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说课稿三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58368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音乐说课稿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音乐说课稿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音乐说课稿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音乐说课稿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音乐说课稿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音乐说课稿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音乐说课稿三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音乐说课稿三篇傣族舞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是实现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美的舞姿把人们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2、教学目标(1)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与舞蹈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风格及动作韵律等特点。(2)在欣赏、模拟、表演、创编等活动中,广泛积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现力,并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3)引导学生感受乐舞交融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培养和激发

2、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3、教学重点、难点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不仅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风格特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体态风格,灵活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难点是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来进行创编。二、说学法课堂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乐舞交融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视觉来观察模仿老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并用交互式的学习方法,创设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让乐

3、舞交融装点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三、说教法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与学的问题上,从重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图像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比较鉴赏法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感受与鉴赏、模仿与表演、创编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四、说教学过程1、情景模拟,亲近艺术。课伊始,教师身着傣族服饰,伴随优美的音乐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来到具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舞蹈采风活动,期间采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问方式,揭示课题傣族舞蹈,为学生营造

4、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视频鉴赏,领悟风格。通过多媒体辅助式教学,请学生欣赏相关的视频与图片,鉴赏后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3、自主探索,领悟动作。教师首先播放电脑合成的影片,呈现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手型、手位及脚位,让影片所表现出优雅、柔美的静态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学。抓住这一切入契机,教师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三人一

5、组来模仿手型、手位及脚位,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动作的要领,再让学生看教师示范,启发学生发表评议,加强手型、手位及脚位动作要领的领悟,然后出示课件:借鉴观赏由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使学生通过影视欣赏-交互模拟-教师示范-借鉴欣赏-师生评议等过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又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4、聆听音乐,感受情绪。首先教师给同学介绍云南特有的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让同学们对它的外部结构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来演奏一小段音乐片断,让同学们了解此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完整的来欣赏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主要采用聆听-讨论交流-感受情绪等三

6、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夜幕下的傣族村庄、凤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庄恢复宁静进入梦想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揭示音乐的主题和结构特点。5、想像创编,体验成功。根据刚才欣赏过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开展创编活动。首先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初步感知,再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创编音乐中的一段,注意学生强弱搭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表演创编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的交互式学习,同时为舞姿优美的学生颁发奖品-金孔雀的挂饰,最后在欢乐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跟随教师尽情的舞动起来,表达乐舞交融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这堂课推向轻松、愉悦的高潮。6、课堂小结,艺术升华。我会告诉同学

7、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使这朵奇葩光辉灿烂。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舞蹈环境,使学生经过:情景模拟,亲近艺术、视频鉴赏,领悟风格、自主探索,领悟动作、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想像创编,体验成功、及课堂小结,艺术升华等过程,逐渐熟悉了解舞蹈音乐的旋律,而且在乐舞交融中体会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最后学生与老师共同表演创编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创造性的音乐舞蹈实践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气氛,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

8、教学效果。这堂课只是一中尝试,不当之处,希望得到个位专家、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谢谢!民族乐器笛子鉴赏和演奏教学内容:1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笛曲的风格及音乐特点。2齐唱几首简单并与所学乐曲相关的地方民歌。3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提高演奏水平。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笛子的发音特点,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演奏教材中第一单元在器乐家庭中寻找你的朋友的第四课实践与表现,是鉴赏、歌唱、乐器演奏相结合的一节课。本课宗旨是学生由器乐曲鉴赏,民歌演唱过度到对乐器的认识和不同地方乐曲风格的了解,加深对乐曲地把握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把鉴赏、演唱和演奏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即快乐地掌握了知识又获得

9、了技能。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江浙、湖南长沙、内蒙古等地方音乐特点和特色民族乐器(马头琴、手鼓等)。2能力目标:知道笛子的发音特点,学习阿拉木汗、牧羊曲、达姆达姆、茉莉花、姑苏行中的一首乐曲。3情感目标:在欣赏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谱、笛子。重点难点: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达到较好的演奏效果。教法学法:1教法讲授法:讲解不同地方音乐特点,笛子的发音特点。演示法:范奏或演示乐曲。练习法:练习乐曲和音阶。讨论指导法:询问和指导学生演奏中的问题。2学法本节课让学生在听、想、看、说、演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比较法、律动法、实践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教

