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定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59486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螳螂捕蝉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螳螂捕蝉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螳螂捕蝉定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螳螂捕蝉句容市崇明小学 王舒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2. 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 感知吴王、少年两个人物形象。4. 熟读课文,练说“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难点:1.感知吴王、少年两个人物形象。2.熟读课文,练说“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分析形势1.师: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大家看(出示形势图),各个诸侯国相互观望,也相互寻找机会吞并。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你觉得是打好呢?还是不打好呢?2.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个有趣的故事,齐读课题螳螂捕蝉,强调生字“螳螂”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3.翻开书,让我们走进课文,自己去读

2、一读课文,(生自由读文)(1)谁用简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点名说)(2)老师给你提供帮助:(出示词语: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螳螂捕蝉 恍然大悟)指名读词,齐读(3)用上这些词语,你就能把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的更加清楚了,试试看。(点名说)评价:看,用上了四个词语,故事就更有故事的味道了。4.师:故事读完了,你们心中一定有了答案,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你觉得是打好呢?还是不打好呢?(预设:打好;师:是的,打,的确可以扩大领土,提高声望。吴王也是这样想的。不打好;师:是啊,打起来,精兵良将都上战场了,国内必然空虚,如果周围的其他诸侯国趁机向吴国发起进攻,也就是大臣们说的(乘虚而

3、入),那后果真不堪设想。边说边点击课件)二、比较劝谏,练说故事1.大臣们分析当时形势,用事实说话,结果吴王(1)出示吴王的话,点名读。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你读出了什么?(吴王很固执,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吴王的固执。)我们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何况是堂堂的君王,君无戏言呀!点名再读吴王的话,读出一言九鼎的感觉。(2)师补充历史故事。事实上,在历史上,因为劝谏而被处死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将要攻打齐国,伍子胥建议吴王不要攻打。吴王不但不听劝告还逼的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死后,夫差仍对他的劝谏耿耿于怀,将他的尸体扔到江中,还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放在东门上。我

4、们一起再来读吴王的话。(生齐读)(3)吴王这么固执,谁的话也不听。大臣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谁也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呀!2.少年的劝谏(1)初读故事,一说故事就在这时,有一个侍奉吴王的少年给吴王说了一个故事,请你读一读课文2-11自然段,等会老师也请你来说说“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2-11自然段,点名说故事)(预设:学生像概括内容一样说故事)师指点:这样说能成功吗?你这样说,并不比大臣们的劝谏高明多少啊!吴王听了不高兴了,大吼一声:“来人呐,拖出去斩了!”再读读课文,能不能把这个故事说的生动一些呢?仔细再去读一读少年说故事的段落。(学生读文)(2)关注语言,二说故事要想故事说

5、的精彩,我们得学会关注故事中的语言,老师给你提供一组关键词,你在书上找一找还有哪些关键词能帮你把故事说好。你试着再说说看,可以加上你合理的想象。(学生在书上圈划关键词、练说,点名说故事,指导如何说的活灵活现)蝉 悠闲 自由自在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预设:少年说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表情?加上适当的动作神情,你的故事会更吸引人。说到黄雀在后的时候,打断:听到这儿,吴王有什么反应?在书上找一找。(吴王夸奖说)我们讲故事的时候,除了要关注细节,关注关键词,还得关注听众的反应。评价学生说的怎么样。(3)读文言文,感受语言你看啊,这个故事在西汉刘向的说苑

6、正谏里,是这样来表达的。你自己读一读。(出示文言文,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那老师考考你, “委身曲附”怎么理解?那“ 延颈”呢?这么生动有趣的故事,文言文仅用短短几十个字就精确、简练地表达了出来,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上了中学,我们将会进一步领略文言文的魅力。3少年的智劝(1)少年的劝谏除了故事说的精彩,还妙在何处?准备好一个精彩的故事仅仅是成功的一半,他还需要什么条件?(在恰当的时候讲给吴王听。)(2)请大家默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想,抓住关键字词,写写你的感受,在书上做批注。结合第一段 “谁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结合第三段(那少年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为的就是等吴王。少年装出打

7、鸟的样子,是让吴王相信(螳螂捕蝉)这件事是真的、不起疑心。这样,少年就可以通过讲这个故事,让吴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3)少年表面上是讲趣事,实际上是(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暗示攻打楚国隐伏的祸患。)师:所以,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看来一如伍子胥那样理直气壮未必能成功,而把握了场合、时机,理直气和却能成功啊。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1.少年讲了这个故事,吴王明白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出示句子: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一下子明白过

8、来了。你能读出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吗?练读吴王说的话)(2)那么,吴王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前文想一想。2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少年那睿智的一句话。(课件出示:齐读)四、拓展 其实,在历史上像螳螂捕蝉一样的巧谏故事有很多,我们再来读一个,出示故事:危如累卵 危如累卵 春秋时期,晋灵想造一座九层的琼台,他下令说:“谁敢进谏一律杀头!” 大臣荀息知道后,故作轻松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是来给大王表演一个特技的。我能够把12颗棋子垒起来, 再把9个鸡蛋垒上去而不会倒塌。” 晋灵公听了,便叫荀息表演。荀息先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鸡蛋一个个加上去。晋灵公见了,在一旁大叫“危险”,荀息慢条斯理地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 晋灵公很好奇。荀息说:“大王,您造九层高台,弄得国库空虚,一旦外敌人侵,国家危在旦夕,难道不更危险吗?” 晋灵公听了,这才醒悟过来,立刻下令停止了九层琼台的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