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58044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上传: 万雪梅 更新时间:2012-11-9 0:03:27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是南昌市“十二五”教育科学“十个重大课题”“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实现途径研究”的子课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今天人类社会进入后现代的时候,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又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今后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优秀思维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的教育应加强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教育的内容应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优秀的思维品质,使之具有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以便与知识爆炸的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此同时,高中学生一般年龄为1518岁,

2、他们的身心急剧变化,正走向成熟。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深刻,生活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巨大的变化对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期,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还没有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教法、知识的呈现方式较陈旧、落后、简单,强调让学生记忆大量各种知识来应付考试,考试成绩是评价教育结果的主要标准,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缺乏发掘,学习能力提高缓慢,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潜能。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迫

3、切要求教师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符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本课题意在探索学生优秀思维品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新课程实施后,许多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能够接受新课程的观念,但接受仅仅是一种认同,还没有能够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习惯,没有把实施新课程作为一种自觉

4、的行为。因此,教师开展教科研,发挥教师潜能,追求卓越,向科研要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加速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思维品质”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吉尔福特从思维品质入手,建立了思维的智力结构三维模型,着重研究了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指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956年苏联出版的心理学开始对思维品质设立专节阐述。在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培养思维品质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是前苏联赞可夫主持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赞可夫强调教学中应重点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时,特别强调深刻性、灵

5、活性与创造性等思维品质。赞科夫通过长期、广泛的实验研究得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确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同志倡导思维科学,有关思维品质的问题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北京师范大学朱智贤教授和林崇德教授所著思维发展心理学一书有专门章节阐述思维发展的差异,其核心就是思维品质问题。该书详尽介绍了国内外心理学界关于思维品质培养与发展的有关研究,分别阐明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品质的含义、特点及实质,还阐述了培养思维品质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该书提出:“思维品质是思维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培养思维、发展智力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6、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主持的“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教改实验研究,取得明显效果。林教授提出学科能力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结合学科教学培养思维能力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切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培养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整体科学素质。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我国目前对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大多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培养思维能力的理论和策略上,谈共性、普遍性的理论多,而结合中学学科内容研究的少,即比较缺乏可操作性与学科特性。若在高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实战”方面的研究有所建树,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中培养

7、学生思维品质的理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许多可研究的领域与空间。三、课题的界定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其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品质:是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科学思维品质:就是指主体在解决问题时能正确选用符合认知规律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进行思维,以及在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问题解决具有积极性意义的品质特征。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能力差异的表现,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部分,在课堂教学

8、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单纯获得知识更为重要,而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首要取决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等六个方面。 1.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逻辑思维性强的学生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令人无懈可击。 2.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思维

9、的广阔性主要表现在人们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事物,全面、客观地分析事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和因素,不要有遗漏和疏忽。 4.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5.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思维能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及时变化,从而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这需要有准确的判断和自我批判的态度。表现在学习中就是学生能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个人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 6.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和

10、思维成果的新颖性,它是通过探索、尝试去发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一种认识活动。思维的创造性独特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良好的思维可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均有重要意义。 1.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优秀思维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之具有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本课题的研究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优化和改善具有

11、可观的应用价值。 3.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本课题的研究,对提升教师的高考复习课的质量与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应试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有助于明晰“科学思维品质”的内涵、特征及其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2.有助于丰富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发展规律;探索教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特点与规律。五、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设计 (一)理论假设 探究高中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构建高中教学中学生和科学思维品质培育的策略。 假设之一:科学训练、激发兴趣和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培养。 假设之二: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设

12、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和针对性的相关练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品质,并提高思维能力。 (二)研究目标 1、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高度把握课题的作用和价值,更新教学观念,提炼基本经验,总结教育规律,丰富当代教学理论。 2、从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发挥科研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力图通过课题研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优化和改善产生可观的应用价值。对提升教师的高考复习课的质量与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应试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通过研究,使广大教师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不停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促使其专业的成长。六、课题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13、、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创造性。研究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发展规律;探索教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特点与规律。 1.关于“高中政治学科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2.关于“高中语文学科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3.关于“高中物理学科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4.关于“高中历史学科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5.关于“高中地理学科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七、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 确定研究课题及课题组成员,做好申报课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申报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 2.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

14、年12月 2012年7月2012年1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依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关教育理论书籍和报刊文章进行学习,并做好读书笔记。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围绕课题的中心任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并及时反馈研究中的信息,研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进行阶段性成果报告,汇编课题组成员研究的个案及素材、积累原始数据及有关资料。 3.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 课题组认定研究成果,准备验收材料;以论文、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终期研究报告等形式展示最终研究成果。最后,申请课题成果

15、最终验收。八、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 1.文献法: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加以吸收借鉴、整合创新。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座谈等形式,获得原始资料,加以归纳分析。 3.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去粗取精,不断完善; 4.经验总结法:对众多经验进行筛选、提升、优化整合。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本课题是南昌市“十二五”教育科学“十个重大课题”“素质教育的范式研究”的子课题。 总课题组长:局长担任 总课题常务副组长:黄秋兰,客座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 子课题组负责人万雪梅,政治组教研组长,江西省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省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家指导组成员。曾参与了省级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优化的探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主持了省级课题关于提高教学语言的研究,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水平与组织能力,有足够的能力担当起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 子课题成员王金霞,语文组教研组长,江西省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