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598395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 综 生物试 题第I卷 选择题(本卷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120分)1下图一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时期示意图,图二中能表示该动物体细胞正常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是2某实验小组做植物的无土栽培实验,按标准配制含各种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在培养过程中,将植物的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并及时添加补充培养液。第一周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全株萎蒿,继而死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第一周植物在完全培养液中既吸收无机盐也吸收水分B第二周采用通入空气的方法可以缓解缺少无机盐症状C植

2、物出现缺少无机盐症状是因根细胞缺管相应的载体D第三周萎蔫可能是此时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3将生长旺盛的某农作物植株培养在密闭、透时的玻璃钟罩内,在温度适宜恒定的条件下,测得晴朗的一昼夜钟罩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a-b段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断提高B、b-c段密闭钟罩中的CO2浓度低于大气中的CO2浓度C、c-d段密闭罩内氧气含量充足,呼吸作用速率不断提高D、d点后呼吸作用速率缓慢是因为温度较低而影响酶的活性4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下说法

3、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基因a的产生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5为研究不同植物激素间关系,有人将黄花豌豆幼苗切段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的培养液中培养12小时和24小时后,测定幼苗切段中生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测合理的是A、乙烯通过促进生长素合成而影响幼苗切段生长B、乙烯能促进生物素在黄花豌豆幼苗切段内极性运输C、培养时间越长,乙烯促进黄花豌豆幼苗切段生长越明显D、ACC浓度越大,乙烯促进黄花豌豆幼苗切段生长越明显6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

4、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第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B、第1-1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重合周期较长有关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29、I、(8分)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类物质)直接接触,引起马铃薯的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1)PPO粗提液的提取低温下将新鲜

5、马铃薯用蒸馏水洗净、去皮,取20g样品放入含50mL磷酸缓冲液(PH值为5.5)的研钵中,同时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离心、上清液即为PPO的粗提液,加缓冲液研磨的目的是(2)不同温度下PPO活性的测定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条件,PPO具有相同的活性,从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是 。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应在 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II(12分)下图表示银环蛇毒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细胞的作用是 ,细胞通过 过程产生细胞和。 (2)通过途径,物质B的产生特点主要是 。 (3)人们通常将毒的银环蛇毒注入马体内,一段时间后,提取马的血清,制成抗银环蛇

6、毒的药物。马血清中药物成分是由图中 (填序号)细胞合成的。为了检测提取的血清中是否已含有所需的药物成分,通常用 对该血清进行检测,该血清中有效的药物成分是马体通过 (生理过程)产生的。30(18分)卡那霉素能引起野生型苎植株(2N)黄化,育种专家向里生型苎麻的核基因组中随机插入已知序列的sDNA片段(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通过筛选得到突变体Y,sDNA片段的插入使基因A的功能丧失,从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A的功能。 (1)野生型苎麻的核基因组插入已知序列的sDNA片段引起的变异类型属于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2)将突变体自交所结的种用子75%酒精消毒处理30s后,接种在含有

7、的培养基中,实验设置3个重复组,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若培养基上有绿色有幼苗,则可确定苎麻植株的DNA中含有 ,实验设置3个重复的目的是 。 (3)统计培养基中突变体Y自交产生大量后代,绿色幼苗和黄色幼苗性状分离比例接近于1:1,突变型(A+)对野生型(A) (显性/隐性),自交结果 (符合/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比例。由实验结果可知,x片段插入引起的变异会导致 致死,进而推测基因A的功能与 有关。31(16分)每年到了夏收和秋收季节后,农民都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犯愁,焚烧会导致环境污染,直接埋进地里,一时对以降解,影响下一季农作物的播种,请你结合自己学习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8、)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由于 ,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小于森林生态系统。 (2)某同学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解决鹄秆问题的方案: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角度分析该方案实现了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具有 意义。 (3)若将大量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与粉碎的秸秆搅拌混匀后施到土壤中,可以增加秸秆降解速度,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最好选择 土壤取样,无菌条件下加入含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 上,一定温度下培养12d,直至培养变浑浊,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上加入 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 方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 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卷选择题题号123456答案ACBD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