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作钣金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58958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作钣金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冷作钣金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冷作钣金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冷作钣金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冷作钣金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作钣金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作钣金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作钺金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级)适用班级:6年制技师(初中起点高级段)修订人:郑文杰审定:机械工程系辽宁冶金技师学院2011年10月冷作坂金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掌握冷作专业方向所必须的职业要求、基本岗位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冷作镀金工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胜任金属结构产品的制造、安装和维修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熟练运用冷作专业操作设备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技能和文明生产习惯,达到高级冷

2、作钺金工技术标准要求的高级技能人才。本专业可获取劳动部颁发的冷作钺金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二)就业方向在机械、冶金,特别是化工、造船、桥梁、机车、建筑等行业,从事金属结构件的制造、安装、维修与技术管理等工作。(三)招生对象及基本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基本修业年限:全日制四年二、职业能力及岗位需求分析(一)毕业生就业范围及岗位1 .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机械、冶金,特别是化工、造船、桥梁、机车、建筑等行业。2 .毕业生可从事的具体岗位金属结构制造、金属结构安装、金属结构维修。(二)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分析职业岗位工作内容能力要求职业素质金属结构制造进行项目的各种零部件制造及金属结构制品的制造

3、1 .识读金属结构图的技能2 .钢材及零件变形矫正的技能3 .放样、算料及合理排料的技能4 .进行零件各种加工成形的我能5 .正确使用各种常用设备的技能6 .各种零部件装配的技能7 .装焊工装夹具的运用及设计的技能8 .预防和控制焊接应力及变形的技能9 .创新技能10 .合作共事的技能1 .有较强的识读金属结构图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图纸的技术、工艺要求。2 .能按照图纸要求加工出合格的零部件及金属结构制品。3 .进行较复杂零部件的放样、算料能力。4 .运用各种加工成形方法进行成形加工的能力。5 .装配基准、装配方法的选择能力。6 .掌握冷热加工机械设备(如卷板机、折弯机等)的工作原理,遵守机械设

4、备操作规程并能够熟练操作。7 .能分析钢材及零部件产生变形的原因,并判断出矫正部位进行矫正。8 .良好的职业道德。9 .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金属结构、N进行项目的各种零部件1.各种零部件结构组装技能2.读图及制订合理组装工2的技能3 .运用及设计装焊工2装备技能4 .焊接缺陷及焊接变形的处理技能1 .能正确理解图纸的技术、工冷求,排列出组装零部件的组装工序,并找对基准面。2 .控制好组装件的形位公差以及要求的加工余量。3 .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组装时控制好点固焊的位置、尺寸以及牢固度。4 .考虑到焊接时的收缩和变形,应正确加装工艺支撑,并在组装件上用方向箭头和数字标明焊接顺序和焊脚尺

5、寸,最大限度地控制又装结构组装5.控制组装质量的技能好工件焊接成型的变形量。5.待焊接成型,自然冷却后,根据实际情况,6.起重及吊运的基本技能7.8.创新技能合作共事的技能进行冷热矫正处理,以保证工件的工艺、技术要求和外形的美观。6 .良好的职业道德。7 .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金进行项目的各种零部件维修及金属结构制品的维修1 .钢材及零件变形矫正的技能2 .放样、算料及合理排料的技能1 .进行较复杂零部件的放样、算料能力。2 .运用各种加工成形方法进行成形加工的能力。属结构维修3 .进行零件各种加工成形的技能4 .正确使用各种常用设备的技能5 .装焊工装夹具的运用及设计的技能6 .

6、创新技能7 .合作共事的技能3 .掌握冷热加工机械设备(如卷板机、折弯机等)的工作原理,遵守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并能够熟练操作。4 .能分析钢材及零部件产生变形的原因,并判断出矫正部位进行矫正。5 .良好的职业道德。6 .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三)冷作钺金工岗位基本素质分析1 .综合素质分析为人诚实、正直,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安全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同时应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

7、能力,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资料查阅和信息收集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的意识、能力,具有一定观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的意识和基本能力。2 .职业技能分析职业技能冈位需求相关知识识读与绘制机械工程图的技能1 .能阅读较复杂的焊接图纸2 .能绘制零件图样3 .能将结构装配图样拆绘成构件、零件图样1.投影原理与零件的表达方法1.1. 差与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知识3 .识读金属结构图的方法4 .测绘零、部件的知识5 .拆绘结构件装配图的方法钢材矫正与放样技能1 .能判定钢材或零件变形的程度和形式2 .能确定矫正的

