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584527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6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近年来,为打好全县脱贫攻坚战,*县围绕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塑造“心灵之舟”旅游品牌,着力推进文旅产业,开发旅游扶贫,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旅游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1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县具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在社会发展和历史不断前进的长河中,*先民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丰富资源。*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景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遍布全县。境内有明长城、清代圆明观、辘辘窑沟悬空寺等古代建筑;有旧石器时代遗址、辽金丞相墓

2、;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烈士陵园、西海子湿地公园;南山原始森林、新建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2 .*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效和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全县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体系,倾力打造“天上*,高原绿洲”旅游名片,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一是打造精品线路。坚持文化与旅游深度相融,挖掘各景点民俗文化,收集整理遗址、遗迹史料,围绕边塞文化、月饼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举办月饼文化节等品牌活动,集中开展宣传推介,充分运用新闻发布等手段,加强重点线路

3、、景区宣传,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力。二是延伸旅游业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实施旅游文化与农业、城建等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结合扶贫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采取强有力措施,重点包装打造农村体验休闲旅游、设施农业采摘休闲游,在东湖乡绿康、富康设施农业园区结合葡萄、油桃采摘销售发展城郊休闲游;结合登山步道建设和风电场地开发,发展山地自驾体验游,探索文化旅游转型发展新思路,打造脱贫富民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农家乐”,挖掘、整理传统饮食文化,推出一批乡土菜肴;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

4、先进典型,红梅剪纸、*道情、月饼技艺在文化旅游部门的支持下,都有了新的传承和发展。三是打造旅游名片。采取“自己办”的方式,举办网上月饼文化节等宣传推介活动,让人们在领略神奇秀美风光的同时,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提高全县旅游文化品位;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记者新闻采风、拍摄旅游风光专题片,举办书画展等方式,努力提升旅游文化的知名度;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加省内外的各类旅游推介会,加强与外地旅游文化的沟通交流,印发宣传册等推介产品*余份,扩大旅游文化的影响力;利用中国航信集团在我县扶贫的有利条件,争取航信集团对我县旅游文化产业的支持,在北京举办的吕梁山县长众筹活动中,播放了*县风

5、光旅游宣传片。四是搞活旅游市场。围绕全市龙型旅游发展格局,结合全县旅游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引导推动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成立*县南山景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县旅游文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县南山景区改革实施方案、*旅游扶贫工作方案及工作计划、*县乡村旅游“农家乐”实施方案,对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具体指导。二、影响制约*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文化旅游产业化、市场化运作需要加强。(二)旅游文化对外宣传促销相对

6、滞后。营销模式单一,对外宣传和权威媒体宣传不够,产品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挖掘不足,未形成规模效益。(三)旅游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文旅起步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从事文化旅游经营管理的人才严重短缺,旅游业带动行业从业人员分户经营、自主营销、自谋销路,品牌意识差,形不成市场竞争力。(四)旅游文化产业链延伸不够。缺乏大众化的、游客参与性强的文化娱乐节目。旅游开发以政府投资为主,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缺少外来资金投入。三、对*县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1. 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组织协调管理。形成有利组织协调旅游与文化建设结合的领导机制,打破部门分割、条块管理的格局,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旅游文化发展的合力。2. 完善规划,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细化重点旅游景点规划,紧紧围绕全市龙型旅游发展格局,依托芦芽山开发有利条件,抢抓发展机遇。制订乡村旅游规划,完善登山步道、汾源建设规划。3. 抢抓项目,完善旅游设施。积极筹措各方资金,抓好景区道路、绿化、污水处理等硬件设施和接待设备的更新改造,完善景区景点旅游指示、景物介绍等配套公共旅游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档次,改善服务质量。4. 挖掘文化,推进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将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作为提升旅游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创新、推出更引人入胜的旅游文化项目,实现文化和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