无偿援助柬埔寨的一切设备、建筑器材和商品,柬埔寨政府可以自由使用,中国政府不加任何监督和干涉。这反映出中国对柬埔寨的经济援助()A体现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致力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D旨在加强合作共谋发展12苏格拉底与好友克里同争辩是否应越狱时指出,“不要太顾

8、虑大众的意见”,“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与我们对什么是正义的、值得过的生活达成的协议”。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强调自由与美德的崇高价值 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精神C主张政治精英管理国家事务 D批判直接民主的非正义性13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A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 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C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D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141881年日本内务省颁布劝农局处务条例规定:除

9、本局业务外,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故称为临时事业。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的政策是()A大兴教育 B废藩置县 C文明开化 D殖产兴业151962年10月,美国指责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双方领导人却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这体现出美苏冷战的重要特点是()A在各领域的针锋相对 B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C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D谨慎的自我控制机制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少数民族政权与大一统】(15分)材料一辽朝的鲜演大师墓碑

10、有“大辽中国”的说法。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志称萧氏丈夫耶律污斡里的祖先为轩辕黄帝八世孙虞舜后裔。辽史世表则认定“辽之先,出自炎帝。”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并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西夏李元昊立国后遣使向宋上表时,自称祖先为北魏拓跋氏,而北魏的拓跋鲜卑自称为黄帝次子“昌意少子”之后。西夏“自称西朝,谓契丹为北边(朝)”,宋为南朝,认为辽宋夏当共奉“中国”之号。(1)依据材料一,概括辽夏政权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9分)材料二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发边疆地区一览表(部分)少数民族名称开发地区百越岭南、东南沿海地区和山区巴、蜀、蛮、僚、俚西南肃慎、东胡、鲜卑、乌桓(丸)、靺鞨、

11、高句丽、奚、契丹、女真、满等东北匈奴、鲜卑、丁零、突厥、回鹘、党项、蒙古、回、维吾尔等北方、西北羌、吐谷浑、吐蕃(藏)等青藏高原高山族(台湾“原住民”)台湾岛材料三战国时,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即取消兵车,改为骑兵,同时改穿紧身窄袖、便于作战的“胡服”。自秦汉以来,历代都在边疆或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政策,一般都包括沿用部分既定制度。清朝统一内外蒙古后,就根据蒙古长期形成的习俗,建立了盟旗制度,成功地解决了游牧民族聚居区的行政管理难题。(2)依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贡献。(6分)17【中国古代俸禄制度】(14分)材料一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

12、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禄的多少。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除皇帝世袭、皇族按其与皇帝亲疏分别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禄特权外,广大的官僚,则是皇帝按其统治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贵族、平民中选拔出来,任以职位,颁给俸禄。职官不能世袭,俸禄随任免而给除。这种任职获禄,对官僚而言,实际上只是其为皇帝进行统治所付出的劳绩心力的一种物质报酬。摘编自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材料二古代官史俸禄表。唐代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基本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年禄给粮食,月俸主要给铜钱;后

13、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宋代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钱按月支给,自使相40万文,下至郢、唐、复州内品300文;衣赐按年颁给绫、绢、布匹;禄粟月给,使相200石,至入内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职钱和随从衣粮、餐钱等明代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定岁禄为“定例”,正一品岁禄米1044石,月给87石;从九品岁禄米60石,月给5石。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别。至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

14、品,每员1石;折绢米绢1匹当银6钱;折银米银6钱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不同的折算标准清代俸禄的支给,虽说是“银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银为主。俸禄的支给标准,也主要以银两来衡定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对俸禄制度进行简要评价。(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俸禄发放标准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俸禄发放变化的原因。(6分)18【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14分)材料近年来,欧洲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表现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其价值的损失。有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静谧的文化遗产变得喧宾夺主,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和美感。此外,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正在腐朽和消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人为破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涂鸦和偷窃,使得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