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359632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桃花源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桃花源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桃花源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桃花源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范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学科语文课题桃花源记时间2011、10、26中心发言人潘光丽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朗读、背诵课文。 2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二)能力目标1 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2 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三)情感价值目标 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 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2 、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

2、媒体课件板书设计21桃花源记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似有而无 理想社会备注教学过程第 一、二 课 时 一、导语:我国东晋末年, 封建国家分裂, 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 腐败, 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 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代诗人张养 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以说, 和平, 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 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 的集中体现, 它就是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 作桃花源记 。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 方。今

3、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 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 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 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 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 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 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 抒发了 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是“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家。1、了解作者 , 必读此文 , 请欣赏作者的自传 , 听过以后说说作者的三大爱 好.2、

4、作者的诗歌名句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奇文共欣赏 , 疑义相与析盛年不重来 ,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 岁月不待人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 (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当时的政权合作, 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 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 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三、 检查预习情况,诵读课文1、 读准下列粗体字的音。豁然开朗( hu)屋舍俨然( y n )阡陌交通( qi n )黄发垂髫 (ti o )便要还家( y o )刘子骥( j )诣太守( y)浔阳 ( x n )驎之( l n )2、 A朗读课文。 (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

5、课文)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 ji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sh)俨(y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qi n) 陌( m)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zhu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ti o),并 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人来此绝境,

6、不复出焉,遂( su)与外人间( ji 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wi )具言所闻,皆叹惋( w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 ) 云:“不足为( wi )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 j n)下,诣( y)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 qi 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 j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 。 后 遂无问津者。B 同学齐读课文。C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四人小组一起解读而后集中解难, 或者让老师提问, 学生答疑, 五个段落

7、分类处理。一段一段地讨论,落实,主要在字词及内容的疏通,领悟。 1、重点字词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作为)业。缘(沿着,顺着)溪行,忘路之(的)远近。忽逢桃花林,夹( 夹着 )岸数百步,中(中间)无 杂树,芳草(地上的芳草)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坠落的花瓣)缤纷 (繁多夹杂) 。渔人甚异(对感到惊奇)之(代这种美景) ,复前行, 欲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其(这)林。 林尽(于)水源,便(就)得(发现)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舍弃)船,从口入。初极狭,才(仅,只)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开阔明亮的样子) 。土地平旷(平坦开阔)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 子),有良田(肥

8、沃的田地)美池(美丽的池塘)桑竹之(这)属(类) 。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同) ,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 音能互相听到。 )。其(那)中往来种作(耕种劳作) ,男女衣着(穿戴) , 悉(全)如外人。黄发垂髫(小孩) ,并(都)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竟然)大惊,问所(地方,处所)从来。具(通俱,完 全,详尽)答之。便要(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摆了酒, 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 咸(都)来问讯(打听, 探问)。 自云先世(去世的祖先) 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孩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与 世隔绝的地方) , 不复出焉(于之,兼词,从这里。 ),遂(就)与

9、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竟然)不知有汉,无论(更不要说)魏晋。此人一 一为 (给)具言所闻,皆叹惋(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邀请 )至 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告诉)云(说):“不足为(对, 向)外人道也。 ” 既出,得(找到)其船,便扶(沿着)向路,处处志(做标记)之。 及郡下,诣(到去,这里是谒见)太守, 说(报告)如此(像这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寻找)向所志(标志) ,遂(竟然)迷,不复得 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计划)往。未果(实现) 寻(不久)病终 , 。 后遂(就)无问津(探访、探求)者。 2、译文五、小结 (1)通假字便要还家

10、 “要”通“邀” ,邀请。 具答之 “具”通“俱” ,完全,详尽。(2)古今异义词: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妻子 古义: 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 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 : 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如此 古义:像这样。如,说如此。今义:这样。)。)( 3)一词多义舍 : 便舍船 (

11、 舍弃 寻 : 寻向所志( 寻找 志 : 处处志之(做标记向 : 寻向所志(以前) 屋舍俨然 ( 房子 ) 寻病终(不久) 寻向所志 (标记) 眈眈相向 (对着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 捕鱼为业(作 为)乃:见渔人,乃大惊(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 遂:遂迷(竟然) , 后遂无问津者(就) (4)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对感到惊异”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活用动词,走到尽头。( 5)同义词 沿着:缘溪行 / 便扶向路 都:悉如其人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咸来问讯 / 皆叹惋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6)判断

12、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7)省略句(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人) 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8) 出自本文的成语世外桃源: 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后借指不受外 界影响的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豁然开朗: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黄发垂髫 : 老人小孩。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六、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 想象。(写练笔本上)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13、写书上)第三课时 一、背诵课文回顾前堂。 二、内容剖析,进一步理解文章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思路】发现桃花源 景色 忽逢桃花林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奇丽 桃源内所见 自然景色, 土地平旷鸡犬相闻 环境优美 桃源人精神 其中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 愉悦 安宁桃源内的社会风尚 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 出酒食。 热情好客,真诚淳朴 离开桃花源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再寻桃花源 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欣然规往,未果冰终。 【线索】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三、质疑解难: . 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讨论并归纳: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

14、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人。 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讨论并归纳: 土地平旷, 屋舍产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讨论并归纳: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 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讨论并归纳: 为

15、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 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 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 埋下伏笔。. 渔人出桃源时, “处处志之” ,为什么再往时, “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讨论并归纳: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 似 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 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 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 有战乱, 社会平等, 和平安宁, 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 世界。 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四、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把发现桃源的经过, 在桃源 的所见所闻所历, 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