8、方法和选用常用矫正工具3 .空间几何元素的夹角、距离、长度、实形求取4 .能进行较复杂构件的展开放样及展开料长计算5 .能进行常见零、部件的结构处理及板厚处理1 .手工矫正、机械矫正、火焰矫正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 .焊接结构的变形与矫正方法3 .投影变换知识4 .截交线、相贯线、断面实形的求作方法5 .线型放样、结构放样和展开放样知识6 .结构件的局部结构上2性处理方法7 .构件的计算展开及板厚处理知识8 .常用放样工具及量具的使用方法钢结构加中能1 .能运用手工切割及机械切割的方法下料2 .能使用各种常用钻孔设备进行钻削加工3 .能运用手上弯曲成形上2对钢材进行成形加工4 .能运用各种专用或通

9、用成形机械进行多曲率复杂构件的冷、热态甯曲成形1 .男切原理及男切工22 .冲裁原理、条件及冲裁3 .气割原理、条件及气割方法4 .车占孔工与方法5 .常用手工弯曲成形工艺6 .常用弯曲成形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7 .板材的变形过程和弯曲工8 .弯曲回弹和最小弯曲半径的确定9 .型钢和钢管的弯曲工10 .压拶模的制作、安装、调整方法11 .卷板机上的辅助机具设计、制造方法钢结构装配与连接技能1 .能装配桁架类、箱体类、常压容器及大型钢结构件2 .能使用夹具装配定型产品3 .能做高强度结构的钏接4 .能进行常规要求的1 .金属结构装配的二要素及定位原理2 .装配基准的选择3 .

10、夹具装配的定位、夹紧原理4 .桁架类、箱体类、常压容器等结构的装配工艺5 .较复杂工、夹具的结构、原理及设计与使用6 .挪接连接形式及适用范围7 .挪接原理及上28 .螺纹连接结构形式、连接工具与工艺螺纹连接5 .能进行全位置定位焊6 .能进行焊接、挪接、胀接接头强度校核9 .焊条电弧焊原理及工艺10 .焊接变形及预防知识11 .胀接原理和分类、胀接结构形式与胀接工具12 .焊接、挪接、胀接接头强度分析及强度校核方法团队协作1 .沟通、表达能力2 .协作能力3 .创新能力1 .职业思想道德以及法律基础2 .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一)人

11、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紧密依托行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指导,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还必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以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为重点,推广“双证制”考核制度,促进技能水平的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保障专业课程的实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提供实训实习的指导和条件。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力度,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彰显职业教育社会性和就业性的特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

12、创业能力、能与就业岗位零过渡对接的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坚持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以职业技能为主线,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来构建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采用文化基础知识一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一冷作专业认知一专项职业技能学习一岗位综合模拟实训一生产性实训(产训结合)一校外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工学结合”形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并逐步复杂化,逐级提升。该模式注重职业认知与岗位体验的对接、岗位体验与岗位模拟实训的对接、岗位模拟实训与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对接、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对接

13、、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对接。在整个模式中,岗位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课程全部采用以真实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来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强化生产性实践,使学生在生产性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熟悉企业和社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创新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过渡对接的目的。本方案所提出的课程体系,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根本依据,以职业能力为脉络,以本行业目前装备技术水平为参考建立的。课程体系贯彻符合我国国情的“注重素质,理论够用,突出技能”的职教教学原则,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特征明显;技能训练占有较大

14、比重。并且根据众多学校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以“达标、高效、简约”的原则将多数主干课程设计为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二)课程模块根据职业能力及岗位需求分析尤其是技能分析结果,按照专业理论体系将知识点归类并结合技能组合初步形成基本素质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服务专业教学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程体系;形成学生良好身心素质、人文素质、职业基本素质、创业意识等德育体系;设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职业拓展体系。本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文化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一体化模块、综合实践模块组成。公共文化课模块不仅为本专业提供文化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

15、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任务;专业基础课模块为后续的专业一体化模块提供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一体化模块要使学生掌握职业标准要求的专业知识,最终形成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本课程模块的最大特点是:强化技能教学,全面提高专业教学的有效性。课程的设置是围绕着职业技能的形成展开的,将各专业中的核心内容的专业精华融入模块构建之中,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模块之中,大大缩短教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在技能模块的基础上,再分解出一个个小模块,形成项目课程,即子模块。模块之间相对独立,便于操作、组合。模块学习能使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较快,技能水平高的毕业生也会更受用人单位欢迎。1.公共文化课模块课程名称总学时课堂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德育108108体育10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