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导学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59053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公移山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愚公移山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愚公移山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愚公移山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愚公移山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愚公移山(第一课时)科目:语文 课 型:讲读课 年级: 九 班 级: 时 间:2013.12主备: 吕慧 同伴签字: 课时: 二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翻译一、二自然段并总结文言词语,能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重点】总结文言词语【难点】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一、知识链接本文选自列子,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

2、皆出现于汤问篇。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书中表现的思想是魏晋时代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有些还反映了佛教思想,但本文却对后人有一定的启发教育作用。二、独学预习1、字音仞( )箕畚( )孀( )龀( )匮( )荷( )2、 熟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并填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_主要事件是:_3、我觉得以下字词(句子)不太好理解(很重要),在合作交流环节想与大家探讨一下:_三、合作交流小组合作翻译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在翻译过程中注意以下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且 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3、 )焉 且焉置土石( ) 始一反焉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方:古义_;今义_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_;今义_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四、探究展示请从结构、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对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进行分析 学法指导:结构一般指文章开头、每个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作用;内容要结合原句,看一看你从这些句子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判断这一部分中不同人的不同态度及主人公的形象。鼓励有创意地表述!五、反馈总结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相许(许:赞同)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竟然)C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D方七百里(方:指面积)翻译: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选做:结合这两段说一说你

4、对“愚公移山”这种精神的理解 六、课内预习熟读并小组合作翻译课文三、四自然段课题:愚公移山(第二课时)科目:语文 课 型:讲读课 年级: 九 班 级: 时 间:2013.12主备: 吕慧 同伴签字: 课时: 二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翻译二、三自然段并总结文言词语,能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比照分析愚公智叟的人物形象,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愚公移山的精神中获得有益的启示【重点】总结文言词语【难点】比照分析愚公智叟的人物形象,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一、知识链接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

5、活中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二、独学预习1、字音仞( )箕畚( )孀( )龀( )匮( )荷( )2、我觉得以下字词(句子)不太好理解(很重要),在合作交流环节想与大家探讨一下:_三、合作交流小组合作翻译文章第三、四自然段,在翻译过程中注意以下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而 而山不加增 ( )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其 其如土石何( ) 其妻献疑曰( ) 惧其不已 (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四、探究展示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愚笨呢?那么,作者在人名前加上“愚”和“智

6、”有何用意?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神仙相助才移走的,这样写有何用意?读下面一则材料,结合愚公移山,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张荣锁一位村支书,一名农民,他本已经拥有了可观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困生活中的乡亲,他关掉了自己的工厂,拿出百万元的存款,带领乡亲们沿着悬崖峭壁修出了一条路,2001年底,当祖祖辈辈望而却步的一线天变成了大马路的时候,他的家里几乎一文不名了。张荣锁的家乡,河南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位于太行山脉之中,千百年来,崖上崖下、山里山外的惟一通道,就是一条不足二尺宽的小道和近于垂直上下的“老爷天梯”。张荣锁和村民们住岩洞、睡地穴苦干三年多,在万仞绝壁上修出了一条长9公里的盘山水泥公路

7、。参考知识链接五、反馈总结1、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诚( )之:河阳之北( ) 以君之力( ) 笑而止之曰 ( )毁山之一毛( )2、(选作)本文给你的启示是: 课题:关雎科目:语文 课 型:讲读课 年级: 九 班 级: 时 间:2013.12主备: 吕慧 同伴签字: 课时: 一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重点】熟读成诵【难点】把握诗

8、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一、知识链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诗经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又如我爱这土地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由外界事物、环境触发诗兴文思,运用起兴可使行文更轻快、活泼。二、独学预习给下列加点字

9、注音1、 雎鸠( ) ( ) 窈窕( )( ) 好逑( )( ) 寤寐( )( ) 2、 将上面的字写一写,加深记忆 3、熟读这首诗歌三、合作交流听音频,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并说一说这首诗歌在你的脑海中展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四、探究展示告诉你赏析诗歌的方法:1、 可以从意境、情感方面把握诗歌的情、景。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2、 参照知识链接中诗经的表现手法,赏析“兴”这种表现手法在关雎中的运用。3、 如关雎和蒹葭的语言富有建筑美和音乐美。这两首诗每节的结构相同,句式整齐优美,架构精巧玲珑,像两座精美小巧的建筑。而重章叠句、双声叠韵词(如“参差”是双声,“窈窕”是叠韵,读一读,并体会表达效果。小组合作,任选一个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参考知识链接五、反馈总结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2、(选作)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六、课内预习熟读蒹葭课题:蒹葭科目:语文 课 型:讲读课 年级: 九 班 级: 时 间:2013.12主备: 吕慧 同伴签字: 课时: 一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学生姓名:【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