10、师表演笛子独奏帕米尔的春天片断。2师生探讨相关问题导入课题。这首曲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有没有人会唱新疆民歌?乐曲是八七拍子的。3齐唱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或阿拉木汗。4问题:乐曲节奏特点,风格地域特点?答:伴奏节奏旋律中有变化音,调式为和声小调。设计意图:上课的导入要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采用的方式是老师示奏,导入新课。让同学们更直接、更直观的融入这节课。二、范奏姑苏行、春到湘江、鄂尔多斯的春天。问题:乐曲节奏特点,地域风格特点?答:姑苏行苏州,春到湘江湖南,鄂尔多斯的春天内蒙古。齐唱茉莉花。学唱小段湖南地方戏曲花石调。笛子:曲笛与

11、梆笛的特点。知识扩展:视听民族特色乐器。三、欣赏达姆达姆。问题: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根据音乐对应民族乐器图片介绍(阮、唢呐、二胡、笙、打击乐、扬琴等)通过图片视频了解乐队的座次排列。四、讲解笛子的口风,气流角度与音区的关系。练习音阶和乐曲。1低音区口风大气流缓角度下;中音区口风稍小气流快角度斜向下;高音区口风小气流急角度向钱。选择学习乐曲。2分组练习。同学们自我体验、相互学习,相互指点。老师指导。五、复习巩固1采用填空、连线、视听回答等方式回顾学习内容。填空:笛子可分为那两种?连线:请把乐器图片连接到相应的位置上?视听回答:听音乐请说出乐器和乐曲的名称或节奏或旋律特点?学们用反馈的方法理清

12、本节课的思路和主要内容。2乐曲表演提出指导意见。六、结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族地方音乐特点和乐队乐器类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笛子的种类和演奏。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不但是中国的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高中生,我们不但要熟悉它、掌握它,还要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卡门说教材在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中有三个主要的教学内容:一是欣赏作品卡门序曲;二是讲解音乐知识回旋曲和序曲;三是进行有关的知识测试。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二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

13、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在整节课来说,教学重难点并不多,主要是对音乐作品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的辨别。作品分析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曲。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故事梗概是:卫队下级军官唐霍赛钟情于烟草女工卡门,并且参与了卡门的走私活动。而卡门对唐霍赛越来越冷淡,并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侯,唐霍赛杀死了卡门,他自己也自杀身亡。这部歌剧的主旨是:表现未受资产阶级市侩思想影响的纯朴农村青年-霍赛-向往过温暖的家庭生活。可是,与大胆、泼辣,酷爱自由的卡门那种追求自由的个性相冲突。两个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是属于不同社会阶

14、层的人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造成的。透过它,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有人这样说:卡门的必然结局并不是抽象的宿命论性质的。他们两人的必然死亡是因为在那不让感情遵循逻辑发展的社会里,是不能抱着真实的情感活下去的。也就是说:卡门只能以死来保全她的自由,霍赛也只能以死来为他纯朴的感情献身。卡门序曲为回旋曲式结构。乐曲的主部主题是一首节日进行曲。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气氛热烈欢快。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这段主题为A大调,2/4拍子。乐曲的第一插部是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旋律。F小调。2/4拍,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主部主题第二次出现之后,引出了乐曲的第二插部。这个旋

15、律来自第二幕中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它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抒情细腻、感情真挚。它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胜利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这段旋律为F大调,具有进行曲特点。当第三次重现主部主题后,音乐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乐曲作者曲作者比捷是法国作曲家。他于1838年生于巴黎。9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蒙泰尔、古诺及阿莱维,1857年获罗马大奖并到意大利进修三年。1861年回巴黎从事作曲。1875年6月3日逝世。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等。音乐知识回旋曲是音乐作品中的一种结构形式。它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回旋曲包括一个多次重复的段落(主部主题A)及若干个与之穿插对比的段落(插部)一般主部主题至少出现三次。形成A+B+A+C+A的结构形式。如果插部很多,即形成A+B+A+C+A+D+.+A的结构形式。回旋曲适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