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584523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感悟“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并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一起看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欢迎查阅!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 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朗读,句子比较,体会“慰藉”、“扫荡”、“神奇”等词的意思。 2、悟4-9节,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3、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

2、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感悟“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并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第9节,进而体会“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节 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出示:天窗 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许阳光和空气的天窗究竟有什

3、么魅力吸引作家茅盾写下这篇文章呢对活泼好想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遍。 3、质疑。 ()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听两遍)。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出示文章最后一节,请同学抬头看屏幕校对。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吗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

4、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是真正理解了这篇课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4-7节。 指名读 二、自读课文,完成练习、出示要求:在读中注意以下问题 (1)自读课文-7节,读通课文。 (2)完成填空: 当(夏天阵雨来临)时或(夜晚)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惟一的慰藉)。它让孩子们感受到这小小一方空白是(神奇的),想到应该(感谢)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 注意读准多音字:藉(i) 理解“惟一”、“慰藉”(“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反馈 指名读 三、细读课文4-7节,在读、品、议、仿中体会天

5、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1、质疑。 (1)师: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听两遍)。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出示文章最后一节,请同学抬头看屏幕校对。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吗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弄懂了这些问题,

6、也就是真正理解了这篇课文。 2、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 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慰藉”,请同学们看看画面,听听课文录音, (怎样在读中停)找到有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天窗抚慰孩子沮丧和孤寂的心灵。 (2)指名说,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 (3)同桌读 (4)左边:读出活泼好动的孩子被大人叫进屋里,随着木板窗的关闭,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好似被关进了地洞里的不自由、苦恼与不快(“顶”、“偏就不”、“关”)右边:想亲近大自然的那份渴望之情、“偷偷地”、“仰着”) (5)天窗丰富了孩子的想象 (6)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

7、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读第五节: (1)引读:“透过天窗孩子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出示这些带点字,演示雨脚、闪电,想象一下,当时这雨、这风、这雷、这闪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这世界在表格中写出孩子们由看到什么而想到什么 体会“卜落卜落” (声音轻巧)闪电“带子似的、一瞥、掠过”(动作快捷、利落) 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想象的丰富,语言的形象、贴切。 教师:“孩子们的想象要比真实的大十倍百倍,真是无穷无尽啊!” ()自己读好这句句子。 (2)女生读出孩子透过天窗看见光明、看见歌舞般快乐的雨点、闪电时的惊喜。 (3)请男生读出孩子借风雨雷电痛快淋漓地表达出自己被

8、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时不快。 教师:在朗读中,你们已经真切地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的世界。 (4)师生配合读作者看到的、想象到的句子(四、五节) 小结: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了仅有的光明(板书:无、有),透过它,我们和作者一起翱翔在想象地田地里,感受到了自由的可贵,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如伙伴般的亲密关系。天窗虽小,却别有洞天啊!(板书:)(雷电的出示) 3、学习第六节: 师:晚上,透过天窗我们总觉得离夜空好近,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读懂第七节的意思,选取你们最喜欢的朗读形式,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1) 指名分组读、师生配合读:从少看到多,从“虚”看出“实”: 从

9、一粒星想到无数星,从一朵云想到奇幻的云彩,从一条黑影想到蝙蝠、夜莺、猫头鹰。 小结: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黑影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你们想不想看看月夜的景色老师也为大家打开一扇天窗,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l 出示动画:晴朗的夜空里一弯新月高挂,透过天窗,看见眨着眼睛的星星、轻盈飘来的云彩、滑翔而过的流星你会想到些什么呢(有这些动画的资料) (1)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任选你喜欢的句式说话。 看到( )想像到( );看到( )想到( ) 你会从()、()、(),想像到()、()( ) ()师引读

10、:啊唷唷 、(出示最后一小节:提示注意“了若”)自由读读,你也有这种快乐的感受吗 小结:天窗虽小,却能醒人耳目、开人心窍,也正因为天窗使孩子的想象丰富,比实际看到的更多更好,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所以说天窗是神奇的。 4、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指名说 同桌读 分组读 分四组,最后齐读 听 自读 男、女生读 指名读 师生读 指名分读、师生配合读 学生动手写 指名说 四、感受“天窗”的神奇力量,布置作业1、“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茅盾”,茅盾先生就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2、大家要不要也像文中的

11、孩子那样展开想象 老师这里也留下一方空白,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填写。 、你们想不想看看月夜的景色 出示动画:晴朗的夜空里一弯新月高挂,满天繁星闪烁。 (1)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要求同学看窗外,仔细观察,用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说一段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 感情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朗读,感受黄山云海日出

12、的奇幻与壮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定会被它迷人、秀美的景象所陶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黄山“云海日出”的美景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0课(板书:云海日出)。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1990年1月被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主峰莲花峰海拨186.8米。黄山常年雨量充沛、林木茂盛、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黄山可以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来也有人用“

1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来高度赞美它。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方瑞华的笔触,走进黄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两个问题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2)、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色 (三)分析课文,真切感悟 (1)课文从大体上看,可以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云海的,而哪些自然段又是写日出的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学习“云海” () 云海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评价) (2) 根据刚才我们

14、同学所读的内容,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它 们分别说出了云海的哪些特点 a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又如无边无涯的白茫茫的水面。那就是云海。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b师拿镜子演示,与图片对比,说说共同特点(平、静、大) c这就是作者对云海日出的静态描写,突出云海的静态美(师板书静态描写:平稳光洁、漫无边际)。 d老师在这就中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谁发现了(明晃晃、光闪闪、亮闪闪、白茫茫),指导朗读这一句。 3、“山峰时隐时现,变幻无穷,云朗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儿又似帆樯林立,光怪陆离,景象万千,把黄山点染得有几分仙气。” a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