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中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594667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提问中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提问中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提问中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中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提问中的几点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提问中的几点思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新教改的理念下正被一线老师们所摒弃。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学习方式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一道风景,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提问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次好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探究对象上,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索的动力,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但在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提问却出现了“难度浅、频率高”“问题细、思考少”“时间紧、范围小”等现象,值得高榷。“难度浅,频率高”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只用自己的知识一味地灌输,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现在,大家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大搞提问,如用“打乒乓球”,一来一去,甚是热闹

2、,提问过去过滥,问题过于浅显,只注意到课堂的气氛,却忽视了教学的效果,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因为“频率高”,故在操作中所要提的问题必然难度小,否则在教学中时间难以把握,反之“难度小”又是高频率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因而教学中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和学生都要充分地研究,如果问题难度过大,还要预设好启发引导的方案。这样提出的问题对整个教学过程才会更有效。“问题细、思索少” 在一些课堂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所提出的问题充分地进行准备,提问过于零散,把学习内容分解得过细,学生几乎没

3、有探究空间。只要进行简单的判断即可。这种课堂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有碍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会扼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中,导入新课后教师提问: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来的三角形的高一样高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不是原来的三角形的底?拼成的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在这些“连珠炮”式的提问与回答中,学生的思维含量太少,没有探究的空间余地。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如果说“我们能不能动手折折、剪剪、拼拼,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面积来计算呢?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动脑、

4、动手的基础上去探索,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时间紧、范围窄”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一个问题一经提出,只要有学生提问就请其回答,在一个班级成绩好与成绩差的,思维快与思维慢的,一时想到的还有一时未想到的,差异一定会有的,如果我们的问题难度设计适中,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只有引起学生适度的思考,问题提得才有价值。在此过程中如过快请学生回答,注意力很有可能只集中在那些正在“说”的学生身上,会冷落相当一部分还没有思考好的学生。因此在提出问题后,适当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或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回答。在一个学生回答时,应引导其他学生听,再补充阐述,教师最后评价。提问时教师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中选择学生回答。注意到回答的范围要宽一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提问对象,对那些有发言的优等生要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要注意给暂时落后的学生更多的回答机会,并及时表扬与鼓励,激发其兴趣,这样才能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课堂效率。提问不只是一种形式,它既可活跃气氛,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仅要注重数量,更应注重质量。只有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提问的过程中,只有注意到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发挥提问的作用,搞好课堂教学。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